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2)
- 2023(17484)
- 2022(14578)
- 2021(13504)
- 2020(11347)
- 2019(26100)
- 2018(26267)
- 2017(50555)
- 2016(27041)
- 2015(30696)
- 2014(30596)
- 2013(30341)
- 2012(27840)
- 2011(24726)
- 2010(25173)
- 2009(23509)
- 2008(23576)
- 2007(21210)
- 2006(18790)
- 2005(16874)
- 学科
- 济(115715)
- 经济(115547)
- 业(100162)
- 管理(94890)
- 企(87195)
- 企业(87195)
- 方法(52934)
- 数学(43798)
- 数学方法(43361)
- 财(38476)
- 农(36588)
- 业经(33432)
- 中国(31938)
- 制(28640)
- 务(25551)
- 财务(25487)
- 财务管理(25430)
- 农业(25080)
- 企业财务(24116)
- 地方(21931)
- 贸(21569)
- 贸易(21552)
- 技术(21004)
- 易(20967)
- 银(19757)
- 银行(19743)
- 和(19707)
- 理论(19466)
- 体(19379)
- 行(18844)
- 机构
- 学院(386603)
- 大学(382707)
- 济(163564)
- 经济(160111)
- 管理(156128)
- 理学(132952)
- 理学院(131715)
- 管理学(129879)
- 管理学院(129134)
- 研究(117587)
- 中国(96057)
- 财(82885)
- 京(79471)
- 科学(65565)
- 财经(64353)
- 江(60468)
- 经(58328)
- 中心(56724)
- 所(56067)
- 农(55655)
- 业大(50499)
- 经济学(50198)
- 北京(49958)
- 研究所(49298)
- 州(47998)
- 财经大学(47523)
- 范(46754)
- 师范(46354)
- 经济学院(45490)
- 院(43176)
- 基金
- 项目(246421)
- 科学(196278)
- 研究(188711)
- 基金(179566)
- 家(152463)
- 国家(151064)
- 科学基金(132633)
- 社会(121614)
- 社会科(115203)
- 社会科学(115178)
- 省(96174)
- 基金项目(94477)
- 教育(87400)
- 自然(82572)
- 自然科(80577)
- 自然科学(80556)
- 划(79287)
- 自然科学基金(79157)
- 编号(78561)
- 资助(73001)
- 成果(64118)
- 部(55822)
- 重点(54354)
- 创(53434)
- 课题(53261)
- 发(52582)
- 制(51059)
- 国家社会(50294)
- 创新(49324)
- 教育部(49128)
- 期刊
- 济(186670)
- 经济(186670)
- 研究(116333)
- 中国(78375)
- 财(68445)
- 管理(62441)
- 农(51616)
- 学报(47734)
- 科学(46943)
- 教育(41754)
- 融(40862)
- 金融(40862)
- 大学(39131)
- 技术(37502)
- 学学(36320)
- 农业(35004)
- 财经(32656)
- 业经(32373)
- 经济研究(28523)
- 经(28044)
- 问题(25018)
- 图书(20892)
- 技术经济(20402)
- 贸(20296)
- 业(19920)
- 理论(18935)
- 财会(18930)
- 商业(18740)
- 现代(18654)
- 统计(18040)
共检索到592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銮淏 李勇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特征。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分析框架和逻辑思路,本文聚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经验事实,分析并总结出服务业开放对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影响机制,运用2004—2020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经过严谨科学的多层次论证后,本文得出研究结论:服务业开放促进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提高;省际贸易壁垒限制服务业开放对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促进效应。针对现实状况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因地制宜,推动构建高质量、高水平服务业开放型经济体制;协调统筹,加快形成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多元促进,重视优化人力资本培育环境和国内产业生态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振宇 周智翔 孔新兵 林金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维嘉 储德银 纪凡
本文从“总体富裕”和“发展共享”两个维度测度我国281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税制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而且这一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考察结果显示,增值税对共同富裕具有反向作用,而提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同时,税制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为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提升直接税比重逐步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还要不断优化间接税的内部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康晓虹 薛凤蕊
为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异质性差异及作用机制,基于2016—2020年CFPS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PSM、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等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共同富裕水平,且土地转出的边际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对除健康外的共同富裕各维度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土地流转更能提升转出家庭各维度的共同富裕水平;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初始耕地禀赋、地区和年龄等方面的异质性;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非农就业、家庭化流动、心里预期及城镇居住效应等路径提升了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因此,本研究力证土地流转让农民在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富足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为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胜定
浙江省是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区,承担着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本机制,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发挥价格机制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要围绕共同富裕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和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供求、激励和风险保障等三项机制的作用,不断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提升价格治理能力,为"共同富裕"建设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胜定
浙江省是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区,承担着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本机制,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发挥价格机制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要围绕共同富裕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和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供求、激励和风险保障等三项机制的作用,不断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提升价格治理能力,为“共同富裕”建设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测度中国2011—2019年270个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的双重功能。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了示范城市的电商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并扩大了示范城市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行政级别越高、营商环境越优、数字金融发展越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贺唯唯 张亚斌
文章采用手工查找的2005—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工业化背景下贸易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提高本地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且该结果经过工具变量法、系统GMM法等方法处理后仍然具有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FDI流入以及形成工资溢价影响城乡共同富裕。在贸易开放提高收入水平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FDI以及工资溢价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贸易开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溢价发挥了积极作用,FDI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进、出口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出口开放的促进作用更强。贸易开放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更强;贸易开放通过缩小城乡居民个体收入比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两种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深化贸易开放、加快投资自由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江龙 周建 崔敏
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地区间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利用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同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和地区创业水平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化水平可以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晓楠 李欣 蒲佩芝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目标,重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本文尝试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循环的影响,进而将共同富裕与新发展格局联系起来统一考察。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占比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供给侧,收入分配通过工资变化影响技术选择与生产效率。在需求侧,收入分配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渠道影响需求规模与产能利用水平,其中,工资变化导致劳动者自身再生产消费规模的变化表现为直接渠道,而工资变化引致利润率变化进而对积累的影响表现为间接渠道。两个渠道同时发生作用但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根据工资变化对产能利用水平的不同影响将经济区分为“利润主导型”与“工资主导型”。按照上述理论逻辑,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工资、全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率、积累率、产能利用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以2010年作为转折点,由“利润主导型”转向“工资主导型”。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此外,本文还从所有制、分配、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分配 经济循环 积累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盛凯 陈池波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本文刻画了乡村产业振兴作用下劳动力与资本的运行规律,构建乡村产业振兴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框架,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考察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持续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城乡融合效应、空间匹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基于地理距离演变规律分析显示,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局域性。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受到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结论提示,要持续推进乡村的转型发展与产业振兴,改善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外溢条件,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长玉 赵启程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拐点处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约为0.975。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一方面,对外开放度越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会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而弱化。(3)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但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