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96)
- 2023(22704)
- 2022(19138)
- 2021(17741)
- 2020(14944)
- 2019(33908)
- 2018(33611)
- 2017(64259)
- 2016(35013)
- 2015(39318)
- 2014(38746)
- 2013(37814)
- 2012(34260)
- 2011(30487)
- 2010(30710)
- 2009(28788)
- 2008(28209)
- 2007(25176)
- 2006(22252)
- 2005(20029)
- 学科
- 济(137625)
- 经济(137442)
- 业(114671)
- 管理(112130)
- 企(100918)
- 企业(100918)
- 方法(60994)
- 数学(50103)
- 数学方法(49255)
- 财(41524)
- 农(40507)
- 业经(39170)
- 中国(38288)
- 制(33023)
- 务(28041)
- 财务(27941)
- 财务管理(27890)
- 农业(27597)
- 学(27112)
- 理论(26807)
- 企业财务(26414)
- 地方(26223)
- 技术(25347)
- 银(24812)
- 银行(24762)
- 贸(24383)
- 贸易(24362)
- 易(23587)
- 行(23475)
- 和(23378)
- 机构
- 学院(487434)
- 大学(485363)
- 济(192733)
- 管理(192685)
- 经济(188410)
- 理学(165264)
- 理学院(163460)
- 管理学(160318)
- 管理学院(159381)
- 研究(157241)
- 中国(123212)
- 京(103659)
- 科学(96272)
- 财(93297)
- 农(78121)
- 所(77774)
- 江(74569)
- 财经(73166)
- 中心(72607)
- 业大(70711)
- 研究所(70073)
- 经(66431)
- 北京(65142)
- 范(63156)
- 师范(62544)
- 农业(60809)
- 州(59926)
- 经济学(57834)
- 院(57804)
- 财经大学(54147)
- 基金
- 项目(325346)
- 科学(257083)
- 研究(240268)
- 基金(235633)
- 家(204214)
- 国家(202444)
- 科学基金(175702)
- 社会(151566)
- 社会科(143568)
- 社会科学(143530)
- 省(128215)
- 基金项目(123661)
- 自然(113695)
- 教育(111661)
- 自然科(111119)
- 自然科学(111090)
- 自然科学基金(109073)
- 划(106720)
- 编号(99045)
- 资助(96865)
- 成果(80293)
- 重点(72669)
- 部(71007)
- 创(69749)
- 发(68931)
- 课题(68155)
- 创新(64671)
- 国家社会(62236)
- 科研(61597)
- 项目编号(61423)
- 期刊
- 济(217271)
- 经济(217271)
- 研究(143458)
- 中国(99223)
- 管理(76730)
- 财(75595)
- 学报(73480)
- 农(71916)
- 科学(68418)
- 教育(57691)
- 大学(57326)
- 学学(53710)
- 农业(48936)
- 融(47607)
- 金融(47607)
- 技术(46029)
- 业经(37377)
- 财经(36110)
- 经济研究(34104)
- 经(31049)
- 业(27933)
- 问题(27860)
- 图书(26150)
- 技术经济(24573)
- 版(23128)
- 科技(23023)
- 现代(22550)
- 理论(22308)
- 统计(22187)
- 商业(22159)
共检索到732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光
商业模式微创新在本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和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服务化转型背景,探讨本土制造企业如何微创新商业模式。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微创新经历了从按需定制的注入产品服务到交付即用的嵌入方案服务进而到即需即应的融入平台服务的创新逻辑演进;微创新过程中制造企业分别使用边界跨越策略来不断推出新型商业模式,采用边界保护策略来运用各类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微创新是由规则型战略节奏所引发,依靠组织身份的局限变换和组织惯例的扩展更新来实现。这些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动态性研究,并对本土制造企业成功实现服务化转型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 许辉 梅蕾
面对经济规则变化和产业结构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然而,鲜有文献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进行实践性探索。文章以15家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6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存在三条等效路径:市场主导型、网络借力型和开源节流型。其中,业务流程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通过与不同水平的其他要素匹配,大大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睿君 陈菊红 吴迪
运维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业务形式。从传统的"战略—组织结构"匹配视角很难解释由运维服务价值创造所引发的"服务悖论"现象。本文从"战略—交易结构"匹配视角研究了"运维服务业务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有效地匹配服务化战略"这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家实施服务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根据制造企业嵌入客户运作流程的程度给出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3种主要类型,探讨了服务化战略及其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9个关系命题,构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产品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支持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接管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2)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呈现显著影响,二者的匹配与否分别对企业绩效产生增强型和削弱型两种交互作用。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从业务层面揭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对制造企业从业务层面规避"服务悖论"陷阱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兴锐
当前,由于技术的潜在价值必须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正在引发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变革。为研究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运行机制,文章采取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沈阳机床基于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对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客户价值主张的满足是前提,盈利模式的设计是关键,客户界面的设计是核心;此外,企业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构建合理的价值链结构、开发关键资源能力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期望通过对沈阳机床智能制造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为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的制造业企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商业模式 创新 技术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蕾 颜上力
随着创新协同化、价值创造系统化趋势日益增强,以全局性、整体性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但两者间内在机理尚不清晰。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信息来源广度出发深入剖析商业模式创新对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并以235份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效率型商业模式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均对价值创造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网络关系强度与技术信息来源广度在"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两者所起的中介作用具有不同侧重,效率型商业模式主要通过网络关系强度推动企业价值创造,而新颖型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技术信息来源广度影响企业价值创造。
[期刊] 预测
[作者]
