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2146)
2022(10110)
2021(9133)
2020(7830)
2019(17227)
2018(17307)
2017(32654)
2016(17199)
2015(19272)
2014(18763)
2013(18568)
2012(16763)
2011(14780)
2010(15230)
2009(14614)
2008(14888)
2007(13572)
2006(12093)
2005(11361)
作者
(47663)
(39912)
(39872)
(37420)
(25691)
(18700)
(17970)
(15202)
(14980)
(14443)
(13725)
(13445)
(13001)
(12786)
(12210)
(11979)
(11902)
(11656)
(11636)
(11459)
(9965)
(9682)
(9472)
(9150)
(9086)
(9033)
(8860)
(8652)
(7953)
(7832)
学科
(86283)
(79443)
企业(79443)
管理(74137)
(70955)
经济(70833)
业经(28181)
(28009)
方法(27867)
(24539)
技术(22901)
(21658)
(20602)
财务(20569)
财务管理(20545)
数学(19492)
企业财务(19468)
数学方法(19319)
中国(19009)
农业(17673)
(15307)
理论(15155)
(14614)
技术管理(14458)
(14436)
(13794)
体制(13399)
(13004)
贸易(12992)
(12868)
机构
学院(247694)
大学(243011)
(106801)
经济(104561)
管理(103442)
理学(87722)
理学院(86957)
管理学(86041)
管理学院(85544)
研究(76326)
中国(62641)
(53458)
(50598)
科学(41843)
财经(40779)
(40318)
(37326)
(36881)
(36872)
中心(35847)
研究所(32350)
业大(32114)
北京(31772)
经济学(31475)
(31380)
财经大学(29770)
商学(29431)
商学院(29170)
农业(28739)
经济学院(28271)
基金
项目(156571)
科学(126119)
研究(121593)
基金(113974)
(96702)
国家(95782)
科学基金(85087)
社会(79466)
社会科(75384)
社会科学(75368)
(62790)
基金项目(60090)
教育(54461)
自然(52110)
自然科(50988)
自然科学(50975)
(50278)
自然科学基金(50176)
编号(49486)
资助(44379)
成果(40161)
(39613)
(36553)
(36311)
创新(35959)
(34871)
重点(34525)
(33714)
课题(33609)
国家社会(33102)
期刊
(127422)
经济(127422)
研究(75692)
中国(56770)
(46740)
管理(46420)
(35986)
科学(30727)
学报(29486)
教育(26569)
技术(26495)
(25841)
金融(25841)
农业(24508)
大学(24348)
学学(22719)
业经(22529)
财经(21175)
经济研究(19465)
(18362)
技术经济(15866)
问题(15752)
(15538)
科技(13639)
财会(13611)
现代(13141)
(13111)
图书(12970)
会计(12303)
商业(12131)
共检索到392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大立  金晨远  李致远  
为了揭示服务业开放对一国制造业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了服务业开放、低端锁定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假设。基于2008-2017年服务业开放、低端锁定及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面板数据,针对服务业开放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及低端锁定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提升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且低端锁定程度负向调节服务业开放对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提出有助于服务业开放程度提升和制造业企业突破低端锁定的对策建议: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企业自身应该"走出去"并实现价值链突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本文构建了服务业开放作用于制造业低端突破的分析框架和假说,利用2004—2015年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和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和逆向技术外溢、互补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对中国制造业打破"低端锁定"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同时,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独立研发活动能有效吸收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先进服务技术,有利于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此外,服务业开放下的制造业低端突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低端突破要大于资本-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本文试图从服务业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基准模型进行扩展,引入我国的市场分割因素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因素,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技术"低端锁定"问题。本文分析认为政府的不合理干预与制度学习不足是导致市场分割,进而导致低端锁定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制度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制造业技术低端锁定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水平偏低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海明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象愈发明显,即:大量加工制造企业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升级乏力。而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三次大规模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其切入点也是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但韩国的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引导下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了"低端锁定"。这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贞怀   石彦培   赵浩云  
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是否有助于破解全球分工低端锁定?基于中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作者测算得到的中国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数据库形成的多源匹配数据,文章首先对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度进行了精准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两个维度检验了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并检验了贸易方式、企业所有制、价值链升级方向等维度的异质性效应。同时,为了缓解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基于颗粒工具变量(GIVs)方法进行了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并从创新质量再测度、下游度、研发投入等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破解出口企业低端锁定,这同时体现在推动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和下游攀升上;(2)就技术创新对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而言,其质量效应显著高于数量效应;(3)技术创新对出口企业破解低端锁定的影响,在私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下游主导型出口企业上体现得更加显著。上述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等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方法,也为探寻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薛军  
本文利用历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我国上游服务业外资开放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外资开放显著促进了下游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并且在考虑内生性及使用替换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企业、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新生企业、接近国际技术前沿行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中;从影响机制来看,服务业外资开放有效降低了下游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促使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同时也会吸引更多下游企业进入市场,通过竞争效应引致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春风  司登奎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已备受关注,其技术创新效应如何亦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我国城市技术创新及其“低端锁定”困境,使得城市更倾向于进行含有高端技术的实质性创新。其次,机制方面,在供给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区域融资信贷约束(提高银行业竞争力、促进传统金融供给),从而促进城市总体技术创新、高端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在需求侧,提升市场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规模扩张)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高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但对城市总体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的渠道效应不显著。最后,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城市技术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正外部效应在高市场化与高互联网水平城市中更为明显,同时对低市场化水平、低互联网水平城市的总体技术创新存在“雪中送炭”效应。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城市创新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慧明  蔡银寅  
构建指标遴选出位居"低端锁定"的12个行业,以此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提出的假设。计量检验表明,FDI利润额、研发强度与市场需求的交互项对低端锁定的影响显著,结合突破低端锁定的潜力分析提出:(1)强调政策的公平性,政策制定不能因行业间的要素密集度而有所倾斜;(2)注重研发支出,以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作为突破"低端锁定"的内在动力;(3)重视需求侧管理,将市场需求的扩大作为破解"低端锁定"的外在推进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术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在相应环节出现"挤出效应"。本文提出短期发挥人口红利余热,中期成为区域价值链的技术制高点,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双环流枢纽"、"夹心层中心"的分工地位调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