- 年份
- 2024(8453)
- 2023(12137)
- 2022(10525)
- 2021(9613)
- 2020(8479)
- 2019(19828)
- 2018(19601)
- 2017(38461)
- 2016(20509)
- 2015(23523)
- 2014(23391)
- 2013(23311)
- 2012(21564)
- 2011(19235)
- 2010(19193)
- 2009(17766)
- 2008(17438)
- 2007(15300)
- 2006(12916)
- 2005(11235)
- 学科
- 济(88469)
- 经济(88366)
- 业(60933)
- 管理(59161)
- 企(48372)
- 企业(48372)
- 方法(47301)
- 数学(42646)
- 数学方法(42195)
- 财(23405)
- 中国(22886)
- 农(22123)
- 贸(17647)
- 贸易(17640)
- 业经(17399)
- 易(17171)
- 制(16243)
- 学(15580)
- 务(15025)
- 地方(15017)
- 财务(14978)
- 财务管理(14937)
- 农业(14719)
- 银(14232)
- 银行(14203)
- 企业财务(14172)
- 融(13968)
- 金融(13965)
- 行(13458)
- 技术(12573)
- 机构
- 大学(293548)
- 学院(290413)
- 济(124351)
- 经济(121942)
- 管理(118670)
- 理学(103159)
- 理学院(102147)
- 管理学(100514)
- 管理学院(99966)
- 研究(91836)
- 中国(70669)
- 京(60333)
- 财(56582)
- 科学(54033)
- 财经(46004)
- 农(44782)
- 中心(44730)
- 所(44687)
- 江(42305)
- 经(41955)
- 业大(41736)
- 研究所(40551)
- 经济学(39109)
- 北京(37365)
- 范(36336)
- 师范(35971)
- 经济学院(35662)
- 农业(35249)
- 财经大学(34455)
- 州(33319)
- 基金
- 项目(199548)
- 科学(158454)
- 基金(147656)
- 研究(145308)
- 家(128295)
- 国家(126977)
- 科学基金(110243)
- 社会(94070)
- 社会科(89301)
- 社会科学(89275)
- 基金项目(78028)
- 省(76692)
- 自然(71413)
- 自然科(69817)
- 自然科学(69796)
- 自然科学基金(68588)
- 教育(67765)
- 划(64692)
- 资助(61213)
- 编号(58678)
- 成果(47211)
- 部(45510)
- 重点(44520)
- 发(41933)
- 创(41678)
- 教育部(39806)
- 国家社会(39504)
- 科研(39011)
- 课题(38981)
- 创新(38875)
共检索到417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黄皓骥
利用2000年和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世界15个主要发包国25个行业的服务外包率,并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国内就业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正负效应主要取决于服务外包量的大小、外包对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及外包环节的类型;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是不显著的,仅是影响国内就业的弱因素,工资水平和产业规模是影响各国国内就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发包国 就业 行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占国 符磊 江心英
本文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测算了我国28个行业的总体外包水平、三次产业外包水平、劳动密集型外包水平和资本密集型外包水平的就业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总体上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具有结构性差异。制造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外包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外包总体上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较高报酬的"有效就业"岗位并未显著增加。服务业外包对就业也有促进作用,但考虑到外包规模较小及行业的个体差异较大,这种促进作用可能被夸大。
关键词:
承接国际外包 就业 扩大效应 替代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刘吟
本文利用全球12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所有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作用以及在影响收入差距所有因素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金融发展程度因素和高等教育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口因素和出口因素的影响系数比较大且都比较显著,进口增加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出口增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经济自由度也是影响发达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3)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对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较小且都不显著,只有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和基础教育因素具有显著性。(4)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出口贸易因素是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进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出口扩大了收入差距,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考察结果相比,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更加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媛媛
本文首先参考Cahuc和Zylberberg(2004)以及Copeland和Taylor(2003)的分析,从理论上得到了劳动对污染品价格,即环境管制的交叉弹性,在数值上与污染品占总成本份额及排放强度成正比,在符号上取决于两种要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随后采用2001-2007年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也就是说劳动与污染品是总的替代品,环境管制加强会促进就业上升;污染排放强度也确实会提高交叉价格弹性,这意味着污染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环境管制加强所引致的就业创造相对较大。
关键词:
环境管制 就业 交叉弹性 污染排放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Mahvash Saeed Qureshi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基于回归的不均等分解框架,研究了全球化对国家间收入差距的影响。这一框架不但可以帮助识别决定不均等的因素,还能量化这些因素对总的不均等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用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代表的全球化带来了不均等的上升,而贸易对不均等的贡献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另外,全球化指标的绝对和相对贡献一直在持续增加。有趣的是,当我们根据收入水平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时发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高收入组国家间的不均等基本保持稳定,而低收入组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则扩大了。在贸易方式上的巨大差别可以解释低收入国家间的收入发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志洋
