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6)
2023(15145)
2022(12439)
2021(10889)
2020(8943)
2019(20236)
2018(19900)
2017(38510)
2016(20506)
2015(22658)
2014(22617)
2013(23107)
2012(21853)
2011(19685)
2010(20224)
2009(18974)
2008(18692)
2007(16843)
2006(15665)
2005(14685)
作者
(62383)
(52227)
(52085)
(49085)
(33572)
(24836)
(23433)
(20333)
(19962)
(18907)
(18172)
(17391)
(17147)
(17052)
(16575)
(16092)
(15599)
(15230)
(15037)
(15008)
(13278)
(13135)
(12797)
(12239)
(11815)
(11747)
(11642)
(11634)
(10648)
(10389)
学科
(114714)
经济(114598)
(83709)
(73949)
企业(73949)
管理(73665)
方法(39104)
业经(32187)
数学(30263)
数学方法(30067)
(29890)
中国(28898)
地方(28016)
(27943)
农业(22051)
(20302)
(20244)
(19129)
财务(19108)
财务管理(19083)
技术(18940)
环境(18858)
企业财务(18094)
(17977)
(17782)
贸易(17764)
(17135)
(16965)
(16609)
地方经济(16207)
机构
学院(308057)
大学(304191)
(141486)
经济(138786)
管理(118731)
研究(111344)
理学(100206)
理学院(99097)
管理学(97782)
管理学院(97217)
中国(87197)
科学(65646)
(65421)
(63693)
(57785)
(54804)
研究所(51739)
(49782)
财经(49341)
中心(49126)
(44660)
业大(43738)
经济学(43644)
农业(42655)
北京(42005)
(40115)
(39067)
经济学院(38981)
(37698)
师范(37265)
基金
项目(194523)
科学(154350)
基金(141906)
研究(141510)
(124109)
国家(122979)
科学基金(105785)
社会(93596)
社会科(88842)
社会科学(88820)
(77219)
基金项目(74159)
自然(66797)
自然科(65267)
自然科学(65249)
自然科学基金(64152)
(63390)
教育(61782)
资助(57770)
编号(54993)
(48089)
成果(44060)
重点(43994)
(42931)
(42265)
(41261)
创新(39438)
国家社会(39232)
发展(39057)
课题(38566)
期刊
(173660)
经济(173660)
研究(97548)
中国(67271)
管理(51602)
(51258)
(51075)
学报(45674)
科学(44440)
大学(34936)
农业(34900)
学学(33151)
(31927)
金融(31927)
技术(28445)
业经(28324)
经济研究(28204)
教育(26305)
财经(25753)
(22515)
问题(21731)
(20637)
技术经济(19176)
(17574)
世界(17390)
国际(15986)
商业(15731)
现代(15426)
经济管理(15041)
统计(14686)
共检索到496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继贵  叶阿忠  
通过构建半参数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研究了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动态扰动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和技术进步的非参数估计,分别存在"N"、"V"和倒"U"形的曲线关系;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未能降低碳排放强度,反而推动了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既会抑制经济增长,也会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红梅  张迪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做计量分析,根据甘肃省1978~2010年数据,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都不是服务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目前过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国平  袁孝科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采用我国1952—2007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董璐  陈黎明  
文章采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在不同区制下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影响,度量和检验不同区制下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变动表现为三个区制状态;各区制内相关关系表现各异,区制间持续期和转移概率差异较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毅  
本文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组思路,分别建立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信贷投放的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上述三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低碳发展区域和高碳发展区域存在显著差异。(2)低碳发展区域的信贷投放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而高碳发展区域的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信贷投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了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霞珍  
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对安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服务业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显著的。安徽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等,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军虎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建立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数量均衡关系及其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地在减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爱华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根据我国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资料,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探讨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能较为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区域扩散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辐射能级形成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以及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工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指出未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选择在长三角区域内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双杰  林月  
本文采用1986-2006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建立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长期均衡数量关系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北京服务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服务业发展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伟娜  汤莉  汪海霞  
本文以1997-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兵团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并不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基于Ramsey-Cass-Koopmans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保险业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和中国30个省域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整体保险业、财险业和人身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保险业发展水平异质性使得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动态均衡,只有当保险业发展水平跨越某一临界值时,其经济驱动功效才能有效显现,过低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将导致经济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党超  
利用我国1985-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因果检验理论,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它们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就全国以及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与交通发展水平在长期和短期中相互促进;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但交通业的发展无法促使本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交通运输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