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1)
2023(13576)
2022(10818)
2021(9550)
2020(8072)
2019(18202)
2018(17959)
2017(35800)
2016(18733)
2015(21172)
2014(21054)
2013(20937)
2012(18804)
2011(16749)
2010(17282)
2009(16586)
2008(16674)
2007(15322)
2006(13582)
2005(12720)
作者
(53197)
(44102)
(44057)
(41761)
(28495)
(20750)
(20200)
(16962)
(16787)
(16167)
(14993)
(14899)
(14296)
(14029)
(13559)
(13506)
(13218)
(12881)
(12596)
(12505)
(10865)
(10768)
(10618)
(10241)
(10068)
(9810)
(9781)
(9617)
(8750)
(8453)
学科
(93505)
经济(93408)
(89629)
(80470)
企业(80470)
管理(72722)
方法(41978)
业经(33558)
数学(33184)
数学方法(32664)
(26590)
(26585)
中国(22539)
(20265)
(19865)
财务(19819)
财务管理(19789)
技术(19751)
企业财务(18690)
农业(18474)
理论(17548)
产业(17115)
(16790)
贸易(16775)
(16395)
银行(16393)
(16258)
(15734)
(15226)
金融(15225)
机构
学院(283237)
大学(278193)
(126391)
经济(124069)
管理(121284)
理学(102974)
理学院(102128)
管理学(100723)
管理学院(100166)
研究(82172)
中国(71708)
(60910)
(57661)
财经(47894)
科学(44558)
(43600)
(43297)
(39390)
中心(39219)
经济学(38399)
(38203)
北京(36467)
财经大学(35314)
(35238)
经济学院(34669)
业大(34668)
研究所(34591)
商学(33919)
商学院(33618)
经济管理(31984)
基金
项目(176883)
科学(142705)
研究(133904)
基金(131112)
(110080)
国家(109130)
科学基金(98212)
社会(89306)
社会科(85038)
社会科学(85017)
(69568)
基金项目(67640)
自然(61122)
自然科(59860)
自然科学(59852)
教育(59265)
自然科学基金(58871)
(55677)
资助(54576)
编号(54415)
成果(42777)
(40195)
(38777)
重点(38161)
(38091)
(37437)
国家社会(37261)
创新(36651)
课题(35603)
人文(35048)
期刊
(144440)
经济(144440)
研究(86557)
中国(53238)
管理(50703)
(50466)
(34966)
(34005)
金融(34005)
科学(33421)
学报(31625)
技术(28291)
大学(26126)
业经(25945)
财经(25474)
学学(24439)
农业(23701)
经济研究(23128)
(22025)
教育(21830)
问题(18351)
技术经济(18230)
商业(15930)
统计(15911)
图书(15551)
(15349)
(15235)
(15137)
现代(14774)
理论(13996)
共检索到434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岚   程志宙  
数字经济改变了服务业“不可贸易”和“低效率”的传统属性,为中国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需主导型价值链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国内生产链长视角考察数字投入对服务业国内分工深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投入一方面能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增加国内生产链长,促进国内分工深化;另一方面能通过降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重要性,推进高收入国家的国内分工深化。本土市场规模会产生逆向牵引和虹吸效应,从而强化数字投入的分工深化作用。这一结论在更靠近需求端的下游行业和门槛效应分析中得到了论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深化作用更明显;数字产品投入和国外投入对国内分工深化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适度降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有利于强化分工深化效应。拓展分析表明,数字投入会通过降低生产过程外部风险提升产业链安全,本土市场规模在这过程中发挥了“蓄水池”和“压舱石”的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打造内需主导型服务业价值链,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政  李长英  
文章利用1998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创性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本土市场规模是决定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之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胡建军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宝  李剑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雁筑  侯方淼  
研究国内市场规模与创新资源投入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对推动中国造纸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测算了中国造纸业1995-2019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然后将创新资源投入分为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内市场规模与创新资源投入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造纸业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从1995年的-0.026上升到2019年的0.103,整体来看分工地位已大幅提高,但是和一些造纸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而国内市场规模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发投入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最强,人力资本次之,国内市场规模最弱。(3)从长期来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国内市场规模对中国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0.778%、8.473%和25.149%。研究结论表明,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并扩大本土市场规模可以作为中国造纸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中国造纸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强对造纸人才的职业和技能教育、培育和扩大纸产品国内市场等政策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艺  郑林  王成璋  
文章基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以市场范围假说和市场竞争为理论基础,从需求角度分析有效市场规模影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机理,以解释国内旅游业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我国大陆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市场规模显著影响了国内旅游业发展,一省有效市场规模越大,其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同时,有效市场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溢出的程度与省域间的通达度正相关。因此,各省区可通过扩大本省有效市场规模、改善与其他省区的通达度以促进其国内旅游业发展,缩小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张为付  
