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27)
- 2023(19451)
- 2022(16343)
- 2021(15082)
- 2020(12923)
- 2019(29247)
- 2018(29153)
- 2017(56274)
- 2016(30290)
- 2015(34241)
- 2014(33679)
- 2013(33137)
- 2012(30228)
- 2011(26710)
- 2010(27299)
- 2009(25449)
- 2008(25306)
- 2007(22946)
- 2006(20207)
- 2005(18274)
- 学科
- 济(129209)
- 经济(129048)
- 业(110059)
- 管理(103273)
- 企(96727)
- 企业(96727)
- 方法(61083)
- 数学(51155)
- 数学方法(50430)
- 财(38796)
- 农(37718)
- 业经(35684)
- 中国(33220)
- 制(29616)
- 务(26599)
- 财务(26521)
- 财务管理(26472)
- 农业(25823)
- 技术(25500)
- 企业财务(25125)
- 理论(23561)
- 贸(23418)
- 贸易(23396)
- 易(22730)
- 地方(21457)
- 银(21267)
- 银行(21222)
- 学(21073)
- 融(20445)
- 金融(20441)
- 机构
- 学院(431238)
- 大学(427880)
- 济(182263)
- 经济(178586)
- 管理(174161)
- 理学(149453)
- 理学院(147989)
- 管理学(145425)
- 管理学院(144606)
- 研究(136726)
- 中国(109315)
- 京(89533)
- 财(86857)
- 科学(79519)
- 农(69174)
- 财经(68315)
- 所(67366)
- 江(66499)
- 中心(64699)
- 经(62195)
- 业大(61495)
- 研究所(60092)
- 北京(56140)
- 经济学(55376)
- 农业(54013)
- 州(52054)
- 范(51563)
- 师范(51023)
- 财经大学(50654)
- 经济学院(49940)
- 基金
- 项目(282975)
- 科学(225931)
- 研究(208336)
- 基金(208017)
- 家(179694)
- 国家(178174)
- 科学基金(156104)
- 社会(134533)
- 社会科(127732)
- 社会科学(127695)
- 省(111050)
- 基金项目(109222)
- 自然(100806)
- 自然科(98622)
- 自然科学(98598)
- 教育(97272)
- 自然科学基金(96916)
- 划(92276)
- 资助(85749)
- 编号(84165)
- 成果(67540)
- 部(63105)
- 重点(63005)
- 创(62724)
- 发(59353)
- 创新(58014)
- 课题(57572)
- 国家社会(56059)
- 制(55323)
- 教育部(55121)
- 期刊
- 济(201794)
- 经济(201794)
- 研究(125758)
- 中国(90253)
- 管理(71575)
- 财(71477)
- 农(62873)
- 学报(60907)
- 科学(58989)
- 大学(48499)
- 学学(45720)
- 教育(45513)
- 融(44144)
- 金融(44144)
- 技术(42950)
- 农业(42758)
- 财经(35221)
- 业经(33318)
- 经济研究(32260)
- 经(30351)
- 业(25882)
- 问题(25880)
- 技术经济(24324)
- 统计(22216)
- 策(21225)
- 贸(21072)
- 商业(20381)
- 理论(20317)
- 科技(20090)
- 现代(19942)
共检索到65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谢然成 郭志芳 余骁
降低企业劳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以提高劳动报酬,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路径,也是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从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切入,考察以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对劳动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将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和生产率异质性纳入理论框架,揭示了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通过要素替代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和搜寻摩擦效应对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BERT语言模型实施数据挖掘,实证检验了企业层面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对劳动要素市场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通过正向的要素替代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显著强化了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异质性方面,搜寻摩擦效应依生产率水平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基期生产率水平更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降低工资减价以强化产品层面市场势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完善劳动要素市场的信息流动、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本配置与结构转型等是兼容技术创新与劳动报酬提升的有效举措。本文对于制造强国战略下探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柯 吕介民
文章选取2007-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经济周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政府信贷干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研发投入显著高于经济繁荣期,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逆周期特征,进一步,政府信贷干预会影响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经济繁荣期,政府信贷干预会加剧经济高增长期的企业自主创新负效应,在经济衰退期,政府信贷干预会降低经济低增长期的企业自主创新正效应。此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严重与不严重的企业受到政府信贷干预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肖柏高
从替代体力的蒸汽机到替代脑力的AI,重大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都深度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并成为学界研究焦点。然而梳理文献发现,现有关于劳动节约型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应用或引进,对其创新关注甚少。本文首次结合AI领域前沿的BERT语言模型和专利摘要较为精准地识别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正处于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阶段且劳动节约型前沿技术引进日益受阻,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自主创新。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地促进了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的概率、数量、占比以及质量。使用考虑中国省界特征的相邻城市样本来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提出的特定技术创新的识别方法可复制推广,在技术创新相关研究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我国在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阶段的特定类型技术创新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丽娴 沈鸿
现阶段,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波动下降的特征事实。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正在实施的服务化战略将会改变企业内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分配比例。那么,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首先构建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将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分解为制造品和现代服务产品两部分,以此刻画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的现实。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新增服务产品产出可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其次,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微观层面数据,采用PSM-DID等准自然实验法,实证研究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实证结果同样发现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为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于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申 海鹏
采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评估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决策,一地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每增长10%,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倾向会下降0.37%;资源错配还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这一结论随着行业、地区和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资源错配显著抑制高效率和低效率企业的创新行为,但对低效率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减少政府干预、改善资源错配,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在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计算了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和劳动要素误置的程度,评估了外资的市场选择行为引致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影响劳动要素的配置,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外资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而异。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劳动要素边际产出高于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与要素最优配置水平下的产出相比,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更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福利角度来看,若矫正劳动要素投入存在的错配,福利改善空间更大。本文研究为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接证据。
关键词:
制造业 市场选择 外资企业 劳动要素配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小梅 黄鑫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深入研究。鉴于中国市场资源配置和行政资源配置双规并存,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行政壁垒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市场势力存在最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阈值;此外,行政壁垒对两者关系具有曲线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高强度行政壁垒会使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倒U型曲线形态更为陡峭、拐点左移以及企业创新投入最优水平下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行政壁垒曲线调节效应在政治关联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如何营造良好竞争市场环境以激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海飞 贺晓宇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政府干预 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海飞 贺晓宇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政府干预 企业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体俊 黄建忠 高翔
本文基于局部均衡贸易模型构建了企业管理能力、全要素生产率(TFP)与企业出口的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从企业内部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了企业管理能力和TFP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管理能力和TFP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与出口产品质量;(2)随着企业TFP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和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随之减弱;(3)仅中低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其它类型则不明显;(4)提升企业可变成本与降低固定成本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主要作用渠道;(5)绿色TFP (GTFP)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6)企业管理能力和TFP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且随着企业TFP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存续时间的提升效应随之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