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8)
- 2023(9551)
- 2022(8013)
- 2021(7157)
- 2020(5646)
- 2019(12926)
- 2018(12783)
- 2017(23238)
- 2016(12313)
- 2015(13922)
- 2014(13907)
- 2013(13497)
- 2012(12864)
- 2011(11643)
- 2010(11972)
- 2009(10858)
- 2008(10586)
- 2007(9705)
- 2006(8732)
- 2005(8091)
- 学科
- 济(50870)
- 经济(50826)
- 业(39787)
- 管理(36781)
- 企(31026)
- 企业(31026)
- 中国(21333)
- 地方(19037)
- 技术(17791)
- 业经(15476)
- 农(15296)
- 方法(13378)
- 技术管理(12813)
- 农业(10809)
- 教育(10621)
- 银(10422)
- 银行(10414)
- 地方经济(10267)
- 发(10258)
- 行(10258)
- 制(10147)
- 融(10066)
- 金融(10065)
- 理论(9898)
- 数学(9703)
- 数学方法(9624)
- 贸(9386)
- 贸易(9370)
- 易(8980)
- 和(8697)
- 机构
- 大学(170523)
- 学院(170038)
- 济(68177)
- 经济(66426)
- 管理(64839)
- 研究(60852)
- 理学(54257)
- 理学院(53560)
- 管理学(52750)
- 管理学院(52387)
- 中国(45512)
- 京(37393)
- 科学(35326)
- 财(30354)
- 所(29589)
- 江(28703)
- 中心(27686)
- 范(27525)
- 师范(27317)
- 研究所(26349)
- 农(24607)
- 北京(24484)
- 州(23720)
- 财经(22851)
- 院(22437)
- 师范大学(21552)
- 业大(21360)
- 经(20556)
- 技术(19801)
- 经济学(19500)
- 基金
- 项目(108829)
- 研究(87611)
- 科学(87031)
- 基金(74356)
- 家(62897)
- 国家(62190)
- 社会(55799)
- 科学基金(54142)
- 社会科(52797)
- 社会科学(52788)
- 省(46575)
- 教育(40657)
- 基金项目(39368)
- 划(37793)
- 编号(37042)
- 成果(31710)
- 自然(31069)
- 自然科(30394)
- 自然科学(30391)
- 发(30298)
- 自然科学基金(29862)
- 创(29127)
- 资助(27703)
- 课题(27425)
- 创新(25996)
- 发展(25174)
- 重点(24708)
- 展(24705)
- 项目编号(22909)
- 年(22827)
共检索到286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是需要从更宏观、更深层次去把握和思考自身的目标和功能了。从功能层次上,一般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说。赵沁平撰文较系统论述“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大学教育应当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它服务、促进并引领人类发展。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人本身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云川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撰文提出,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之外,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并将之阐释为大学的第四功能。他进一步提出,大学要想担当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创新是必由之路。围绕这一论述,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厦门大学还就此话题专门举行了学术沙龙,对引领文化是否属于大学的第四功能各抒己见。毋庸置疑,这些讨论对于我们明晰相关概念,加深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大有裨益。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申静 李沁芯
我国正在倡导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职能之一,探究公共文化服务对创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系统论和协同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创新文化发展模型,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公共文化活动及产品对创新文化的精神层构建发挥了重要影响,公共文化产品及设施对创新文化的物质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建议通过建立激励性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科技性公共文化活动、开发智能型公共文化产品和提供数字化公共文化设施四条路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创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沁平
引领文化,是大学的第四功能,而且是大学与生俱来、更为独有、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功能大学要引领文化,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激励机制,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往往集中在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永辉
集群创新文化因素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集群间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根源。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集群创新文化包括价值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集群创新文化对集群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产业集群创新对创新文化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集群创新文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万龙
本文讨论了推进中国科技书法创新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提出了推进和发展中国科技书法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四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 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延荣
伴随着世界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浪潮 ,我国从 1988年开始相继创办了 5 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中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 ,而文化的缺失同样也会影响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健康发展。因此 ,创建具有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的创业文化是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文化选择。
关键词:
创新文化 创业文化 高新技术开发区 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罗立云 陈隆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以创新文化引领推动国企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大渡河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着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强大创新动力。
关键词:
创新文化建设 企业创新发展 大渡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与内涵。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积累,并肩负起积极的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责无旁贷。大学之知识传承、知识发展、知识运用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必须担负起对国家发展进步负责的使命。大学强则国家兴,科技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激发、滋养和支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以知识创新为立身之本的大学,其创新性和创新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创新文化的存否,创新文化是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在《科学时报》8月21指出,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大都有求实、创新等词汇,但从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体制与校园环境氛围看,与真正的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精神理念与价值判断上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共性轻个性:在教育理念上重教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文化仍未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研究表明,创新文化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创业教育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方式变革中重塑创新文化内涵。中小学教育应将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性教育,权威性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创新文化教育应从大学向中小学和中职延伸,从普通高校向高职院校拓展,构建以职业生涯目标和成就事业为内驱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富有创新内涵的社会支持文化。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新文化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