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3)
2023(10732)
2022(8490)
2021(7669)
2020(6388)
2019(14614)
2018(14248)
2017(27608)
2016(14352)
2015(16229)
2014(15870)
2013(16147)
2012(15030)
2011(13196)
2010(13354)
2009(12701)
2008(12672)
2007(11157)
2006(9898)
2005(9432)
作者
(39696)
(33380)
(33167)
(31433)
(21325)
(15665)
(15033)
(12869)
(12727)
(11870)
(11616)
(11040)
(10994)
(10559)
(10348)
(10037)
(9844)
(9563)
(9474)
(9334)
(8237)
(8016)
(7881)
(7564)
(7540)
(7347)
(7313)
(7260)
(6588)
(6558)
学科
(74374)
(74305)
经济(74287)
(66426)
企业(66426)
管理(57117)
方法(32326)
业经(25987)
数学(25000)
数学方法(24929)
(24619)
(24476)
中国(22496)
农业(18417)
(17665)
财务(17658)
财务管理(17648)
企业财务(16706)
(15607)
技术(15606)
贸易(15595)
(15447)
(15287)
(13738)
(12904)
(12799)
(11666)
地方(11358)
理论(10607)
企业经济(10564)
机构
学院(213661)
大学(210720)
(106927)
经济(105425)
管理(88984)
理学(76149)
理学院(75516)
管理学(74974)
管理学院(74558)
研究(70922)
中国(59744)
(48710)
(44017)
财经(38651)
科学(36870)
(35535)
(34347)
经济学(34075)
(32627)
中心(31800)
(31314)
经济学院(30960)
研究所(30628)
财经大学(28622)
北京(28257)
商学(26497)
商学院(26264)
业大(26133)
农业(25382)
(25151)
基金
项目(136163)
科学(111096)
基金(103990)
研究(103808)
(88878)
国家(88093)
科学基金(77905)
社会(72474)
社会科(68941)
社会科学(68927)
基金项目(53957)
(50091)
自然(46744)
自然科(45764)
自然科学(45753)
自然科学基金(45105)
教育(44731)
资助(41842)
(41085)
编号(39881)
(33056)
国家社会(31966)
(31956)
成果(31653)
(31591)
(30190)
重点(29888)
创新(28593)
教育部(28238)
中国(28026)
期刊
(120004)
经济(120004)
研究(67407)
中国(42514)
(40464)
管理(38142)
(30927)
科学(27040)
学报(24541)
农业(21751)
(21260)
金融(21260)
经济研究(20547)
财经(20515)
大学(20288)
业经(19534)
技术(19083)
学学(19072)
(17963)
问题(15663)
(15064)
(14690)
世界(14523)
教育(13914)
技术经济(13908)
国际(13203)
现代(11034)
经济管理(10456)
商业(10281)
财会(9999)
共检索到33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守海  陈秀兰  许珊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经济回调与就业上扬并存的格局,其中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服务业具有促进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首先,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检验发现,中国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其次,基于修正的就业方程我们发现,服务业就业弹性远高于工业部门,而且具有更强的就业粘性。服务业发展既可以充当国民经济的就业海绵,还可以充当就业的稳定器。中国当前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要解决好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既要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要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升级,二者不可偏废。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德林  吴靖  杨羊  晋盛武  
产业的协同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它对就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就业效应,并基于中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会显著提升区域内总就业水平,而且对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增长,但也会抑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域内协同集聚总体上抑制了就业增长,它们的省际协同集聚对区域内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总体就业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互补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德林  吴靖  杨羊  晋盛武  
产业的协同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它对就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就业效应,并基于中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会显著提升区域内总就业水平,而且对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增长,但也会抑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域内协同集聚总体上抑制了就业增长,它们的省际协同集聚对区域内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总体就业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互补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文秀  
本文从服务业FDI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服务业FDI和服务业集聚之间的内生互动机理,研究发现,服务业的集聚性优势已经成为东道国吸引服务业FDI的主要原因,但服务业FDI并不一定能够诱发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中国1991-2009年间服务业FDI数据和服务业集聚指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以期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镜宇  
通过利率差异因素将资本账户开放度引入开放条件下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并非是饱受争论的资本账户开放度,而是资本账户开放度变动幅度。通过1980—2013年181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并采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LIML)克服内生性及弱工具变量问题,进一步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度增幅正向显著解释了经济增长率,并且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幅度更大;另外,人口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经合组织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反。因此,我国当前不应将经济增长动力寄托于资本账户开放的短期效果,应该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本市场投资效率;适度放宽生育政策,避免劳动力成本过低的比较优势降低国际分工地位;并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打造便利化的贸易、投资平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镜宇  
