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2)
- 2023(12935)
- 2022(10537)
- 2021(9371)
- 2020(7681)
- 2019(17412)
- 2018(17017)
- 2017(32892)
- 2016(17531)
- 2015(19607)
- 2014(19290)
- 2013(19435)
- 2012(18405)
- 2011(16539)
- 2010(17046)
- 2009(15915)
- 2008(15865)
- 2007(14307)
- 2006(13043)
- 2005(12328)
- 学科
- 济(83962)
- 经济(83858)
- 业(78675)
- 企(70536)
- 企业(70536)
- 管理(63523)
- 方法(29757)
- 业经(29395)
- 农(26635)
- 财(25383)
- 中国(24414)
- 地方(21438)
- 数学(21154)
- 数学方法(21001)
- 农业(19578)
- 务(18296)
- 财务(18277)
- 财务管理(18252)
- 技术(18205)
- 制(17633)
- 企业财务(17270)
- 贸(16355)
- 贸易(16337)
- 易(15842)
- 和(15653)
- 融(14654)
- 金融(14654)
- 策(14528)
- 理论(14291)
- 银(13739)
- 机构
- 学院(258035)
- 大学(253121)
- 济(112057)
- 经济(109817)
- 管理(100968)
- 研究(91011)
- 理学(85003)
- 理学院(84100)
- 管理学(83101)
- 管理学院(82604)
- 中国(72798)
- 京(55106)
- 科学(53542)
- 财(52514)
- 农(47002)
- 所(46981)
- 江(42070)
- 研究所(41926)
- 中心(40983)
- 财经(40262)
- 农业(36800)
- 业大(36642)
- 经(36489)
- 北京(35349)
- 州(33523)
- 经济学(33299)
- 院(32973)
- 范(31943)
- 师范(31557)
- 经济学院(29943)
- 基金
- 项目(162997)
- 科学(129343)
- 研究(121055)
- 基金(117789)
- 家(102524)
- 国家(101519)
- 科学基金(87771)
- 社会(78384)
- 社会科(74401)
- 社会科学(74381)
- 省(65368)
- 基金项目(61611)
- 自然(55250)
- 自然科(53998)
- 自然科学(53982)
- 划(53623)
- 自然科学基金(53077)
- 教育(52909)
- 编号(48565)
- 资助(47629)
- 发(41057)
- 成果(39519)
- 业(37822)
- 创(37196)
- 重点(36743)
- 部(35281)
- 创新(33903)
- 课题(33785)
- 发展(33392)
- 展(32844)
- 期刊
- 济(137486)
- 经济(137486)
- 研究(80678)
- 中国(57768)
- 农(44873)
- 管理(43915)
- 财(42516)
- 学报(37361)
- 科学(36242)
- 农业(31037)
- 融(29023)
- 金融(29023)
- 大学(28942)
- 学学(27158)
- 教育(25273)
- 业经(24740)
- 技术(23745)
- 经济研究(21436)
- 财经(20421)
- 业(18799)
- 经(17813)
- 问题(17530)
- 贸(15656)
- 国际(15532)
- 世界(14866)
- 技术经济(14838)
- 图书(14016)
- 现代(13405)
- 商业(13239)
- 经济管理(12381)
共检索到417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张晓敏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动因。概括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区域服务业体系的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之重要依托;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培育网络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功能疏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产城融合、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托;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政府规划和政策...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发展 集聚区 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泽填 石理恒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研究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经济集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经济集聚程度加强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1—200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这说明,推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有效地促进各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服务业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长娟 邹德玲 王琳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和行业集聚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浙江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行业集聚与演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增长的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浙东北强、浙西南弱"的总体格局,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不同服务行业的集聚程度和演化路径存在差异。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要发挥杭州、宁波等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业,实现更有效的区域合作;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适合集聚的服务行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分异 行业集聚特征 时空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海琳
本文采用2003-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商贸流通业集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来看商贸流通业集聚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商贸流通业的集聚程度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文章通过进一步分地区进行回归发现,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外资规模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集聚 服务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肖芬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经济服务化的产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而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重点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发展及动力机制,并结合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和机遇,提出建议。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集聚 演化 动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三庚
中央商务区(CBD)是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之地。该区域一般是以商业、金融、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每个CBD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其产业成长路径也有所不同。但是,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创新网络、培养市场、政府协调、优化环境都对CBD现代服务业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对促进CBD商业、金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成长进行对策性分析。
关键词:
CBD 产业促进 现代服务业集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涛 王曰影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其中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自身绿色发展,还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集聚不仅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业集聚的外部性则具有本地化特征。因此,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提升中国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杨倩妮
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指数对地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但是主要通过专业化空间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科技创新提升力更强;同时,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地区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三庚 付铭
本文通过对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CBD现代服务业集聚所经历的形成、快速集聚、稳定发展和衰退的四个阶段,梳理出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
CBD 现代服务业 集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笔者使用2003年~2012年全国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运营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如果一个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度高出平均经济联系水平1%,则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会高出平均集聚水平3%~6%;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间越长,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大;高速铁路运营通过增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而显著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沿线城市可以利用高速铁路这个有利因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非沿线城市则要更谨慎地评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集聚区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协调,存在定位不明、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甚至产能过剩等严重问题;(2)部分集聚区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不高,领军企业、集群效应、平台功能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3)部分集聚区发展存在过度依靠政府支持、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倾向,产业生态环境和集聚区功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亟待形成;(4)部分地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和评选标准偏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取舍服务业集聚区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区 发展 问题 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其趋势将由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杭州、无锡和宁波向周围城市扩散,辐射范围包括苏州、常州、嘉兴、台州和舟山等城市。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服务业 发展 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丽莉 李光泗
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服务业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快速的集聚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征(一)初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1949年~197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服务业不太受重视,产业地位相对于工业、农业较低;第二,增长较慢,且波动较大;第三,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由1957年的30%下降到1978年的23%。(二)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我国服务业高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1979年的865.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英
我国的服务业有着明显的集聚发展倾向。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服务业能否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意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相关模型,验证了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了模型验证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当前城镇化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镇化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译匀 刘大建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解释变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剖析苏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结合250个有效样本,阐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测算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针对苏州经济特征,提出未来的发展重点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 空间基尼系数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