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5)
- 2023(9308)
- 2022(7646)
- 2021(6884)
- 2020(5831)
- 2019(13201)
- 2018(13097)
- 2017(26191)
- 2016(13827)
- 2015(15370)
- 2014(15087)
- 2013(15149)
- 2012(14017)
- 2011(12281)
- 2010(12890)
- 2009(12257)
- 2008(12296)
- 2007(11062)
- 2006(10081)
- 2005(9354)
- 学科
- 业(75372)
- 企(67965)
- 企业(67965)
- 济(59755)
- 经济(59671)
- 管理(58169)
- 业经(24875)
- 方法(23982)
- 农(23922)
- 财(23782)
- 农业(17563)
- 务(17299)
- 财务(17281)
- 财务管理(17269)
- 企业财务(16284)
- 数学(16225)
- 策(16142)
- 数学方法(16043)
- 技术(15583)
- 制(15099)
- 中国(14771)
- 贸(14036)
- 贸易(14029)
- 易(13718)
- 和(12600)
- 划(12251)
- 理论(12089)
- 经营(10664)
- 企业经济(10608)
- 体(10547)
- 机构
- 学院(200284)
- 大学(193644)
- 济(90995)
- 经济(89196)
- 管理(86271)
- 理学(73031)
- 理学院(72442)
- 管理学(71802)
- 管理学院(71408)
- 研究(61742)
- 中国(52390)
- 财(44655)
- 京(39802)
- 财经(33993)
- 科学(32162)
- 江(32135)
- 经(30786)
- 所(30015)
- 农(29997)
- 中心(29076)
- 研究所(26300)
- 经济学(26194)
- 州(25340)
- 北京(25269)
- 财经大学(24629)
- 商学(24535)
- 业大(24475)
- 商学院(24301)
- 经济学院(23627)
- 农业(23162)
- 基金
- 项目(122113)
- 科学(99000)
- 研究(96623)
- 基金(89719)
- 家(74780)
- 国家(73985)
- 科学基金(66344)
- 社会(63230)
- 社会科(60094)
- 社会科学(60079)
- 省(48044)
- 基金项目(46624)
- 教育(42368)
- 编号(40642)
- 自然(40551)
- 自然科(39679)
- 自然科学(39671)
- 自然科学基金(39038)
- 划(38495)
- 资助(36287)
- 成果(33245)
- 业(30664)
- 创(28701)
- 部(27337)
- 发(27148)
- 课题(26575)
- 重点(26254)
- 项目编号(25925)
- 制(25884)
- 创新(25803)
- 期刊
- 济(109847)
- 经济(109847)
- 研究(62354)
- 中国(39371)
- 财(37034)
- 管理(36983)
- 农(29172)
- 融(24118)
- 金融(24118)
- 科学(22003)
- 业经(20386)
- 农业(20179)
- 学报(19563)
- 技术(19091)
- 教育(17307)
- 经济研究(16975)
- 财经(16878)
- 大学(16501)
- 学学(15373)
- 经(14669)
- 贸(13895)
- 问题(13821)
- 国际(13740)
- 业(12794)
- 技术经济(12304)
- 世界(11906)
- 现代(11436)
- 图书(11014)
- 商业(10657)
- 财会(10462)
共检索到31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蒋瑛 李媛媛
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服务业国际转移蓬勃发展,而我国服务领域所暴露出的发展水平不高、开放程度滞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本文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研究对象,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概念、特点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国际转移 国际直接投资 离岸与外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新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国际转移既是跨国公司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继续,也将使发展中国家分享市场,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中获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作为一项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旗舟 张秀芬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加速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业经过起步、快速发展、调整升级等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要求北京市的服务业在国际转移的承接环节要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对产业国际转移的双重效应,本文将就承接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首都服务业 产业国际转移 利用外资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国际转移浪潮日益高涨。它为中国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机,有助于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目前,国际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刚刚开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应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这一时机,把加速国内服务业发展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国内服务业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王雪坤 杜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课题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宇开 曾赛星 王浣尘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上海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发展服务业尤为关键。文章首先对上海服务业的总量、速度和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最新的国际产业转移所呈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转移的新趋势,指出上海只有有选择的引进现代服务业资本进入,提高集约化程度才是发展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王梦婷 秦涛
近几年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作用也不断显现。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服务业国际转移如何促进我国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提升,接着通过实证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能够促进中国服务业人力资本的发展,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国际转移 人力资本 外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能
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已蔚然成风,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等多种服务类型,转移的工作岗位动辄成千上万,业务金额则数以亿美元计。美国的跨国公司是这一国际服务业转移潮流的发轫者和主体。微软、Intel、IBM、GE、花旗集团、Cis-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英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把部分服务业转移到印度、菲律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成本的物资和人才,服务业国际转移趋势自此兴起并急剧发展。本文以美国的情况为例,采用服务贸易额和其他相关数据,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预测,以期对其内在的变动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阐释。
关键词:
国际服务业转移 动因机制 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琪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服务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注入—吸收"机制,如果不能理性地把握好服务业承接度,很容易造成非合意性的产业结构趋同。文章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8省市2005~2012年服务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同构度的计算,发现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服务业结构已经呈现了高度的同构化趋势。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同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从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培育服务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服务业集聚力、创新引资政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国际服务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保庆 叶蓁 王绮
Raff和Ruhr(2001)所创立的生产者服务业产业转移一次博弈模型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本文把该一次博弈模型发展为重复博弈模型,以揭示制造业FDI对生产者服务业产业转移区域分布的可能影响。随后,本文借助于1985~2006年美国对OECD中24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以上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批发贸易类生产者服务业以外,其他各类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转移中均明显具有追逐制造业FDI的倾向。本文的研究同时得出了一些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论: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大多不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因素与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