孟凡生 赵刚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创新柔性、智能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和环境动态性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制造企业创新柔性对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机理模型,探索制造企业创新柔性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理。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柔性能够正向影响智能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在创新柔性和智能化转型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创新柔性与商业模式创新、智能化转型之间关系。研究结果为推动中国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若辉 关惠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商业模式的演化,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融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当中,开放式创新成为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基于商业模式演化的特征和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以企业价值链流动为脉络,从"价值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转化"4个层面探讨了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过程,分析了各阶段多种创新主体的类型和作用形式,并总结了企业常见的做法,梳理了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开放式创新促进商业模式演化的机理。最后,提出企业应注重跨行业协作,强化对外部创新主体的联结能力,依靠数据信息充分发掘用户需求,以平台化运营思维来促进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
关键词:
智能化 开放式创新 商业模式 演变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元理论框架,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深度剖析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演化过程“制度逻辑驱动→资源编排过程→绿色转型结果”的内在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过程可以划分为传统发展期、绿色转向期和绿色转型期3个时序区间,且不同阶段的主导逻辑、资源编排方式和绿色创新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制度逻辑和资源编排过程衍生出4种差异化的绿色转型模式:“产业链绿色集成模式”、“供应链绿色整合模式”、“多重响应绿色蝶变模式”和“隐形冠军绿色追赶模式”;(3)不同绿色转型模式通过调整注意力配置对象和注意力聚焦方向,可以通过“长视引领绿色跃迁路径”、“价值重构绿色跃迁路径”和“双重预见绿色跃迁路径”实现更高程度的绿色转型。综上,在理论上,本研究丰富了注意力基础观在绿色创新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层面,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张良彩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制造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三种创新进程分析制造企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阐述广电运通如何成功进行服务化转型。验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研究对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基本实施过程,以及战略转型过程中主导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为更好地为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可基于对我国相关本土服务化制造企业的探索性研究,构造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的概念实施框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是制造业组织对战略实施过程,尤其是对嵌入以顾客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过程观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结果,以顾客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过程观在牵引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竞争性...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竞争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季新野
如何在转型和全球价值链双重背景下全面理解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创新行为,是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江苏省342家本土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本土企业的企业规模与出口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关系,这表明转型背景中的"特殊"制度因素与代工交互作用,可能激励了小规模企业的出口动机;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同会对其创新活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这表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复杂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鑫全
在当今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小型商贸流通企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器,其企业数量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推动着该行业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模式。基于这一结构性战略背景,对小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转型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激发小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动力和潜力。
关键词:
小型商贸流通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国锋 李丹
针对学术界缺乏对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和驱动机理探究的现状,选取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18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展开质性研究。通过对案例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共得到104个概念、20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5个主范畴,包括模式创新前期基础、模式创新外部环境、模式创新内在需求、平台支撑能力、服务化模式创新;构建能反映影响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驱动机理的典范模型,并进行理论阐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林 陆亮亮
“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战略成为制造企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以美国GE、德国Siemens、日本Toyota与中国Haier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资源要素-核心能力-系统创新”智能化战略转型综合模型,明确不同国家制造企业因资源、能力和系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模式,在转型出发点、落脚点以及目标、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结论不仅从微观动态层面为理解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提供了基本信息,也有利于从系统论角度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发展框架,对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永跃 夏正晶 胡桂兰 白光林
基于理论和文献分析,结合对国内200多家制造企业的现状调研,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企业内所处的层面和对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应对态度这两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结构矩阵,提炼出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战术被动型、战术主动型、战略被动型和战略主动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明确了具体的分类标准,并以某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