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0)
2023(16029)
2022(13193)
2021(11894)
2020(10089)
2019(22743)
2018(22727)
2017(43557)
2016(23964)
2015(26742)
2014(26908)
2013(26641)
2012(24275)
2011(21551)
2010(21825)
2009(20486)
2008(20658)
2007(18968)
2006(16618)
2005(15150)
作者
(72249)
(60513)
(60181)
(57077)
(38387)
(29077)
(27443)
(23599)
(22662)
(21772)
(20561)
(20090)
(19321)
(19172)
(18860)
(18712)
(18465)
(17924)
(17579)
(17392)
(15267)
(14791)
(14779)
(13742)
(13653)
(13596)
(13471)
(13405)
(12248)
(12213)
学科
(100750)
经济(100619)
(92139)
管理(80718)
(80508)
企业(80508)
方法(45150)
数学(35985)
数学方法(35703)
(33371)
(32215)
业经(31562)
中国(26809)
农业(23417)
(22764)
财务(22728)
财务管理(22684)
企业财务(21475)
(21250)
(19700)
贸易(19691)
技术(19509)
(19137)
地方(18938)
(18266)
理论(17727)
(17679)
(16248)
(15791)
(15337)
机构
学院(350377)
大学(345724)
(142978)
经济(139993)
管理(136483)
理学(117083)
理学院(115852)
管理学(114071)
管理学院(113429)
研究(113027)
中国(88203)
(72593)
科学(71557)
(69545)
(66715)
(58905)
业大(56384)
(55757)
农业(55093)
研究所(53254)
中心(52913)
财经(52912)
(47924)
北京(45047)
(43833)
经济学(43179)
(42293)
师范(41724)
(40080)
经济学院(39306)
基金
项目(229618)
科学(179555)
基金(165648)
研究(164176)
(145989)
国家(144650)
科学基金(123620)
社会(104628)
社会科(99070)
社会科学(99036)
(92208)
基金项目(88606)
自然(80927)
自然科(79065)
自然科学(79039)
自然科学基金(77702)
(76355)
教育(74122)
编号(66634)
资助(66123)
成果(52946)
重点(51587)
(50349)
(50007)
(49403)
(47949)
创新(46413)
课题(45335)
科研(44484)
国家社会(43157)
期刊
(162103)
经济(162103)
研究(96819)
中国(68254)
(64113)
学报(58870)
(55890)
科学(52151)
管理(51794)
大学(43426)
农业(42948)
学学(41132)
(31775)
金融(31775)
教育(31290)
技术(31166)
业经(29383)
财经(26529)
(25480)
经济研究(25171)
(22876)
问题(21875)
技术经济(19456)
图书(18272)
(18083)
商业(17708)
(17059)
财会(16721)
现代(16597)
科技(16286)
共检索到520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许卡  杨天英  曾瑶  
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该文围绕服务业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面探析:一是基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集聚三大特征出发,分别构建它们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理论机理框架;二是基于服务业和城镇化本质内涵出发,分别构建服务业对人口城镇化效率、经济城镇化效率、社会城镇化效率和生态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理论机理框架。研究发现,服务业通过促进城镇就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和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发展环境,有效促进了城镇化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慧敏  秦德智  咸丰茂  
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积极的影响。文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我国31个省份的知识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知识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并提出完善知识服务产业体系、提升创新驱动模式、优化知识服务业环境及建立和完善知识服务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等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现有关于中国服务业滞后的研究多基于经济活动视角,未能充分重视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个方面分析了服务业滞后的现实依据,并基于城镇化扭曲视角,论证和分析了城镇化扭曲对服务业滞后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指出:扭曲的城镇化会通过增加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和降低城镇创新活力来加剧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状况,通过增加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和抑制城镇消费潜力来加剧生活性服务业的滞后状况。同时,全球价值链地位可以调节城镇化扭曲对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和生活性服务业滞后的影响效应。据此,文章从矫正城镇化扭曲入手,对如何推动服务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保庆  宣烨  
快速崛起的城镇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石。然而,对服务业增长产生深远影响的城镇化绝不仅仅局限于以城镇人口占比所表征的城镇化。本文提出"三元"城镇化概念,并把"三元"城镇化定义为"外延式"城镇化、"内涵式"城镇化以及"网络式"城镇化。本文从理论上考察了"三元"城镇化影响服务业增长的传导机制。本文随后基于中国1999~2013年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增长模型、比重模型和效率模型系统检验了"三元"城镇化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延式"城镇化和"内涵式"城镇化均从服务业规模、产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网络式"城镇化仅仅促进了服务业规模的扩张。"内涵式"城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海森  董明月  
中国城镇化水平省际间差异,将直接导致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供给不均衡,很大程度影响和阻碍整体经济,特别是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点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产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地域城镇化对劳动力要素布局作用的异质性,采用多水平C-D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出1998—2014年期间,城镇化水平条件下各地区服务业规模报酬的具体分类以及TFP平均增长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锁冠侠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甘肃省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有益探索,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动课程与岗位对接、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注重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强  
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分析城镇化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如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水平、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收入差别与体制障碍、农民素质、观念和认识障碍、政策不配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其中的体制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振  王晓煜  
文章通过对124个国家1983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和金融杠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城镇化率的上升,金融杠杆水平会先上升后下降。具体而言,当城镇化率达到56%~63%时,私人部门信贷/GDP可能出现拐点;当城镇化率达到60%~63%时,M2/GDP可能出现拐点。文章根据最近5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推算,预计中国的金融杠杆水平很可能在2019年-2021年进入拐点区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焦晓云  
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官方数据以及个人社会调查实际,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半城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半城镇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但又不能融入城市的不彻底的城镇化状态,随着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生存环境优化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半城镇化现象终将得到解决。文章阐述了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难以实现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的半城镇化现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分析,认为破解半城镇化难题需要健全居住证制度,推行"渐进赋权"模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歧视政策和歧视行为,营造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新型社区,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易华  鞠欢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鹏许  何芳  周永馨  叶晓陶  
当下,一方面是因城市更新而迫切需要迁出的企业找地方"安置";另一方面是散落在乡镇中的各类企业在"关停并转"的方针下,急需升级改造和集约集聚发展。建立新型园区,将企业入园,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新型园区实现了企业和园区的专业化分工,重构了产业组织形态,有效地将散落企业负的外部性问题内生化,同时构筑了入驻企业主动实现自我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