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2)
2023(10008)
2022(8989)
2021(8457)
2020(7130)
2019(16586)
2018(16662)
2017(32532)
2016(17785)
2015(19991)
2014(19990)
2013(19894)
2012(18084)
2011(15856)
2010(15766)
2009(14305)
2008(14075)
2007(11980)
2006(10286)
2005(8844)
作者
(49369)
(40676)
(40581)
(38514)
(26117)
(19440)
(18482)
(16057)
(15476)
(14657)
(14028)
(13639)
(12777)
(12762)
(12499)
(12484)
(12249)
(12159)
(11607)
(11506)
(10159)
(9830)
(9671)
(9201)
(9111)
(9058)
(8987)
(8948)
(8213)
(8058)
学科
(65259)
经济(65186)
(55574)
管理(55249)
(44495)
企业(44495)
方法(32205)
数学(27841)
数学方法(27548)
(21555)
(18129)
中国(18035)
(15742)
财务(15682)
财务管理(15644)
业经(15012)
企业财务(14904)
(14413)
地方(13266)
农业(12589)
(12268)
贸易(12262)
(12141)
(11919)
理论(11436)
技术(11426)
(11029)
环境(10050)
(9265)
教育(9246)
机构
大学(244014)
学院(241789)
管理(101907)
(92966)
经济(90723)
理学(88907)
理学院(88001)
管理学(86634)
管理学院(86202)
研究(75739)
中国(55637)
(51911)
科学(47716)
(43529)
(37152)
业大(35968)
(35462)
财经(34971)
中心(34663)
(34197)
研究所(33824)
北京(32670)
(31805)
(31530)
师范(31282)
(28326)
(27936)
农业(27580)
经济学(26789)
商学(26037)
基金
项目(170447)
科学(133554)
研究(126565)
基金(123288)
(106250)
国家(105345)
科学基金(91218)
社会(78432)
社会科(74243)
社会科学(74219)
基金项目(66651)
(66263)
自然(59608)
自然科(58215)
自然科学(58205)
自然科学基金(57137)
教育(56976)
(55393)
编号(53070)
资助(50484)
成果(42957)
(37207)
重点(37166)
(35415)
(35366)
课题(34865)
项目编号(33579)
创新(32867)
科研(32540)
教育部(32131)
期刊
(98801)
经济(98801)
研究(68927)
中国(44202)
学报(36955)
管理(35377)
(34705)
科学(33744)
(31336)
大学(27911)
学学(25896)
教育(25759)
农业(22220)
技术(20245)
图书(18237)
(17364)
金融(17364)
业经(16300)
财经(16193)
经济研究(15155)
(13633)
理论(13116)
问题(12683)
实践(12327)
(12327)
书馆(12161)
图书馆(12161)
情报(12027)
科技(11924)
技术经济(11405)
共检索到345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严维石  
该文在评述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雇佣劳动的产权与定价机制特征,团体劳动在横向竞争缺乏的内部劳动市场上则面临劳动专业化不足与竞争性缺乏双重限制,导致个体劳动对团体劳动成果的贡献信息缺乏,引起劳动效率低下问题。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则通过团体劳动市场化克服或缓解内部劳动市场因横向竞争缺乏与专业化不足造成的信息失灵。在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上升背景下,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务产权交易机制。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劳动产权安排特征及其优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劳务派遣转成业务外包存在现实的困难,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劳务派遣单位缺乏相应管理经验、资金、资质的问题。同时,在税收安排上的不同,也使得劳务派遣难以转成业务外包。因此,要警惕以业务外包之名,行劳务派遣之实的"真派遣假外包"。要规范这一现象,应从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的界定,以"重实质、轻形式"的原则对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对是否属于业务外包进行认定,加强管理、执法工作等做起。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陆敬波  史庆  
在《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新一轮规制后,大量的劳务派遣被转化为外包,由此产生相当数量的派遣外包辨别争议。该类争议易引发严重后果及易引起群体争议且法律关系较难甄别。结合判例,派遣与外包的辨别应综合考量主体、客体、管理及名义四个因素,其中应着重考察主体的必要能力、客体的特定范围、管理的实际控制以及名义的外部观察。派遣转外包的成功转型关系到国家相应改革政策的落地,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应解释或指导案例,厘清派遣与外包的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赵武  
关键词: 合同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妙英  
劳务派遣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使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纠纷。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探讨如何使用劳务派遣,以降低法律风险,实现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派遣人员的三方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