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6)
2023(18638)
2022(16003)
2021(14941)
2020(12526)
2019(28370)
2018(28152)
2017(54149)
2016(29182)
2015(32780)
2014(32166)
2013(31303)
2012(28477)
2011(25505)
2010(25345)
2009(23138)
2008(22461)
2007(19544)
2006(17011)
2005(14786)
作者
(80160)
(66803)
(66377)
(63018)
(42589)
(32027)
(30127)
(26089)
(25366)
(23622)
(22717)
(22512)
(21205)
(20836)
(20537)
(20282)
(19890)
(19828)
(19178)
(19140)
(16388)
(16241)
(16038)
(15239)
(14804)
(14794)
(14687)
(14685)
(13351)
(13113)
学科
(112454)
经济(112305)
管理(90596)
(86414)
(72209)
企业(72209)
方法(50909)
数学(43923)
数学方法(43322)
(31045)
中国(30436)
(30004)
业经(26648)
(24784)
技术(24287)
地方(24082)
(22725)
农业(20214)
(20172)
贸易(20157)
理论(19714)
(19579)
(19461)
财务(19378)
财务管理(19335)
企业财务(18277)
(18269)
银行(18219)
(17859)
环境(17823)
机构
大学(401360)
学院(400118)
管理(161923)
(159304)
经济(155729)
理学(140548)
理学院(139027)
管理学(136609)
管理学院(135848)
研究(129125)
中国(96480)
(84365)
科学(78750)
(74358)
(62429)
中心(59788)
财经(59271)
(59034)
(58635)
业大(57665)
研究所(56670)
(53985)
(52916)
北京(52718)
师范(52451)
经济学(48075)
(47848)
(47442)
农业(45749)
财经大学(44274)
基金
项目(279565)
科学(221884)
研究(207798)
基金(203330)
(176003)
国家(174547)
科学基金(151757)
社会(132218)
社会科(125325)
社会科学(125293)
(109532)
基金项目(107939)
自然(97423)
教育(96133)
自然科(95185)
自然科学(95165)
自然科学基金(93438)
(91632)
编号(85060)
资助(82159)
成果(68432)
重点(62426)
(61725)
(60999)
(59504)
课题(58123)
创新(56431)
国家社会(54659)
(54053)
教育部(53580)
期刊
(171486)
经济(171486)
研究(115578)
中国(79209)
管理(60290)
学报(59795)
(57712)
科学(55925)
(52741)
教育(48406)
大学(46708)
学学(43602)
技术(38216)
农业(36536)
(33263)
金融(33263)
财经(28526)
业经(28522)
经济研究(27198)
(24459)
图书(23308)
问题(21646)
科技(20780)
技术经济(19951)
理论(18969)
(18928)
(18250)
现代(17543)
商业(17530)
实践(17340)
共检索到582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萍  邓可斌  
本文首次研究了服务外包与区域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根据我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8—201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转型经济环境中,服务外包会加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会带来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而且,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服务外包的影响作用,要比服务外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试图通过服务外包业务带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亦要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吸引外包业务更合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慧颖  王江平  
建立了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框架。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天津滨海新区中的2家服务接包企业进行实地访谈,采用ATLAS质性分析软件,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服务接包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英双  
建立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在投融资机制研究中,运用实物期权研究投融资的互动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实物期权方法以其对不确定性因素、动态随机性、多阶段的决策灵活性的刻画等倍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回顾了实物期权投融资互动机制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途径和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松涛  
技术外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技术外溢的互动机制的研究,是技术外溢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把传统的AJ模型扩展到生产同质产品的多个企业,建立了一个产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对研究开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给定的溢出系数等参数的条件下,研究开发投入和利润在完全合作的情况下最大,完全不合作的情况下最小;产量在完全不合作的情况下最大,完全合作的情况下最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舟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低端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该模型表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得不将一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接包企业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机制、能力杠杆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完全有可能构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一旦这种创新能力得到发包企业的认可,还可以进一步诱导发包企业将更多、更高端的业务发包给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低端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雪忠  罗敏  
本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视角,明确专利政策在低碳政策内部互动中的枢纽作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利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以及碳交易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建议利用专利政策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应从专利信息支持、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专利中介服务、专利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终雪  赵英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符栋良  杨忠直  
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产业链的特殊形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萍  
文章从区域的视角出发,运用广东省珠三角9市2003~2011年的非衡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表明,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劳动力素质对广东区域创新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自主创新的能力。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促进作用的因素,实证检验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张金艳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常假设制度因素给定不变,并在这一假定下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行为,响应地得出一定的结论(某种均衡)。但这一假设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这也是传统经济学日益受到制度经济学挑战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中引入制度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有关概念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市场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技术创新对市场制度创新的催化,阐述了实现这种互动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江淮  戴一鑫  
随着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区域创新对省际地区间合作与分工的需求愈发提高。研究发现,在创新资源有限性和地理异质性的约束下,地方竞争容易诱发地方政府对省级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并导致创新资源的地方性保护及省内非模仿性竞争,进而抑制省内的技术联系和创新分工,强化区域创新省际策略性互动动机。从“技术邻近”视角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自回归互动模型,实证揭示了省内和省际创新互动“此消彼长”的时间动态特征,验证了省内“标尺竞争”与空间技术分异双向强化作用下区域创新省际互动效应的增强机制。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省际互动效应在研发密集型行业和创新优势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为增强跨省区域创新互动,应顺应区域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促进研发密集型行业的区际分工和技术互补;突破省际区域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基于市场化导向探索跨越省级行政区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创新高地,发挥创新优势地区在资源“省内集聚”与“省际扩散”中的引领作用,优化以省际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斌  李黄鑫  李含伟  
本文基于关系嵌入性理论、结构嵌入性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模型,运用Any Logic University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互动作用关系,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提供了优化策略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萍  
文章以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接包方的角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研究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均要显著高于没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规模越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产出就越大,这说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承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对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娜  
消费已经取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量和第一源动力量。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阐述可以发现,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与消费需求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彼此依靠。因此,本文在经过数据推导和传导渠道分析后,提出要素配置是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有效润滑剂和推动剂,通过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市场化的导向提升、科学化的配置转移,能够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与消费需求互动效率的快速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