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6)
- 2023(16558)
- 2022(14166)
- 2021(13017)
- 2020(11139)
- 2019(25365)
- 2018(25259)
- 2017(49072)
- 2016(26761)
- 2015(29759)
- 2014(29435)
- 2013(29759)
- 2012(27375)
- 2011(24456)
- 2010(24358)
- 2009(22864)
- 2008(22682)
- 2007(20115)
- 2006(17913)
- 2005(15943)
- 学科
- 济(110762)
- 经济(110630)
- 业(98300)
- 管理(87430)
- 企(84609)
- 企业(84609)
- 方法(50957)
- 数学(41448)
- 数学方法(41083)
- 农(35753)
- 财(34978)
- 业经(32513)
- 中国(29347)
- 农业(25233)
- 制(22935)
- 务(22868)
- 财务(22806)
- 财务管理(22778)
- 贸(21586)
- 贸易(21573)
- 企业财务(21555)
- 地方(21449)
- 易(20979)
- 技术(20877)
- 学(20632)
- 和(19361)
- 理论(18373)
- 划(17570)
- 银(17054)
- 银行(16990)
- 机构
- 学院(389771)
- 大学(388519)
- 济(158366)
- 管理(157411)
- 经济(155113)
- 理学(136096)
- 理学院(134630)
- 管理学(132589)
- 管理学院(131880)
- 研究(127216)
- 中国(97071)
- 京(83132)
- 科学(80164)
- 财(73719)
- 农(71411)
- 所(64909)
- 业大(62018)
- 研究所(58986)
- 财经(58986)
- 中心(57308)
- 江(57110)
- 农业(56492)
- 经(53609)
- 北京(52306)
- 范(47713)
- 师范(47176)
- 经济学(46951)
- 州(46288)
- 院(45596)
- 财经大学(43670)
- 基金
- 项目(263310)
- 科学(205983)
- 基金(191106)
- 研究(189141)
- 家(168129)
- 国家(166659)
- 科学基金(142526)
- 社会(119739)
- 社会科(113431)
- 社会科学(113398)
- 省(102871)
- 基金项目(102306)
- 自然(93925)
- 自然科(91722)
- 自然科学(91694)
- 自然科学基金(90083)
- 划(86405)
- 教育(84516)
- 资助(78052)
- 编号(76815)
- 成果(61112)
- 重点(58433)
- 部(57239)
- 发(56411)
- 创(56359)
- 创新(52086)
- 课题(51413)
- 科研(50614)
- 业(50586)
- 国家社会(49052)
- 期刊
- 济(175261)
- 经济(175261)
- 研究(112464)
- 中国(68601)
- 农(65388)
- 学报(64667)
- 管理(59711)
- 科学(57875)
- 财(56695)
- 大学(48143)
- 学学(45681)
- 农业(44911)
- 教育(34296)
- 融(33856)
- 金融(33856)
- 技术(32263)
- 业经(31153)
- 财经(28907)
- 经济研究(27413)
- 业(24858)
- 经(24747)
- 问题(23667)
- 图书(20850)
- 技术经济(20618)
- 科技(19329)
- 商业(18949)
- 理论(18826)
- 现代(18770)
- 版(18130)
- 贸(17910)
共检索到568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蒲红霞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已得到众多学者论证,但大多是研究第二产业集聚,研究服务业集聚与收入差距关系的文献并不多。文章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研究服务业集聚通过集聚经济对集聚地区工资收入、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影响,得出服务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并引用含有服务业集聚空间因素的生产函数得出的理论模型,选取1991年~2012年数据,分全国层面和东、中和西三大地区间层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服务业 收入差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黎阳 王雪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并以我国各省2006-202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分析中,验证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作用。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达到第二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两个门槛值之间时,两者没有显著关系。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思杝 张友鹏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部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本文采用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不仅可以直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间接抑制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子行业集聚效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效应影响最为显著,而信息传递、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集聚的影响则不明显。为此,提出应结合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多维度教育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彤晖
文章以中国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联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科技服务业集聚抑制了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科技服务业集聚开始对地区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即科技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弥合。此外,地区劳动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即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这也说明,地区劳动生产率在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传递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卢忠宝
一、我国服务业集聚的度量及地区差异现状(一)产业集聚的度量方法。关于产业集聚的度量指标常用的有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空间集聚指数等,还有用某产业增加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来代表,这些指标各有优劣,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挺 刘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从行业间生产效率差异的角度出发,运用序列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法测算1994年至2011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考察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至2002年和2004年至2011年,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异质性、技术效率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水平的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可对未来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学
本文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地方保护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保护造成地区间贸易成本提高,进而影响产业分布,引起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地方保护在现阶段有利于缩少地区收入差距,中央政府允许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差别政策对本地区适当保护,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集聚 地区差距 经济地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风华 刘俊
本文利用Ellsion&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以及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我国11个服务行业1998年、2000年、2002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在1998~2002年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但集聚程度出现增长的趋势。服务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广东、河南、江苏、山东四省集中度最高,西部落后地区服务业相对落后。总体上看,服务业有向制造业集聚的地区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各地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市场集中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望
在Fujita与Thisse(2002)和王洪光(2007)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公共服务,可以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与产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某区域运输成本较低,政府公共服务完善,收入水平高时,产业集聚将在此地形成;区域间人力资本水平相近时,政府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有限;某一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时,政府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地区差距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内地1999~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不确定与非均衡的;收入水平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政府公共服务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有限,却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本文从金融集聚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一方面,通过信贷配给传导机制的分析得出,由于存在信贷门槛效应,使得发达地区世代累积财富,而欠发达地区逐步走入贫困陷阱,造成了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分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差异性的知识溢出效应得出,由于金融集聚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集聚知识系统网络效应、集聚创新效应和集聚技术进步效应影响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收入差距 信贷门槛 知识溢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本文采用墒指数、H指数以及空间基尼系数,从总体水平、区域视角和行业视角测度了我国服务业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人力资本)、地理位置以及工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集聚水平正相关,且对外开放水平、要素禀赋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作用最显著;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对服务业集聚水平也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干预能力则与服务业集聚水平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结论及启示。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水平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