与以往文献所揭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会产生特定额外成本的特征事实出发,从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诱发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从而影响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命题。本文以理论刻画为先导,基于WIOD数据库数据,测度了1995-2011年中国13个制造业GVC指数和市场背离度指数,分别作为全球化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替代变量。在充分考虑和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的半参数核密度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以及差分广义矩估计等方法,对本文命题假说进行检验,证实本土市场效应新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张为付  
与以往文献所揭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同,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会产生特定额外成本的特征事实出发,从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会诱发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的梯度转移,从而影响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命题。本文以理论刻画为先导,基于WIOD数据库数据,测度了1995-2011年中国13个制造业GVC指数和市场背离度指数,分别作为全球化条件下价值链分工地位和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替代变量。在充分考虑和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的半参数核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伟  
利用中国2001—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发展数据,在运用DEA法测度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总体检验和分类检验,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得结论为:总体而言,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分类别行业层面上,这种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对于各控制变量而言,其在行业总体层面和分类别行业层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主要是由行业发展的自身特性与不平衡性所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伟  李嘉佳  
文章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在厘清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基本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考虑了实证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空间关联性等的影响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增强本土市场规模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从影响机制的内外两个来源来分析,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囿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滞后性,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尚未形成有效的耦合提升机制,而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或倒逼作用,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形成协同的互促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并以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本地市场规模、工业企业平均规模(需求因素)以及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程度(供给因素)等因素共同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实证检验证实,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更优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城市,但我国不同区域引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城市表现为本地市场规模,而中西部城市则是交易成本。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外包化倾向;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MAR溢出,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集聚度。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莹  
十几年来的经济蓬勃发展,为长春市家政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家政服务业这种无序的组织行为给自身的形象定位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家政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冲  
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出口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过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出口的数量和质量上,较少涉及其中的技术细节。本文旨在深入挖掘本土市场规模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潜在影响机制,特别关注研发创新的中介效应,以期为理解和提升服务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提供深刻见解,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战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立鑫   孟彩霞  
本文聚焦与供给侧相关的高技能劳动力推动因素和与需求侧相关的本土市场规模拉动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研究表明,全样本下不仅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均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二者的交互也具有类似的正向作用。区域异质性方面,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交互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具有相反的作用,中部地区的情形介于二者之间。基于劳动力集聚视角的分析还得出,全样本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集聚和匹配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协同发展,中部地区现阶段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融合,以推动产业由“量”向“质”提升;虽然西部地区以上传导机制均尚未激活,甚至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发展在短期呈现割裂态势,但也要持续推进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伟  徐康宁  邵军  
本文基于2006-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数据,在明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从行业总体层面和分行业层面对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为:首先,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其次,从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均呈现出一定的行业差异性,即会随着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展现出不同的作用内涵;第三,从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各控制变量的交叉作用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共同作用于产业创新时,只有外源性资本投入能够对本土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创新的作用产生正向的激励效应,其余控制变量从现阶段而言还均无法显示出正向的互补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