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9)
- 2023(12475)
- 2022(10067)
- 2021(8978)
- 2020(7543)
- 2019(16977)
- 2018(16631)
- 2017(32243)
- 2016(16445)
- 2015(18578)
- 2014(18273)
- 2013(18814)
- 2012(17660)
- 2011(15966)
- 2010(16154)
- 2009(15482)
- 2008(15313)
- 2007(13636)
- 2006(12456)
- 2005(11697)
- 学科
- 济(107267)
- 经济(107169)
- 业(78593)
- 企(70100)
- 企业(70100)
- 管理(63490)
- 方法(38010)
- 业经(31387)
- 数学(29663)
- 数学方法(29593)
- 农(27152)
- 中国(25411)
- 财(25153)
- 地方(22657)
- 农业(20268)
- 技术(18316)
- 制(17724)
- 务(17668)
- 财务(17659)
- 财务管理(17647)
- 贸(17244)
- 贸易(17232)
- 易(16754)
- 企业财务(16695)
- 和(15837)
- 产业(15219)
- 策(15214)
- 划(14697)
- 地方经济(14633)
- 体(14323)
- 机构
- 学院(257976)
- 大学(253960)
- 济(135479)
- 经济(133559)
- 管理(106189)
- 理学(90625)
- 理学院(89815)
- 管理学(89184)
- 管理学院(88662)
- 研究(88179)
- 中国(71405)
- 财(57911)
- 京(52478)
- 财经(46363)
- 科学(45329)
- 经济学(43598)
- 所(42904)
- 经(42233)
- 经济学院(39212)
- 中心(38664)
- 研究所(38235)
- 江(38086)
- 农(35849)
- 财经大学(34085)
- 北京(33751)
- 商学(31236)
- 商学院(30940)
- 院(30801)
- 经济管理(30272)
- 业大(30154)
- 基金
- 项目(161180)
- 科学(131313)
- 研究(123070)
- 基金(121950)
- 家(103206)
- 国家(102337)
- 科学基金(90663)
- 社会(86758)
- 社会科(82663)
- 社会科学(82645)
- 基金项目(63760)
- 省(60500)
- 自然(53270)
- 自然科(52092)
- 自然科学(52080)
- 教育(51813)
- 自然科学基金(51314)
- 资助(49092)
- 划(48724)
- 编号(46818)
- 国家社会(37887)
- 发(37829)
- 部(37091)
- 创(36846)
- 成果(36643)
- 业(35587)
- 重点(35217)
- 创新(33633)
- 人文(33058)
- 教育部(32895)
- 期刊
- 济(160314)
- 经济(160314)
- 研究(82867)
- 中国(47610)
- 财(46458)
- 管理(45892)
- 农(34108)
- 科学(31585)
- 学报(27634)
- 经济研究(26954)
- 财经(25272)
- 融(24987)
- 金融(24987)
- 业经(24957)
- 技术(23807)
- 农业(23791)
- 大学(23000)
- 经(22287)
- 学学(21882)
- 问题(20751)
- 技术经济(18318)
- 贸(18095)
- 世界(17678)
- 国际(15989)
- 业(15282)
- 现代(13787)
- 商业(13673)
- 经济管理(13563)
- 统计(13262)
- 经济问题(13230)
共检索到402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钢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二战"后产业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因以及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同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升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价格上涨速度快所致,而第三产业实际产出增长更快并不是重要的因素;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时美日两国第二产业占比仍处于上升阶段,两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60%左右,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产业。本文分析了中国在1978年以后产业结构变化状况,提出中国1978年以来不变价与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有巨大的差异;从1978—2009年按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变化状况是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三产业进行了转移,而按不变价计算则是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二...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的测算与分解,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乃至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试图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证据。结果显示:生产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雪 李灵光
本文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200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运用GS3SLS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类型服务业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作用机制,且服务业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更大。(2)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滞后项均表现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之间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为负。(3)相比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联性更强。研究结论表明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动能。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国外一些评论认为 ,以加入 WTO为契机 ,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本文回答了什么是世界工厂。文章认为 ,中国的制造业领域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 ,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因此 ,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的工厂。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 ,必须保持比较优势 ,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要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 ,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增强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世界的工厂 中国制造业 WTO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震华
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服装贸易已占有重要比例。世界服装的进出口量每年正以9%以上的幅度持续增长,贸易进出口额90年代初就已突破上千亿美元,仅上海地区1994年的生产能力已达5亿多件,外贸出口18亿美元,占上海出口总量的19.7%。应该承认,服装贸易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而且正有作为支柱产业兴起的势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柴正猛 张培铎 韩先锋
工业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增长引擎,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4-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直接动力、间接渠道、非线性效应等维度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在总体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劳动力结构优化是工业智能化间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渠道。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高级化维度的驱动作用强于合理化维度;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在沿海地区产生的驱动效应强于内陆地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工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据此,从加大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劳动力结构、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其屏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奴隶文明的鼎盛是在罗马;封建文明的巅峰则是在古代中国;近现代,欧美又创造出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现在,中国正成为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文明大国。这一历史轨迹表明东西方文明是交替上升发展的。作为人类文明组成部分的经济学研究的繁荣在这种交替上升规律的作用下,将展示出21世纪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辉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经济学研究中心。一个国家能否成为经济学研究中心,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震荡、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学家的群体流动、经济学新学科群的崛起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对21世纪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经济学研究中心作做判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钰民
