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8)
2023(15835)
2022(13672)
2021(12828)
2020(10517)
2019(24176)
2018(24099)
2017(45900)
2016(24837)
2015(27921)
2014(27471)
2013(26785)
2012(24471)
2011(22064)
2010(22020)
2009(20032)
2008(19271)
2007(16927)
2006(14936)
2005(12672)
作者
(68294)
(56459)
(56151)
(53221)
(36072)
(27030)
(25791)
(21958)
(21567)
(20259)
(19399)
(18929)
(17849)
(17691)
(17321)
(17303)
(17028)
(16722)
(16096)
(16051)
(13938)
(13825)
(13570)
(12883)
(12703)
(12675)
(12547)
(12486)
(11353)
(11061)
学科
(91720)
经济(91607)
管理(71540)
(68518)
(55995)
企业(55995)
方法(39200)
数学(32846)
数学方法(32418)
中国(27479)
(27050)
(23144)
业经(22951)
地方(21230)
(19179)
(18137)
农业(17876)
(17757)
贸易(17744)
(17253)
理论(17151)
(16081)
技术(15081)
环境(14953)
(14713)
银行(14677)
(14233)
(14197)
财务(14112)
财务管理(14085)
机构
学院(333675)
大学(333640)
管理(133968)
(128767)
经济(125606)
理学(115402)
理学院(114119)
管理学(112159)
管理学院(111533)
研究(111246)
中国(82752)
(71700)
科学(68248)
(59403)
(54106)
中心(51266)
(50766)
(49371)
研究所(49129)
业大(48236)
财经(46742)
(46281)
师范(45895)
北京(45346)
(42553)
(41299)
(40408)
农业(39335)
经济学(36896)
技术(36894)
基金
项目(230148)
科学(180590)
研究(173560)
基金(164351)
(142619)
国家(141124)
科学基金(121274)
社会(107563)
社会科(101661)
社会科学(101632)
(90511)
基金项目(87268)
教育(80111)
自然(77629)
(75887)
自然科(75771)
自然科学(75756)
自然科学基金(74369)
编号(73255)
资助(66370)
成果(59850)
重点(51371)
课题(50137)
(50131)
(49523)
(48113)
项目编号(45361)
创新(44662)
科研(43387)
教育部(43256)
期刊
(145714)
经济(145714)
研究(98789)
中国(69124)
管理(50753)
学报(50325)
(46755)
科学(46660)
教育(45468)
(44283)
大学(38474)
学学(35352)
农业(32828)
技术(30715)
(27024)
金融(27024)
业经(25494)
图书(24635)
经济研究(22929)
财经(21427)
(18344)
问题(18103)
书馆(17195)
图书馆(17195)
(17141)
科技(16352)
理论(16145)
(15507)
论坛(15507)
现代(15470)
共检索到498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维晨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石油能化石能源保障压力较大,做好能源开发利用尤为重要。甘肃是能源资源大省,特别是陇东地区煤炭、石油资源富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全面分析陇东地区能源资源及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提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规模化开发、推动煤电一体化开发、布局煤化工产业链、打造石油炼化一体化基地、扩大风光发电规模、强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王欢  
"呼包银榆"经济区是2010年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重点经济区之一,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整体能源安全水平,根据能源基地的建设现状指出其存在缺乏统一领导机构、缺乏整体性规划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政府合作机制、提高环境质量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峰  郦白珂  孙仁金  张宝生  
油气管道作为能源通道,对我国政治经济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描述了我国油气供需形势,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海外油气管道的建设现状、入境概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根据我国管道需求及资源国、途经国的总体环境,分陆上、海上、海陆合作三类线路提出了海外各大区域的油气管道战略构想,并针对海外油气管道战略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娜  孙暖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梦玥  
能源安全对于一国经济安全尤为重要。文章详细剖析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安全战略,根据不同的国情能源安全战略制定也有所不同。但其中一些共性的战略措施需要我国学习和关注。文章第二部分是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以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视角分析国际上较为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为防范能源供应安全风险,美国、日本和德国都建立起本国应对机制;以德国为例分析如何规避能源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发展道路还很长,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威胁能源安全的种种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安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资源问题。能源发展立足什么,立足何处,如何立足,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要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源发展规划与开发利用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新新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改变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结构优质化和多元化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出路。本文对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解读,提出了实施能源战略选择时应对解决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世刚  
文章分析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全新格局,阐述周边能源合作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周边能源合作在地缘政治格局、合作利益诉求和新能源合作的经济技术层面制约所面对的挑战。文章最后从周边能源合作指导方针、合作机制、合作手段和加强新能源合作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周边能源合作的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初国  何贤杰  盛昌明  刘增洁  万会  
能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获取稳定、足量、经济、清洁的能源供给,以满足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稳健运行和持续、协调发展的能力和状态。它可用加权综合模型计算得来的"能源安全度"指数进行描述,取值范围最高为1,最低为0,分值越高越安全。研究表明,现实情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度平均为0.712 5,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未来发展规划得当,措施得力,到2020年、2030年能源安全度可提高到0.841 1、0.847 7,进入"安全"区间。若遇针对我国的能源封锁,则能源安全度可能会降至0.552 0的"不安全"区间。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主要是增加战略储备、实行供应多元化、加强地质勘查、发展替代能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爱军  万佳佳  
从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安全以及能源环境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归纳14项测度指标构建我国能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对于我国1995—2015年的能源安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三西格玛法则确定我国能源安全等级。结果显示:1995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状况存在较大波动,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虽然没有面临严重的能源安全威胁,但也远远未达到"安全"和"非常安全"的状态,可见中国能源安全状况亟须改善。分别从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安全以及能源环境安全三个子系统来看,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明显低于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因此,保障能源供应是目前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着力点。最后,提出现阶段增强我国能源安全的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东升  毛永清  郭永红  胡军峰  王鹏  
能源安全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城市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的概念,以综合考虑北京市气、热、电在"互联互通互保"的情况下的能源综合韧性状况,并分析了北京市2025、2030、2035年的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及其风险状况。研究发现:北京市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的情况下能源综合安全状况才会得到保障。外调天然气通道和外调电力通道风险影响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2025年较小,2030年增大,2035年严重,需要新增外调电力通道及利用储能来弥补相应缺口。本文认为,要建立基于能源安全综合韧性指数的自动预警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排除调度指挥系统,要深入研究可以保障能源安全的北京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路线图,力争提早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苗龙  汪春雨  胡海晨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能源供给需求缺口持续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展缓慢、能源进口来源集中程度提高等因素使得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禀赋优异,为能源高质量国际合作提供了重大契机,也为解决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新时代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精准聚焦、协同发力,政府应持续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企业应积极发挥合作主体作用,金融机构应主动发挥助推支撑作用,社会组织应善于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汝根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不能不通过国际市场来解决。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能源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能源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