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2)
- 2023(15975)
- 2022(12963)
- 2021(11783)
- 2020(9666)
- 2019(21637)
- 2018(21537)
- 2017(41627)
- 2016(22257)
- 2015(24933)
- 2014(24981)
- 2013(24932)
- 2012(23160)
- 2011(20676)
- 2010(21138)
- 2009(19678)
- 2008(19431)
- 2007(17675)
- 2006(16177)
- 2005(14925)
- 学科
- 济(103854)
- 经济(103734)
- 业(91752)
- 企(72277)
- 企业(72277)
- 管理(69920)
- 农(49374)
- 业经(35343)
- 方法(33410)
- 农业(33214)
- 中国(31045)
- 地方(29895)
- 财(26825)
- 数学(24501)
- 数学方法(24363)
- 制(21474)
- 技术(20622)
- 务(17745)
- 财务(17713)
- 财务管理(17694)
- 贸(17579)
- 贸易(17561)
- 发(17534)
- 和(17402)
- 易(16959)
- 学(16952)
- 企业财务(16668)
- 策(16579)
- 体(15816)
- 理论(15764)
- 机构
- 学院(320839)
- 大学(311089)
- 济(136701)
- 经济(133765)
- 管理(126232)
- 研究(109974)
- 理学(106747)
- 理学院(105609)
- 管理学(104243)
- 管理学院(103639)
- 中国(87535)
- 京(67156)
- 农(66943)
- 科学(65584)
- 财(60725)
- 所(55572)
- 江(53879)
- 中心(51874)
- 农业(51007)
- 业大(50481)
- 研究所(49768)
- 财经(46662)
- 州(42511)
- 范(42384)
- 经(42055)
- 师范(42041)
- 北京(42039)
- 经济学(39783)
- 省(39661)
- 院(39403)
- 基金
- 项目(207524)
- 科学(164493)
- 研究(157724)
- 基金(147938)
- 家(127257)
- 国家(125948)
- 科学基金(109037)
- 社会(102327)
- 社会科(96595)
- 社会科学(96567)
- 省(86606)
- 基金项目(79387)
- 划(68637)
- 教育(68350)
- 自然(66821)
- 编号(66404)
- 自然科(65163)
- 自然科学(65149)
- 自然科学基金(63990)
- 资助(56885)
- 成果(52218)
- 发(51678)
- 重点(45994)
- 创(45971)
- 课题(45082)
- 部(44421)
- 业(43122)
- 发展(42505)
- 创新(42202)
- 国家社会(41863)
- 期刊
- 济(172505)
- 经济(172505)
- 研究(94670)
- 中国(75581)
- 农(68233)
- 管理(49083)
- 财(47917)
- 农业(46085)
- 科学(46012)
- 学报(45243)
- 大学(35288)
- 业经(35177)
- 融(34092)
- 金融(34092)
- 学学(33141)
- 教育(31530)
- 技术(30099)
- 业(24824)
- 经济研究(24185)
- 问题(23826)
- 财经(22623)
- 经(19752)
- 技术经济(18028)
- 图书(17457)
- 世界(17060)
- 资源(16934)
- 现代(16517)
- 农村(16093)
- 村(16093)
- 商业(16082)
共检索到511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华 许懿豪 陈运春 李尤亮 余建新
[目的]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推动乌蒙山区扶贫工作,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方法]基于服务乌蒙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选择云南省寻甸县,以乡镇为研究单位,构建分区指标体系,综合应用Arc GIS、SPSS等软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定性修正,确定其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并提出了合理的策略及建议。[结果]寻甸县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由土地利用结构、社会经济方面中的耕地比重、林地比重、林业产值、渔业产值、人口密度等指标因子构成,服务于寻甸县的土地利用分区可划分为特色林果业发展区、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区和有机农产品发展区。[结论]分区结果符合分区域现状与实际,需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入手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其对探索乌蒙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土地利用分区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荀关玉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调查,认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为实现乌蒙山片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高、农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片区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绩效,确保2020年实现完全脱贫,形成具有片区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等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荀关玉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调查,认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为实现乌蒙山片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高、农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片区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傈僳族社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生活的发展和变迁是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变迁的语境下进行的。但是由于安乐德村的自然条件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所以,安乐德村必须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楹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云南保山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状况,分析了金融服务保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而从金融层面、政府层面着手,为金融服务滇西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切合地方实际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 特色农业 发展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英焕君 陆咏梅 张素凤
鞍山市千山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7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3万,耕地16万亩。近几年来,为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全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积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倾斜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条龙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推动了全区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发展大小农事企业70余家,年总产值近2.5亿元。十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带动近万农户。初步形成了具有近郊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200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9.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5570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基于RS和GIS理论和方法,以干热河谷区云南省元谋县为例,对2008年和2016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下降。建设用地转入特征和未利用地转出特征较为明显。2008年和2016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静态价值分别为25.98亿元和26.54亿元,总动态价值分别为9.179亿元和16.004亿元。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仅为同期总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但其增长率为74.01%,明显高于总静态价值变化率(2.27%)。土壤形成与保护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最高,2008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4.91亿元和5.03亿元。农业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水土保持和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恢复。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显著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的增长。因此,应强化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调控,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工作,以维护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依依
为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与机理,研究选择地处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云南省玉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在旅游业起步的探索参与阶段(1988~1996年)和快速发展的发展巩固阶段(1996~200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选择与玉龙县邻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永胜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表明:以旅游业为主的人类活动是玉龙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导致景观格局的不连续性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旅游业发展更为快速的发展巩固阶段,旅游业相关的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玉龙县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秋辰 李千梦 冯晓文 戴瑶 郝晋珉 艾东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探究特色农业多功能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是促进高原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从农产品生产、生态调节、经济振兴、社会保障4个功能维度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earman法、双变量局域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2010—2020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水平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是“全球—国家”层次多功能在小尺度区域实际情况的具体反映。各功能在时空格局上存在差异,生产功能先增强后趋于不变,生态、经济功能稳定增强,社会功能小幅度波动。生产、社会功能水平由经济核心区向外递减;生态功能强弱两极分化明显,“东北低,西南高”;经济功能显著提高,总体呈“中心高,四周低,高值区散落分布”的空间格局。2)2010—2020年各功能间权衡区数量减少,各功能区由散落分布逐渐形成集群分布。生产与生态功能逐渐向协同发展转变;生产与经济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稳定;经济分别与生态和社会功能间以权衡关系为主;社会功能与生产、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逐渐形成东部L-L低位协同区和西部H-H协同区两个功能区集群;3)以县(市)区为单位,将云南省划分为农业生产集中区、生态优化调节区、经济振兴先行区、城乡优化发展区4个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本研究可为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其他地区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剑 荀关玉
接续减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是云南省乌蒙山片区下一阶段工作重心。以文化与农业要素的融合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要素间的深度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递增式生产效率和高附加价值,以此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效应,从根本上转变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是现实且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 三农 要素融合 对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 代军
本文利用湖南省慈利县1996年到2004年的8年的土地利用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慈利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探讨了其对于当地农业(种植业)安全的影响。为了实现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使农业安全得到保障,作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安全 湖南省慈利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豪 吴光栋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于生物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良,水土保持较好,但目前仍然以农业为主的山区来说,要确保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本文以广东省始兴县为例,对山区县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山区 始兴县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东
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农产品基地发展滞后、企业数量和规模亟待扩大、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农产品流通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并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改善农业金融环境、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力度等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湖南农业 农业产业化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