“经济人”行为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导向顾钰民“经济人”是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假设之一,也是其分析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在以私产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分析既被认为是符合现实的,又被认为是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正因为“经济人”被看作是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邹升平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由于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所以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即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其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如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获得收入体现的是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既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也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 混合所有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邹升平
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所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体现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也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既然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他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一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如果劳动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劳动者个人收入就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价值 混合所有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先锋 宋文飞 李勃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互联网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也日益引起关注,但较为系统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首次把互联网纳入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基于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信息资源、互联网商务应用和互联网发展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省际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就互联网这一重要的宏观新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差异进行了稳健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提升,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下国家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新动能,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互联网不仅能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还可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间接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直接效应远超间接效应;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网络效应"和"梅特卡夫法则"的"双重威力"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共同显现,且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调节下,区域创新系统中互联网的动态溢出效果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将从互联网发展中获益更多,互联网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溢出红利将高于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不仅可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而且通过合理引导和利用,还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创新差距以及激发和强化原始创新溢出。这为国家发挥"互联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合力效应"、打好"战略组合拳"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互联网 区域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新动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善奇 李晓庆 李梦玮
以美元为主的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就决定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在某一时间段和局部范围内能发挥货币职能。但其本质是一种方程组的有限个解,并且其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很难满足现实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流通量规律的需要;区块链数字货币自身价值与其代表的交换价值相脱钩,其"去中心化"的优势和货币信用高度依赖区块链技术算法,技术的演进也注定了区块链数字货币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区块链数字货币很难成为真正的超主权货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巍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是我国大陆最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上海在历史上曾在远东乃至亚洲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加速发展对外贸易,“以贸兴市”是上海各层决策人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贯主张。而在浦东新区外高桥设立保税区便是这一政策的重要体现。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办法》的规定,外高桥保税区的功能主要是“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港口、仓储、出口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业条”。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货物、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韩先锋 刘娟 李勃昕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技术,首次实证考察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技术创新效率的异质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对高校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的长短期促进效应,完全可以成为驱动高校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打好“互联网+”与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规制等的“战略组合拳”,有助于强化“互联网+”的长期助推器功能;“互联网+”对高校技术创新效率的长期冲击存在短期异质修正效应,但高校技术创新效率向均衡的调整速度具有空间差异;“互联网+”的助推器效能存在明显的异质特征,具体表现为,中、西部高校将从“互联网+”创新溢出中获益更多,“互联网+”在长期内的创新溢出红利将明显大于短期。以上发现将可能对未来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永刚
本文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地方政府主体税种面临缺失,得出构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必要性;从税权划分、税源分配和税收调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可行性;指出消费税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消费税 地方税 地方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