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8)
2023(13082)
2022(10396)
2021(9606)
2020(7964)
2019(18197)
2018(17931)
2017(35020)
2016(18639)
2015(20681)
2014(20399)
2013(19454)
2012(17045)
2011(14638)
2010(14282)
2009(12523)
2008(11818)
2007(9933)
2006(8152)
2005(7067)
作者
(48286)
(40084)
(39913)
(38103)
(25428)
(18983)
(18316)
(15703)
(15307)
(13991)
(13613)
(13493)
(12537)
(12461)
(12290)
(12171)
(12054)
(12032)
(11629)
(11479)
(9769)
(9743)
(9500)
(9141)
(9102)
(9035)
(8656)
(8592)
(7942)
(7858)
学科
(72160)
经济(72095)
(51518)
管理(51378)
(40004)
企业(40004)
方法(34482)
数学(30917)
数学方法(30392)
中国(22594)
(20373)
(18548)
业经(17292)
地方(14089)
(14040)
农业(13585)
(12861)
贸易(12854)
(12808)
(12543)
(12082)
财务(12017)
财务管理(11992)
企业财务(11319)
理论(11288)
产业(11286)
技术(11049)
(10797)
银行(10778)
(10188)
机构
学院(243375)
大学(241389)
(99566)
管理(97999)
经济(97538)
理学(85749)
理学院(84921)
管理学(83249)
管理学院(82794)
研究(75050)
中国(56399)
(49226)
科学(45460)
(44156)
中心(36401)
财经(36191)
(35263)
业大(34903)
(34807)
(34755)
(33197)
研究所(31910)
经济学(31695)
(31478)
师范(31121)
北京(29838)
经济学院(28796)
(28562)
(27764)
农业(27363)
基金
项目(176355)
科学(140714)
研究(130556)
基金(129305)
(112101)
国家(111185)
科学基金(97668)
社会(84858)
社会科(80563)
社会科学(80543)
(69097)
基金项目(68467)
自然(62288)
自然科(60973)
自然科学(60961)
教育(60662)
自然科学基金(59852)
(57688)
编号(53057)
资助(51741)
成果(41409)
重点(39798)
(38753)
(38323)
(37417)
国家社会(36075)
课题(35420)
创新(34935)
科研(34127)
教育部(34040)
期刊
(100468)
经济(100468)
研究(64452)
中国(43818)
管理(36020)
学报(35211)
(34400)
科学(32860)
(31145)
大学(28394)
学学(26658)
教育(26296)
技术(24577)
农业(21298)
(19267)
金融(19267)
业经(17764)
经济研究(17229)
财经(17143)
(14889)
图书(14741)
问题(13622)
技术经济(11505)
统计(11291)
商业(11164)
(11099)
(11064)
科技(10947)
理论(10918)
(10572)
共检索到340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荣杰  李文慧  张义明  
基于2015—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从人工智能应用的视角探讨了服务化转型与就业技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有助于优化就业技能结构,人工智能应用正向调节服务化转型与就业技能结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服务类型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发现:顾客支持类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应用在转型过程中对就业技能结构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受限于制度约束,使得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服务化转型对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并不明显,而非国有企业则反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加权   张锟澎   郭李鹏   冯绪  
人工智能技术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人工智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技能结构。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生成了人工智能词典,并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专利进行文本分析,进而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指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促使企业减少常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非常规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生产率,这体现了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调整。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性质、人才获得方式、劳动力保障、治理结构等企业层面因素对人工智能的生产率效应有较大影响。此外,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层面因素也影响了人工智能的生产率效应。最后,本文发现人工智能提高了企业价值。本文加深了对微观企业层面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并为在微观企业层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勤  
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员工收入已成为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2013—2018年87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怎样影响员工收入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左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引发技能结构错配从而对员工收入产生抑制效应;当创新投入位于"U"型曲线右侧拐点时,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加速技能结构适配,对员工收入产生促进效应。(2)人工智能创新投入会通过开发产品价值、提高员工技能适配度影响员工收入。(3)人工智能创新投入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在不同行业类型、不同治理水平以及不同企业类型呈现出差异性结果。因此,企业要完善支持长期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技能结构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动态适配度,使员工分享到提升知识技能的工资溢价增长,为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奠定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军  
文章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机制,考虑了生产性服务效率和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并利用中国产业层面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价值链地位促进就业技能结构优化,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异质性和服务投入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技能结构影响中存在重要调节作用。随着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美莎  曾钰桐  冯涛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广泛应用,物化于机器人中的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劳动力结构视角,选取2012—2018年中国省级机器人与劳动力就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就业需求,在中国人口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机器人应用引起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下降效应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这种效应在中、低技能群体中更为明显;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为政府加大低技能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及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霄  姚凤民  
