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72)
2023(19917)
2022(16988)
2021(15816)
2020(13396)
2019(30772)
2018(30869)
2017(59017)
2016(32111)
2015(36082)
2014(35778)
2013(35270)
2012(31982)
2011(28543)
2010(28701)
2009(26866)
2008(26629)
2007(23234)
2006(20764)
2005(18630)
作者
(90909)
(75870)
(75411)
(71796)
(48463)
(36215)
(34185)
(29490)
(28856)
(27120)
(25773)
(25678)
(24220)
(24209)
(23537)
(23253)
(22466)
(22281)
(21808)
(21664)
(18861)
(18621)
(18431)
(17452)
(16940)
(16877)
(16876)
(16760)
(15373)
(14840)
学科
(128822)
经济(128643)
(109005)
管理(105038)
(95711)
企业(95711)
方法(59460)
数学(49235)
数学方法(48423)
(40111)
(38685)
业经(36077)
中国(33427)
(30839)
(26847)
财务(26756)
财务管理(26705)
农业(26327)
企业财务(25320)
理论(24385)
(24240)
地方(24218)
技术(23041)
(22017)
(21803)
贸易(21786)
(21560)
(21162)
(20533)
银行(20491)
机构
学院(451795)
大学(450254)
管理(181164)
(180525)
经济(176562)
理学(156085)
理学院(154412)
管理学(151517)
管理学院(150660)
研究(145990)
中国(113013)
(95851)
科学(89355)
(87679)
(74018)
(72600)
财经(68730)
(68604)
中心(67466)
业大(66455)
研究所(65504)
(62499)
北京(60295)
农业(57655)
(57617)
师范(57077)
(54631)
经济学(53923)
(53198)
财经大学(51013)
基金
项目(303311)
科学(239765)
研究(223285)
基金(220513)
(191468)
国家(189826)
科学基金(164728)
社会(140771)
社会科(133378)
社会科学(133339)
(118765)
基金项目(115905)
自然(107226)
自然科(104812)
自然科学(104787)
教育(103445)
自然科学基金(102916)
(99105)
编号(91496)
资助(91212)
成果(74015)
重点(67603)
(66819)
(64410)
(63787)
课题(62782)
创新(59689)
国家社会(57873)
科研(57749)
教育部(57690)
期刊
(201874)
经济(201874)
研究(133536)
中国(90265)
管理(71181)
(70951)
学报(67833)
(67826)
科学(63284)
大学(52994)
教育(52212)
学学(49688)
农业(46513)
技术(43024)
(40858)
金融(40858)
业经(34402)
财经(33880)
经济研究(31315)
(29099)
(26356)
问题(25881)
图书(23495)
技术经济(23338)
统计(21394)
理论(21060)
(21019)
现代(20933)
科技(20762)
财会(20156)
共检索到67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慧  黄建忠  
本文在服务业管制改革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微观-中观机制基础上,利用三水平多层模型对1996-2008年OECD22国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平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国服务替代了本国服务,外国服务投入自由化指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内服务投入自由化指数具有负作用,但总体上服务业管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且该结论对不同国家具有一般性。中间品关税率、最终品关税率的削减带来的促进作用比服务业管制改革更明显。此外,各国自由化程度的差异是制造业TFP总变异的重要来源。各国应积极推动服务业管制改革,利用外国服务投入的同时,注重培养国内服务投入的技术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盈之  朱依曦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方法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分析制造业整体的TFP变动率、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及其变动率的趋势;并且将制造业各行业按照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分析不同类别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郭根龙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12个行业的数据,通过构建两部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来自区域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从发达贸易伙伴国进口的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从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进口的服务对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化距离越近,效应越显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越近就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入人均收入和贸易伙伴国的服务进口交互之后,发现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进口共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斐  肖宇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和OECD国家200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程度,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重点就中美之间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融合度指标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融合度指标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明显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度指数要显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融合度指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着力从生产率和增长视角,运用多种方法或者多种理论,比较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其生产率整体趋同和个体差异同时存在,并日益呈现共生、互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大多选用既有方法或者只是在数据、模型方面有所创新,关注的问题也仅限于服务业生产率测算和外溢效应测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拓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湘君  曾国平  
我国现有生产性服务业是否有效地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投入变量引入制造业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推导出投入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增长率呈正比。最后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投入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测算,发现目前我国只有"金融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果不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吴解生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制造业服务外包不仅作用于制造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率的提升,对服务业同样会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产出、劳动力转移、生产率及其增长滞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制造业服务外包导致了服务业产出和劳动力投入的双重增加,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但会加剧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滞后程度:从长期看,服务外包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性的影响减弱,服务业企业通过服务创新减少劳动力投入量,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