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7)
- 2023(11910)
- 2022(9500)
- 2021(8590)
- 2020(7110)
- 2019(16159)
- 2018(16063)
- 2017(30748)
- 2016(16209)
- 2015(18349)
- 2014(18202)
- 2013(18106)
- 2012(16400)
- 2011(14568)
- 2010(14744)
- 2009(13980)
- 2008(14044)
- 2007(12318)
- 2006(11048)
- 2005(10446)
- 学科
- 济(79593)
- 经济(79499)
- 业(75225)
- 企(66587)
- 企业(66587)
- 管理(60245)
- 方法(31450)
- 业经(27198)
- 中国(26519)
- 农(26022)
- 数学(23708)
- 数学方法(23630)
- 财(23422)
- 农业(19119)
- 务(17080)
- 财务(17059)
- 财务管理(17047)
- 制(16246)
- 企业财务(16112)
- 技术(16042)
- 贸(15791)
- 贸易(15779)
- 易(15397)
- 地方(14077)
- 策(13970)
- 划(13784)
- 和(13641)
- 理论(12459)
- 体(12393)
- 发(12108)
- 机构
- 学院(238146)
- 大学(235247)
- 济(112040)
- 经济(110068)
- 管理(96599)
- 理学(82295)
- 理学院(81498)
- 研究(81223)
- 管理学(80695)
- 管理学院(80223)
- 中国(66304)
- 京(50453)
- 财(49477)
- 科学(44877)
- 所(39720)
- 财经(39489)
- 农(37083)
- 经(36158)
- 中心(36054)
- 研究所(35606)
- 江(35417)
- 经济学(35317)
- 北京(32157)
- 经济学院(31901)
- 业大(30465)
- 院(29271)
- 财经大学(29106)
- 农业(28863)
- 州(28134)
- 范(28030)
- 基金
- 项目(153628)
- 科学(124379)
- 基金(115527)
- 研究(115436)
- 家(99197)
- 国家(98337)
- 科学基金(86556)
- 社会(79269)
- 社会科(75276)
- 社会科学(75259)
- 基金项目(60869)
- 省(57285)
- 自然(52810)
- 自然科(51697)
- 自然科学(51687)
- 自然科学基金(50859)
- 教育(49692)
- 划(47525)
- 资助(45696)
- 编号(44924)
- 成果(35577)
- 部(34766)
- 创(34565)
- 业(34386)
- 国家社会(34374)
- 发(34356)
- 重点(33893)
- 创新(31540)
- 教育部(30362)
- 中国(30133)
- 期刊
- 济(128699)
- 经济(128699)
- 研究(75047)
- 中国(46569)
- 管理(40381)
- 财(39894)
- 农(35343)
- 科学(31727)
- 学报(28987)
- 农业(24558)
- 大学(23342)
- 融(23198)
- 金融(23198)
- 学学(21893)
- 业经(21375)
- 经济研究(21297)
- 技术(21027)
- 财经(20403)
- 问题(18442)
- 经(17918)
- 教育(16682)
- 业(16213)
- 贸(15525)
- 世界(15131)
- 技术经济(14367)
- 国际(13803)
- 现代(13266)
- 图书(11713)
- 商业(11418)
- 经济管理(10765)
共检索到367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鑫
运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的主要产业动力。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仍来自工业,但服务业已构成超大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认为中小城市不应盲目刺激服务业增长;部分工业城市应适当缩小城市规模;大城市应成为推进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结构优化的战略重心;超大城市则应充分发挥服务业优势,增强人口承载能力。
关键词:
服务业 城市化 迁移人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鑫
运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的主要产业动力。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仍来自工业,但服务业已构成超大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认为中小城市不应盲目刺激服务业增长;部分工业城市应适当缩小城市规模;大城市应成为推进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结构优化的战略重心;超大城市则应充分发挥服务业优势,增强人口承载能力。
关键词:
服务业 城市化 迁移人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敏
城市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空间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农村城市化模式的聚集效应较差,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2)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悖于生产性服务大城市聚集的发展规律,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空间。(3)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间接抑制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 服务业 制约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国平 袁孝科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采用我国1952—2007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发展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松林 李清彬 武鹏
与传统文献把城市化滞后与服务业发展滞后分开解释不同,本文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得出,中国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双重滞后的根源在于交易效率长期处于低水平演进状态。长期低水平演进的交易效率导致"分工刚性",使得整个经济体长期停滞于低水平的分工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亦工亦农"的农民工难以向"全职非农"(完全分工)的市民转变;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自我提供服务,限制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然而,农民工促进城市工业的分工以及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分工使得工业化顺利进行。因此,这种分工结构一直存在意味着长期只存在工业化,而无农民工市民化和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导致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双重滞后"。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工业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城市化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前,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后发现,当人均GDP未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均GDP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应坚持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路 吕韬 林光祥
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梳理了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成本病"和城市化三者间的关系,并阐释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和相关性,进而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相应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门槛值;在不同区间的劳动生产率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即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路 吕韬 林光祥
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梳理了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成本病"和城市化三者间的关系,并阐释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和相关性,进而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相应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门槛值;在不同区间的劳动生产率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即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弱,而每当劳动生产率跨越更高的门槛值时,其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均有极大的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丙欣 叶裕民
"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大、增速快,以中青年为主体、男性比重较大,空间分布以东部为主、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迁移距离由近邻流动为主转变为近邻流动、中程流动、远程流动并重,人口净流入、净流出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务工经商作为导致人口流动的首要因素作用更加突出,向城市集中趋势更加明显。定量分析表明,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地区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但大量流动人口也带来了治安、住房、教育和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等问题,需要政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移民时期"带...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市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钢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二战"后产业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因以及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同时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升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价格上涨速度快所致,而第三产业实际产出增长更快并不是重要的因素;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时美日两国第二产业占比仍处于上升阶段,两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60%左右,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产业。本文分析了中国在1978年以后产业结构变化状况,提出中国1978年以来不变价与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有巨大的差异;从1978—2009年按当年价计算的产业结构变化状况是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三产业进行了转移,而按不变价计算则是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二...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其中,全球化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可以动态、完整地描述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及衰败等动态过程,揭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动力机制的不均衡性及不稳定性等新特点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通过提高中国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交易效率,增强了中国城市分工演进水平,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朝林 吴莉娅
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城市化空间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区域城市化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淑娥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柯淑娥一、小城镇战略并非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想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理论也普遍成为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不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樊纲
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需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支撑手段。物流支撑产业转移,推动经济一体化,提升城市与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城市为单元,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物流体系,减少交通拥堵,降低排放,是建设和谐城市、幸福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城市化 物流 和谐 可持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裕民
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城乡一 体化则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生活质量差异状况来反映。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 ,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的9个超大城市没有一个进入高度现代化的行列,大部分都属于初步实 现现代化的水平;城乡一体化程度更低,还处于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阶段。因此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提高城市化质量。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城市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