构建智能化实体办税服务厅能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全覆盖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当前,实体办税服务厅面临的挑战是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承担的责任和事务性工作越来越重。智能化实体办税服务厅是税务系统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并在技术、实践、环境和经济方面具备了构建的可行性。智能化实体办税服务厅的框架构成有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以及技术配套系统,同时,智能化实体办税服务厅内的智能服务终端还能提升实体办税服务厅的服务效能,更充分地满足纳税人自助化、便捷化、个性化的办税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涟漪   盖庆恩   朱喜   郭士祺  
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法分析职业技能属性,构建中国职业的抽象、常规和社交技能指数,并从时间、人口特征和空间层面描述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技能变化趋势,总结其结构转型的规律。本文研究发现:首先,1990年至2015年期间,高抽象、低常规、高社交职业的就业份额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同时具备抽象和社交技能的复合型职业的增长幅度最大;其次,职业技能属性在不同教育水平、年龄、出生年代和户口类型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经济发展水平与抽象、社交就业比例呈“U”型关系,与常规就业比例呈倒“U”型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需要重视职业技能结构转型的趋势和特征,从而有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唐晓波  李新星  
人工智能是一门关于知识的学科,如何在智能革命时期,跟上时代的脚步,已成为知识服务领域一个新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服务主要思维模式由原来的经验主义转化为数据驱动为主,服务主体变得多元化,服务内容变得智慧化。在此背景下,知识服务领域中关于数据安全、用户行为和服务表达等方面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晨  陈小亮  陈伟泽  陈彦斌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的特征,近年来虽然居民部门消费率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增速也在不断下降。本文构建了含有人工智能和异质性资本(包括实体经济资本、住房资本和基建资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探寻人工智能是否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资本结构,从而在扩大居民消费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吸引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减轻住房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减弱地方政府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动机,从而减轻基建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据此,本文建议政府部门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最终实现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邱子童  吴清军  
文章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总结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产业分布、岗位、工资等方面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替代部分岗位、促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同时,还会加快劳动力市场中岗位极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起工资不平等问题。从长远看,替代与创造效应将长期共存,但后者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工资不平等可以通过长期社会政策予以弥补;岗位极化现象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劳动者在产业间的流动本质上是劳动技能在技术变革后与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结果。更多学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可控的,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人机合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惠树鹏  单锦荣  
基于中国工业智能化背景,分析归纳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fsQCA系统考察了工业智能化与地区发展水平、生活成本、人口老龄化及产业结构升级四个因素交互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智能技术带动”型、“智能—产业双驱动”型和“其他因素驱动”型三条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路径。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路径的边际效应发现,三条路径中,“智能—产业双驱动”型路径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最大,“其他因素驱动”型路径次之,“智能技术带动”型路径最弱。且变量的“组合影响”大于其“净影响”之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遭遇企业用工成本高企和高技能人才供需不匹配,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被提上日程。但人工智能替代、增强、调整和重构人类劳动引发就业迭代,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劳动者亟待围绕人工智能形成新的职业技能。政府可通过建构技能形成的社会合作制度框架引导资源流向高端产业领域,并扶助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该制度框架涵盖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个主体,包括政府层面的技能形成规划、技能使用制度、技能内部形成制度,行业层面的企业优先进入高端产业制度和技能评价制度,企业层面的特殊培训和高端培训国家扶持制度、通用职业核心能力国家扶助制度,院校层面的校企合作制度、学历与职业资格衔接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力晓  吕荣杰  
本文通过引入耦合概念,基于技术发展过程,从耦合关系判定、耦合过程阐释、耦合阶段划分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不仅存在彼此影响、相互依赖的动态关联,还存在静态、单向视角下的技术破坏和创造效应,形成适应于高质量协同理念的新体系。具体地,本文重点考察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的耦合效应,揭示链条耦合、闭环耦合、跨层耦合、远程耦合等耦合形式,分析系统性、协同性、开放性、演化性等耦合特征,并以耦合协调程度作为判断依据,划分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石晶   刘佳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智能化面临许多挑战,如通用性缺失、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足、高维护成本等,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构建更灵活、高效和用户友好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四个局限:自然语言的理解与生成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用户体验的瓶颈、图书馆的信息层次服务和用户的智慧层次需求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矛盾、与社会其他资源的脱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弱势和信息服务粒度过大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明显缺陷。其次,从服务层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接着,分析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新服务,包括无障碍智慧服务、读者数字孪生、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最后,提出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新变化,即研究范式从以人为主图书馆服务到以机器为主的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研究侧重点从信息的“存”与“取”到信息的“关联”与“洞见”的拓展,以及分析方法从描述性分析到指导性分析的过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