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8)
- 2023(8135)
- 2022(6597)
- 2021(6229)
- 2020(4881)
- 2019(10814)
- 2018(10719)
- 2017(19627)
- 2016(10726)
- 2015(11975)
- 2014(11236)
- 2013(11062)
- 2012(10101)
- 2011(9260)
- 2010(9574)
- 2009(8873)
- 2008(8568)
- 2007(7915)
- 2006(7141)
- 2005(6130)
- 学科
- 农(48781)
- 业(43942)
- 济(40981)
- 经济(40948)
- 农业(32638)
- 管理(25610)
- 企(19308)
- 企业(19308)
- 业经(17693)
- 中国(13988)
- 技术(13448)
- 农业经济(12616)
- 地方(11264)
- 制(10611)
- 发(10315)
- 方法(10237)
- 村(9623)
- 农村(9606)
- 服务(9063)
- 发展(9052)
- 展(9036)
- 工作(9022)
- 数学(8926)
- 数学方法(8826)
- 技术管理(8689)
- 财(8000)
- 收入(7881)
- 策(7785)
- 建设(7599)
- 贸(7530)
- 机构
- 学院(145655)
- 大学(137522)
- 济(60817)
- 经济(59418)
- 管理(56638)
- 研究(48869)
- 理学(48717)
- 理学院(48279)
- 管理学(47567)
- 管理学院(47295)
- 农(46433)
- 中国(38166)
- 农业(34595)
- 科学(28799)
- 业大(28541)
- 京(28085)
- 江(24615)
- 中心(24155)
- 财(24027)
- 所(23878)
- 研究所(21370)
- 农业大学(21128)
- 范(20208)
- 师范(20071)
- 州(19228)
- 省(19141)
- 经济管理(18528)
- 财经(18047)
- 发(17085)
- 业(17028)
- 基金
- 项目(98245)
- 研究(79479)
- 科学(77457)
- 基金(67753)
- 家(58212)
- 国家(57470)
- 社会(50953)
- 科学基金(49396)
- 社会科(47674)
- 社会科学(47659)
- 省(42859)
- 基金项目(36586)
- 编号(35475)
- 教育(34807)
- 划(32912)
- 农(28213)
- 成果(28137)
- 自然(27816)
- 自然科(27186)
- 自然科学(27181)
- 自然科学基金(26690)
- 资助(24307)
- 创(24112)
- 发(24065)
- 课题(23666)
- 创新(22493)
- 重点(21709)
- 国家社会(20974)
- 部(20972)
- 制(20950)
共检索到23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温福 周宇飞 李晓安 马殿荣 于海秋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高等农林教育迫切需要强化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应融入对"农匠"精神的培养,"农匠"精神具有技艺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培养"农匠"精神可以采取专业素质教育升级与通识教育融通,产业、科研与专业教育融通,多维度的教育资源与素质教育融通的机制,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多重教育行动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科 “农匠”精神 培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武昀寰 邱楠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才支撑,农村人才培养可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保障。在培养农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找出发达国家与中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异同。对此,本文拟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些发达国家在农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优化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对农村人才培养较为重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教育模式及加强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农村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俊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尝试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来寻求突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会计 培养模式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丽君 陈春平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思路不清、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师生关系嬗变异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和科学人文素养断裂等问题。为满足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的本土化诉求,亟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大力变革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全面加快"三农"事业发展步伐。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等农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佳伟 吴芝花 乔金笛 邹佳敏 廖文梅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留在农村,对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农地流转的角度,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利用江西省12县(市、区)2 5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的“留农”效果,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加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的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比没有参加过的高56.7%,表征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能显著地促进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提高了“留农务农”的人才培养政策效果。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因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函授教育方式比远程教育方式高7.1%、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高17.9%、低龄组比高龄组高23%。因此,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在2018年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从"新型职业农民"到"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表述变化,体现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
关键词:
“三农”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从容
2015年,随着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2届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研究正当其时,2019年7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唐妍霞等主编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张艳 刘彦博
农科生作为掌握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事实上,农科生基层就业面临着机制制约的各种短板,真正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并长期扎根的人数较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响深远。因此,从政府、高校、农科生三个视角构建农科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让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劳赐铭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培养和输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学历门槛提升化和能力需求专业化、联合培养意愿明显、在职培训需求显著、技术服务需求旺盛等特征,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层次化惯习、“离农”倾向、培训方式传统、产教融合不深等困境,其消解路径包括: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升格进程及内涵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农业产业的人才培养导向,推进涉农人才在职培训方式和体制革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菲 赵劲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精准培养 乡村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毋俊泓
广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输送“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的补给站。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指引下,高校为农村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在在广袤的乡间地头可能会存在匹配度低、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等问题。青年人才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洗礼同农村的契合程度,自身认知同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仍然存在较大疏离。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