通过利率差异因素将资本账户开放度引入开放条件下新古典增长模型,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并非是饱受争论的资本账户开放度,而是资本账户开放度变动幅度。通过1980—2013年181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并采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LIML)克服内生性及弱工具变量问题,进一步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度增幅正向显著解释了经济增长率,并且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幅度更大;另外,人口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经合组织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反。因此,我国当前不应将经济增长动力寄托于资本账户开放的短期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小溪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5月份的数据全面低于预期。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美国持续加息,全球经济压缩,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外部冲击。同时,全球性疫情、能源危机、贸易摩擦的蔓延使得各个国家更重视产业链的安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资源配置效率将有所下降,而生产成本将持续上升。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如何稳步增长备受关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建民  刘叶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舒健  李钊  
本文对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基于理论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金融开放能够通过多种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大量实证研究并不支持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在理论基础很强的情况下,为什么难以实证检验到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对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应宗  
中国入世后 ,国外高级服务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 ,同时带来一些与发展相关的变数 ,这将冲击我们基础薄弱的高级服务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所谓高级服务业 ,就是金融、物流配送、经济技术咨询之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高级服务业不仅在于应对WTO带来的挑战 ,而且可以利用它在GDP的高增长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建立一种互促共进的关系。发展高级服务业的必要条件有两个 :一是需要雄厚的人才基础作支持 ,二是需要一定的乘数效应来扩展它的辐射效应。本文认为 ,以教育产业为基础发展高级服务业 ,可以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 :一是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通过产学研活动形成大量易于转化的科技成果 ;三是形成大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作磊  邝彬  
本文利用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制造业对服务业产业依赖度的变动情况,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依赖度明显偏低,这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化程度低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通过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必须立足于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池建宇  王树悦  
在Ginarte-Park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处于司法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法力度和立法强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量化。接着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人均实际GDP对数为被解释变量,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解释变量,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然后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绘制了异常经济增长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散点图,来作为稳健性检验的一部分。并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全权  郭梦莹  
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随机变量冲击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构造理论模型,并基于贝尔曼方程值函数迭代的方法展开随机模拟,研究农业保险保费的构成结构各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优于只引入农业风险的模型。农业保险基准出险概率、损失程度、市场势力提高会提高保费,但不利于农业增长;农业保险免赔率降低(保障程度提高)也会提高保费同时有利于增长,农险保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上述变量的对比。本文还基于201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期农业保险保费、本期农业保险赔付的提高都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农险保费高于赔付的样本中,上期农业保险保费、本期农业保险赔付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夏海龙   曾春影  
在着力改善双向循环经济结构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大规模的返乡创业潮为深挖农村消费大市场和激活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文章借助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劳动力返乡创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在利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多种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在作用路径上,返乡创业不仅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能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进而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内需动力进一步释放。异质性分析表明:返乡创业活动对中西部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消费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同时,返乡创业不仅能增加家庭消费多样性,促使农村家庭消费由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倾斜,还可以改善当地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状况,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由此,在有序扩大返乡创业试点实施范围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提升劳动力创业能力和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和改善农村居民福利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新业  王晗  赵益卓  
基于河南省数据,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估计了"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分离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省直管县"政策提高了被直管县的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是经济分权,而非财政分权构成了增长的源泉。从学术积累的角度看,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来估计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和已有研究相比,我们的估计结果更为可靠。从政策效果评估的角度看,我们的发现不能支持"省直管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