文章以全球32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对资产价格、信贷缺口和国家负债率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样本数据分析来看,信贷缺口与国家负债率具有互补特征,且能够预警金融危机。从三者的动态关系来看,总体样本分析表明,资产价格上升会显著增加各国的整体负债率和信贷与GDP比值缺口,但信贷增速过快以及国家杠杆率的上涨并没有使得资产价格快速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对比分析表明,信贷缺口和国家负债率并没有显著造成资产价格上升,但2008年金融危机前,资产价格显著导致信贷缺口和国家负债率上升;对各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信贷缺口能够助推资产价格上升,这说明分地区研究后,各地区的信贷快速增长对资产价格存在正向推动作用。所有实证分析都表明,国家整体负债率和信贷与GDP缺口的相关性非常密切。
关键词:
资产价格 信贷缺口 国家负债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飒
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要素流动指数的基础上,文章利用85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对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国内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国家整体,要素流动与基尼系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要素流动水平的提高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术劳动力供给状况和技术创新水平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回归方程整体解释力很低且线性关系不显著,这表明包括要素流动在内的所有因素不是引起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要素流动 收入差距 主成分分析 基尼系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余继 闵维方 王家齐
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加快提升大学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33个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大学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着重点。研究发现:大学研发经费投入、大学研发人员密度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程度对国家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研发经费投入在早期效果更为显著,研发人员密度的作用则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上升,政府财政支持程度的经济效应呈现出U型趋势。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未来我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就业,并且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和工薪差距均有正向扩大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扩展效应更大。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 就业 工薪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艾民 侯志翔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西安与其他15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西安在吸引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其他基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相对弱势。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因子分析 西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秦佳 李建民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在中等收入阶段,跨越陷阱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速明显高于落入陷阱经济体。文章通过对5个跨越和24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增长率的分解与比较,结果发现,虽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人均GDP增长的关键因素,但人口红利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变化对两种类型经济体人均GDP增速差距的贡献为0.53~0.57个百分点,而就业水平变化的贡献为0.62~0.98个百分点。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就业水平的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直接阻碍作用不大,但必须警惕其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池光胜
本文首次选取了全球187个国家的30年数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实际有效汇率(REER)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人口老龄化的上升会带来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作用机制是,老龄化会减少储蓄引起经常账户余额下降,并会推高不可贸易品价格使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本文还发现了人口老龄化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要大于发达国家,对人口高密度国家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要大于人口低密度国家,以及在1991年之前老龄化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更大等问题。
关键词:
老龄化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卫才 张守夫
基于全球93个国家200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粮食安全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并对粮食安全的供给支柱、获取支柱、稳定支柱、利用支柱均发挥显著正向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产品市场开放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粮食安全及其四大支柱的影响程度均超过高等收入国家。对此,提出加速构筑新发展格局、实施贸易救济常态化举措、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改善粮食安全状况提供理论与实践引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清萍
伴随着承接外包业务的增长,我国对外发包业务同时在蓬勃发展。本文利用1992-2010年我国15个制造业的数据,从对外发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外包的因素。结论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外包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外包比例的高低与技术密集度可能存在正向关联关系;外包比例与劳动就业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发包比例,增加国内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出口能够带动外包的发展;而研发对外包的正向作用较小,并且研发并不通过出口影响外包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包 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 技术密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