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4)
- 2023(17271)
- 2022(14787)
- 2021(13645)
- 2020(11482)
- 2019(26596)
- 2018(26427)
- 2017(51883)
- 2016(28079)
- 2015(31484)
- 2014(31157)
- 2013(31228)
- 2012(29042)
- 2011(26151)
- 2010(26595)
- 2009(24988)
- 2008(25136)
- 2007(22168)
- 2006(19988)
- 2005(17901)
- 学科
- 济(121317)
- 经济(121156)
- 业(99708)
- 管理(92318)
- 企(87020)
- 企业(87020)
- 方法(55358)
- 数学(44953)
- 数学方法(44516)
- 农(35393)
- 财(34987)
- 业经(33688)
- 中国(33574)
- 农业(24570)
- 制(24483)
- 务(24007)
- 财务(23940)
- 财务管理(23904)
- 地方(23328)
- 学(22971)
- 企业财务(22658)
- 贸(21998)
- 贸易(21986)
- 理论(21919)
- 技术(21339)
- 易(21281)
- 和(20948)
- 银(18784)
- 银行(18741)
- 划(18662)
- 机构
- 大学(414989)
- 学院(412933)
- 济(169716)
- 管理(166948)
- 经济(166046)
- 理学(143666)
- 理学院(142090)
- 管理学(139996)
- 管理学院(139213)
- 研究(133931)
- 中国(103225)
- 京(90845)
- 财(81211)
- 科学(80961)
- 所(66857)
- 财经(64930)
- 农(64772)
- 江(60882)
- 研究所(60260)
- 中心(59985)
- 业大(59055)
- 经(58927)
- 北京(57943)
- 范(53483)
- 师范(53076)
- 经济学(51448)
- 农业(50896)
- 州(49447)
- 院(48464)
- 财经大学(48112)
- 基金
- 项目(271553)
- 科学(214943)
- 研究(201000)
- 基金(198415)
- 家(171016)
- 国家(169517)
- 科学基金(147075)
- 社会(128573)
- 社会科(121780)
- 社会科学(121748)
- 基金项目(105525)
- 省(104209)
- 自然(94503)
- 自然科(92312)
- 自然科学(92288)
- 教育(90859)
- 自然科学基金(90668)
- 划(87770)
- 编号(82278)
- 资助(81271)
- 成果(67376)
- 部(60404)
- 重点(59839)
- 发(57782)
- 创(57622)
- 课题(55452)
- 创新(53253)
- 国家社会(52610)
- 教育部(52121)
- 人文(51327)
- 期刊
- 济(190014)
- 经济(190014)
- 研究(125343)
- 中国(73616)
- 管理(63635)
- 财(62362)
- 学报(60340)
- 农(59122)
- 科学(56916)
- 大学(46422)
- 学学(43388)
- 教育(41427)
- 农业(40871)
- 融(37749)
- 金融(37749)
- 技术(34902)
- 财经(32239)
- 业经(31973)
- 经济研究(29455)
- 经(27621)
- 问题(26765)
- 图书(23120)
- 业(22609)
- 技术经济(21722)
- 现代(20595)
- 理论(20480)
- 贸(19698)
- 商业(19677)
- 科技(18500)
- 实践(18389)
共检索到612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文秀
服务业城市集聚效应本质上是一个产业效应扩散的衍生现象,尽管服务业集聚效应本身并不构成问题,但服务业集聚效应传导的渠道背离使城市产业政策扶持缺乏依据,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差异必将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别。基于此,本文从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服务业城市集聚的原因,并以纽约和东京为例对服务业城市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在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我国制定服务业集聚发展战略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城市经济 内在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力
服务业能吸纳就业人数,解决城市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也关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高低直接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杭州市作为一线城市中旅游业、金融业融合度极高的城市,它的服务业城市集聚充分体现了其城市特点,因此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研究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机理理论,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杭州市的服务业集聚提供有利的意见,帮助杭州市的服务业集聚更好的发展,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 集聚 杭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婷麟 孙斌栋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制造业 空间布局 都市圈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琴 王 丹
本文通过对纽约、伦敦、东京三个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增长引擎源于主导产业的发育和成长,而国际大都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主导产业崛起的前提;有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的政策平台,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能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集群快速成长;专业人才集聚和强劲的面向全球市场的现代服务业需求,是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同时,本文也指出,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的不同,三个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的途径与机制也是不均相同的,发展类型和结构特征也是有差异的。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现代服务业 集群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一博 宗刚
从分析纽约由小部落发展为世界城市的过程入手,认为纽约世界城市的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是纽约建成世界城市的基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纽约建成世界城市的主要动力;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纽约建成世界城市的关键;城市凝聚力的缺失是今后纽约维持世界城市地位的主要障碍。借鉴纽约发展的道路,并结合北京目前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世界城市 纽约 北京 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刘胜
文章基于服务业的特点,在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不完全契约影响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机制:契约执行效率对服务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契约密集型服务业在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集聚程度更高。利用中国30个省份16个服务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执行效率对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囿于当前我国服务业的投入"重有形轻无形"的结构性缺陷,以及全球服务业价值链体系下发达国家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投入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我国服务业投入结构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契约密集型服务业在契约执行效率较高地区的集聚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控制了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物质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利用城市样本数据和多层线性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高本地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存在区域边界,省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所辖市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多层线性模型 外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秀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同一性使得对其集聚的研究必须从产业内的行业区域集聚和行业内的企业集聚两个角度去考虑。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指数,分别对美国服务业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以及各行业内的企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利用Elison和Glaeser方法测算了美国服务业的综合集聚程度和集聚结构。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结合服务产品理论,对美国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变化趋势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依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美国服务业 集聚程度 集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亿镭
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专营商为中心形成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该制度的最大优势是通过专营商在指令驱动市场中承担做市商职能,保证了交易的效率以及市场的流通性和稳定性。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而言,专营商制度提供了一个在集合竞价方式下引入做市商的可资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投资银行 专营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风华 刘俊
本文利用Ellsion&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以及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我国11个服务行业1998年、2000年、2002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在1998~2002年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但集聚程度出现增长的趋势。服务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广东、河南、江苏、山东四省集中度最高,西部落后地区服务业相对落后。总体上看,服务业有向制造业集聚的地区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各地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市场集中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邓明
城市集聚经济具有多维性,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不同维度特征都会对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规模效应、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的城市集聚经济综合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的三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虽然规模效应表现出显著倒U型特征,但是结合最优值在样本区间的分布来看,规模效应基本支持了城市规模越大生产率越高的观点,弹性系数约为1.66%~1.94%;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按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值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结构效应在劳均产值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工资模型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为深入探究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利用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聚类分析、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问题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不论是基于行业分类还是地区分类,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都存在集聚程度较低且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具体到城市来看我国大致呈现出以直辖市和东部地区发达城市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中心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教育专业化程度对于提升非省会城市的集聚水平作用更加明显;最后,从影响因素角度来看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能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而制造业集聚发展水平目前尚未达到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相匹配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