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9)
- 2023(8614)
- 2022(6869)
- 2021(6179)
- 2020(4500)
- 2019(10324)
- 2018(9952)
- 2017(18802)
- 2016(9888)
- 2015(10951)
- 2014(10911)
- 2013(10853)
- 2012(10356)
- 2011(9580)
- 2010(9807)
- 2009(8888)
- 2008(8574)
- 2007(7677)
- 2006(7168)
- 2005(6777)
- 学科
- 济(45286)
- 经济(45249)
- 业(26208)
- 管理(23999)
- 中国(18413)
- 地方(18267)
- 企(16348)
- 企业(16348)
- 农(15415)
- 业经(12934)
- 银(10872)
- 农业(10866)
- 银行(10864)
- 行(10616)
- 制(10492)
- 发(10265)
- 地方经济(10019)
- 方法(9579)
- 融(9435)
- 金融(9434)
- 贸(9120)
- 贸易(9107)
- 易(8659)
- 发展(7794)
- 展(7769)
- 环境(7755)
- 数学(7696)
- 数学方法(7615)
- 学(7614)
- 服务(7609)
- 机构
- 学院(138980)
- 大学(135091)
- 济(56986)
- 经济(55489)
- 研究(53356)
- 管理(49418)
- 中国(42291)
- 理学(40359)
- 理学院(39839)
- 管理学(39299)
- 管理学院(39020)
- 科学(31507)
- 京(30322)
- 所(27202)
- 财(26217)
- 中心(24513)
- 研究所(24169)
- 江(23577)
- 农(23383)
- 范(21572)
- 师范(21374)
- 北京(19994)
- 州(19816)
- 院(19708)
- 财经(19333)
- 业大(18021)
- 省(17755)
- 农业(17650)
- 经(17375)
- 师范大学(16872)
- 基金
- 项目(87648)
- 研究(70213)
- 科学(68518)
- 基金(59285)
- 家(50909)
- 国家(50346)
- 社会(44221)
- 科学基金(42356)
- 社会科(41802)
- 社会科学(41794)
- 省(36465)
- 编号(30727)
- 教育(30683)
- 基金项目(30455)
- 划(29917)
- 发(26575)
- 成果(25963)
- 自然(23230)
- 资助(22636)
- 自然科(22617)
- 自然科学(22614)
- 自然科学基金(22163)
- 课题(22103)
- 发展(21993)
- 展(21579)
- 重点(20173)
- 年(18849)
- 创(18791)
- 项目编号(18510)
- 国家社会(18088)
共检索到238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凌云 程敏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的服务外包,考虑到吸引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对服务离岸发展规律的研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论题;文章依照服务业务离岸成本比较的逻辑前提,从离岸服务业务内部环节、服务业务整体两个角度,利用经验假设和杜克(Duke)大学的调查数据,认为内部业务环节沿"可视线",遵循从左下到右上的发展规律;具体整体业务发展依时间顺序,按照离岸企业"干中学"的过程发展。
关键词:
离岸服务业务 发展规律 实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温国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视角,系统阐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从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出发,重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现实阻滞;以消解现实阻滞为基本导向,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匹配与政策体系优化的相互影响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农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互促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面临存量需求整合困难与增量需求显化不足并存、服务供给主体自生能力不足、本土化发展迟缓与供给结构性失衡并存的市场短板,以及战略性支持不足、政策落实不佳、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政策绩效有限的政策短板。因此,必须以突破双重短板为重点优化存量需求,拓展增量需求,进一步构建市场供需均衡、政策引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科学逻辑 技术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旭光 刘胡敏
社区教育之于社区治理而言,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从发展逻辑上看还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二者的有效耦合意义重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要求下,沿着"经济—社会—教育"的逻辑分析认为,发展动力同源、价值理念契合、制度变迁同向等方面是社区"教育+治理"的现实逻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以及模式—技术—制度创新是社区"教育+治理"的耦合发展机制。遵循上述逻辑,社区"教育+治理"的路径包括:加强政策制度建设,落实集中统一领导;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对接;搭建国家资历框架,引领终身职业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智慧支撑体系;优化多元协同合作,创新组织运作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喜祥
在强调破"五唯"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通过职业教育立体评价模式的建构,强化评价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将面向"完整人"的整体评价和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结合起来。整体逻辑是在遵循"完整的人"的人才发展目标导向中,落实于"活动—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训育并举"人才培养方法,强调现实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多重调适。需要通过评价观、标准体系、运行机制、配套制度等调整进行落实。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探索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建设的科学路径,在使命、目标和原则上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了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借鉴“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三大经验,缓解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层次依然较浅、发展基础整体不高、项目前景有待提升、富民效果仍然有限、发展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化、产业项目特色化、产业路径持续化、产业收益惠民化和产业动能长效化。据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求真务实,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绿色引领,强调创新驱动;保障农民权益,突出共建共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强国理念的时代体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要实现高水平。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挑战,要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出发,加快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强“无人区”科技顶层设计,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路径和发力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要跳出均衡发展误区,集中力量打造创新战略高地;要畅通创新创业产业链,推动科教融合和产学研金融合;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供给的牵引作用,突破科技封锁,避免科技脱钩,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殷浩栋 霍鹏 肖荣美 高雨晨
发展智慧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上已有一些探索,对推进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化变革发挥了一定作用,为缓解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约束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农业经营主体的应用能力不足、资源投入不足、"产学研"转化机制不健全、关键技术支撑短板突出、农业大数据应用及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以智慧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农业经营特征的智慧农业推广体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企协作机制,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要完善"产学研"转化机制,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符合智慧农业需要的农业大数据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周子铭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之举。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探索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建设的科学路径,在使命、目标和原则上与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致性,这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了关键任务和行动路径。借鉴“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三大经验,缓解当前乡村产业融合层次依然较浅、发展基础整体不高、项目前景有待提升、富民效果仍然有限、发展动能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促进产业体系融合化、产业项目特色化、产业路径持续化、产业收益惠民化和产业动能长效化。据此,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求真务实,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绿色引领,强调创新驱动;保障农民权益,突出共建共享。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燕
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域中,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变革劳动过程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结果,是具有内生动力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力。在科技与分工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的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理论逻辑上,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而且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大循环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工业型依附”,从而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可靠全球价值链,使对外经济关系服从内部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实路径上,数字经济和高质量FDI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分工深化发展,形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质生产力。从国内层面来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而且可以增加专业化分工环节、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从而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国际层面看,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FDI质量,不仅可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际分工深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守勇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演化渊源、功能定位、动力机制和现实条件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事业体制思维惯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阙如等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应从强化体系化的国家文化治理新理念、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融合载体、提升促进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整体发力,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