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8)
2023(17902)
2022(14653)
2021(13098)
2020(11020)
2019(24499)
2018(24171)
2017(47334)
2016(25446)
2015(27806)
2014(27536)
2013(27628)
2012(25514)
2011(22936)
2010(23060)
2009(21581)
2008(21343)
2007(19145)
2006(17163)
2005(15699)
作者
(75087)
(62749)
(62657)
(59392)
(40365)
(29919)
(28153)
(24385)
(23795)
(22449)
(21732)
(20872)
(20193)
(19928)
(19525)
(19331)
(18476)
(18442)
(18194)
(18057)
(15653)
(15517)
(15371)
(14400)
(14118)
(14038)
(13844)
(13704)
(12660)
(12313)
学科
(134548)
经济(134414)
(93910)
管理(83915)
(82035)
企业(82035)
方法(53045)
数学(43461)
数学方法(43214)
业经(35792)
(33790)
(32736)
中国(32193)
地方(29181)
农业(24575)
(22716)
财务(22690)
财务管理(22659)
(22616)
(21622)
企业财务(21612)
技术(21036)
(20076)
贸易(20066)
(19367)
(18661)
产业(17727)
理论(17715)
(17556)
环境(17360)
机构
学院(373583)
大学(370295)
(169159)
经济(166067)
管理(147336)
理学(126818)
研究(126648)
理学院(125488)
管理学(123758)
管理学院(123055)
中国(97323)
(77664)
科学(75697)
(74821)
(66381)
(63803)
财经(60165)
中心(57813)
研究所(57650)
(56839)
业大(55643)
(54778)
经济学(53272)
农业(52184)
北京(48383)
经济学院(47973)
(45199)
(45054)
财经大学(44457)
(43613)
基金
项目(248202)
科学(197307)
基金(183870)
研究(176591)
(161076)
国家(159707)
科学基金(138216)
社会(118694)
社会科(112887)
社会科学(112856)
基金项目(97667)
(96034)
自然(88774)
自然科(86822)
自然科学(86797)
自然科学基金(85317)
(80098)
教育(77363)
资助(74003)
编号(68091)
重点(55388)
(54832)
(54237)
(53714)
成果(53462)
国家社会(50615)
创新(49629)
(48699)
科研(47038)
教育部(46687)
期刊
(193147)
经济(193147)
研究(109914)
中国(68773)
(60326)
(59624)
管理(58424)
学报(57768)
科学(54367)
大学(43790)
学学(41999)
农业(40716)
(35764)
金融(35764)
经济研究(31984)
财经(31702)
技术(31262)
业经(31108)
(27522)
问题(26621)
(23962)
教育(23460)
技术经济(21940)
(19346)
现代(18817)
商业(18802)
统计(18503)
世界(18480)
(17355)
(16782)
共检索到56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雪梅   张伟   熊凯源  
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栅格数据,测算了2008—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经济韧性,并研究了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类型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产业无关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经济韧性相对越强,而相关多样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部分负向作用。多种检验表明上述结果稳健。不同城市规模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具有一定区别,但总体上同质性大于异质性。利用中介效应检验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后发现,服务业无关多样化可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提高城市的经济韧性。因此,城市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将提升经济韧性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结合服务业产业多样化特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规模适度提高城市产业多样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亮雄  王贤彬  刘淑琳  
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扩大速度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的激进现象。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激进城镇化程度,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各区域的激进城镇化变动趋势,并融合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文献,基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实践,提出政治晋升激励之下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高经济增长目标导致激进城镇化的理论假说。经验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说高度吻合,其机制是高经济增长目标导致地方政府更大力度出让土地,但未能推动城镇人口同步增加。本文为从地理空间角度改善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理论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吴沁泽  
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夜间灯光数据衡量城市经济活力,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与稳健性后结论仍然成立,而促进就业、专业化分工与生产效率是其作用渠道,媒体关注度与数字普惠金融是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市场集中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的边际影响更强,数字化转型对高城镇化率的城市经济活力的边际影响更强。结合宏观地级市与微观企业数据进行混频回归,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城市经济活力的相关研究,在当前“从微观视角研究宏观问题”与“基于宏观背景研究微观问题”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实施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冯颖  陈思盈  韩经纬  
【目的/意义】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城市边缘区向外延展的城市蔓延现象,亟需抓住城市蔓延的基本特征,有的放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蔓延治理策略。【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遥感数据测度中国城市蔓延指数,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实证检验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机理。【结论/发现】第二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市蔓延,第三产业发展有效抑制城市蔓延;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长江中下游产业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更大,且产业发展对临近区域的城市蔓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过于强调市场因素的单中心城市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产业发展导致的城市蔓延现象在相邻地区存在相互“模仿”和“传染”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永  刘凯敏  
文章通过使用比DMSP-OLS灯光数据更为准确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从更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地级市GDP数据的真实性。首先,从主观层面对华东地区城市灯光数据和GDP数据的散点图、1995年和2013年的灯光数据对比图进行分析,得出GDP和灯光数据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其次以2013—2015年全国29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得出与主观层面分析一样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灯光数据可以作为GDP的代理变量,进而可用于研究分析GDP数据是否存在水分。通过分析各地级市2013—2015年灯光数据的增长率平均值与GDP增长率平均值差值,得出东、中、西的差值平均值依次0.56%、0.62%、0.72%。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春芳  韩清  
本文将高铁运营视为一项"准实验",在PSM&DID的方法下,运用2006-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检验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集聚阴影"的范围为远离高铁站点车程时间距离80-260分钟。高铁运营对距离高铁站点80分钟车程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对80-260分钟车程内城市经济活动有抑制影响,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其负向影响逐渐消失。此结论表明,高铁运营改变了周边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距离高铁站80分钟以内的城市经济活动是以削弱"集聚阴影"范围内的地区经济为代价而增长的。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应用夜间灯光数据检验中国高铁运营对城市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集聚阴影"效应。高铁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阴影"效应的研究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超亚   张卫国  
基于2003—2021年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中,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市场一体化通过推动经济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和助力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圆  张林玲  
面对诸多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中国经济的"韧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开创性地将经济韧性引入对中国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中,在反事实实验的框架下运用GMM-SL-SAR-RE模型分期测度230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同时构建涵盖工业与服务业44个大类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标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性进行解释。研究结论显示,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中国各城市间的经济韧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拥有多样化产业结构的大城市更能抵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当经济进入恢复调整期后,越多样化的城市就越具有调整能力,这些城市通过发展"新经济",激励新一轮更高效的生产活动,从而获得长久和坚实的经济韧性。由此可见,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仅有助于城市抵御外部冲击,而且能够为冲击后的适应性结构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所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马小毅  
经济韧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城市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水平,这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还是有利于城市利用外部资源抵御冲击,是亟需解答的问题。在测算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和不同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城市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活跃创新创业、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产业集聚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此外,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产生显著的间接扩散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王志强  
分析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对于发展数字经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水平等途径提升地区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韧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庄潜艺  王展  高翔  
在海外高学历人才大量回国工作的背景下,地方主官的海归背景是否会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影响的路径又是什么?基于上述思考,文章利用2001至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揭示了海归背景的地方主官对其所在地级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探究了人力资本优势转化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拥有海归背景的地方主官确实会促进其所在地级市的发展;第二,增加科技支出是海归背景地方主官影响所在地级市经济发展的首要路径;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外商投资是海归地方主官影响所在地级市经济发展的另外两条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