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63)
- 2023(17397)
- 2022(14617)
- 2021(13171)
- 2020(11570)
- 2019(26405)
- 2018(26210)
- 2017(50823)
- 2016(27588)
- 2015(31071)
- 2014(30921)
- 2013(30986)
- 2012(28705)
- 2011(25636)
- 2010(25783)
- 2009(24329)
- 2008(24306)
- 2007(22010)
- 2006(19183)
- 2005(17483)
- 学科
- 济(121200)
- 经济(121055)
- 业(100966)
- 管理(89856)
- 企(87819)
- 企业(87819)
- 方法(56273)
- 数学(45837)
- 数学方法(45297)
- 财(36756)
- 农(35610)
- 业经(33979)
- 中国(29781)
- 贸(25818)
- 贸易(25810)
- 易(25156)
- 农业(24847)
- 务(24652)
- 财务(24597)
- 财务管理(24548)
- 制(23462)
- 企业财务(23230)
- 学(22517)
- 技术(22452)
- 地方(21822)
- 理论(21396)
- 和(20658)
- 融(17863)
- 金融(17859)
- 划(17801)
- 机构
- 学院(403824)
- 大学(403229)
- 济(171269)
- 经济(167939)
- 管理(159379)
- 理学(136631)
- 理学院(135250)
- 管理学(133116)
- 管理学院(132369)
- 研究(131304)
- 中国(102021)
- 京(84590)
- 财(79894)
- 科学(79165)
- 农(69146)
- 所(66738)
- 财经(63490)
- 江(62335)
- 中心(60903)
- 研究所(60130)
- 业大(59158)
- 经(57487)
- 农业(54642)
- 北京(52866)
- 经济学(52490)
- 范(50356)
- 师范(49792)
- 州(49311)
- 经济学院(47603)
- 院(46902)
- 基金
- 项目(263491)
- 科学(208406)
- 基金(192411)
- 研究(192249)
- 家(167302)
- 国家(165836)
- 科学基金(143088)
- 社会(123587)
- 社会科(117281)
- 社会科学(117249)
- 省(103390)
- 基金项目(101174)
- 自然(92302)
- 自然科(90217)
- 自然科学(90188)
- 自然科学基金(88626)
- 教育(87615)
- 划(86324)
- 资助(79272)
- 编号(77433)
- 成果(62795)
- 重点(59068)
- 部(58617)
- 发(57270)
- 创(56755)
- 课题(52717)
- 创新(52454)
- 国家社会(51381)
- 科研(50842)
- 业(50604)
- 期刊
- 济(190413)
- 经济(190413)
- 研究(116785)
- 中国(76860)
- 财(66073)
- 农(62421)
- 管理(62069)
- 学报(61783)
- 科学(56932)
- 大学(47304)
- 学学(44415)
- 农业(42597)
- 教育(37736)
- 技术(36984)
- 融(36306)
- 金融(36306)
- 财经(32697)
- 业经(32049)
- 经济研究(29836)
- 经(28294)
- 问题(25695)
- 业(25469)
- 贸(23000)
- 技术经济(22592)
- 图书(21279)
- 国际(20622)
- 统计(20235)
- 世界(19409)
- 商业(19103)
- 版(19071)
共检索到60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一国生产力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服务业则是吸纳劳动者、实现消费多样化的部门,因此研究这两个部门间互动融合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业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将服务业分为为物质产品生产服务的中间服务、为劳动力再生产服务的最终服务和纯粹非生产性耗费服务。之后使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不同"去工业化"模式的产业关联特征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进行因素分解。无论从产业直接与间接分工模式、产业平均关联度变化模式,还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模式看,都呈现"中国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玉龙
构建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最优税收理论,不但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而且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严重偏离了税制的实际运行状态,也存在着实践上的限制和约束。但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对于研究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提供了借鉴。本文尝试借鉴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将最优化方法应用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以构建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效率标准,并提出可以将引入税收因素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作为目标函数,由此最优税收问题就变成:在实现了(或一定的)公平目标的前提下,应当如何设置税率,才能保证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均衡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推导了引入税收因素后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最优税收 社会再生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玉龙
构建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最优税收理论,不但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而且由于其严格的前提假设严重偏离了税制的实际运行状态,也存在着实践上的限制和约束。但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研究思路,对于研究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提供了借鉴。本文尝试借鉴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将最优化方法应用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以构建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的效率标准,并提出可以将引入税收因素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作为目标函数,由此最优税收问题就变成:在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最优税收 社会再生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楠
本文以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重点从区域和时间维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的联系,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如何发展农业物流、农业信息科技、组织模式、农产品交易、农技推广和服务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入产出法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臧霄鹏 林秀梅
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应用中间需求率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的8个细分行业,将200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重新调整为14部门的新表,计算了14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利用这些指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较弱,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关联程度相对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合光 潘启龙 谢思娜
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2007年中美农业的中间投入、完全投入、中间需求、感应度以及影响力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农业发展阶段不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产业关联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关联效应,本文得到如下重要启示:促进中国农业发展,一要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大力发展涉农服务业,促进涉农产业融合;三要促进涉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中美农业 产业关联 I-O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房俊峰
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翔实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不少学者通过不同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随着贸易的发展不断提高。但是通过投入产出法的分析,计算中国出口品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中国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来考察并未出现明显的提高迹象。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外部贸易磨擦的日益增多,中国应加快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投入产出 资本劳动价值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庄惠明 陈洁
笔者通过建立包含27个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的31国服务业投入产出评价模型,计算其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比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大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后发现: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依赖第一和第二产业;服务业部门内部分工有待加强;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存在需求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服务业 投入产出 31国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作磊 陈丽娴
物化消耗水平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运用1995-2011年间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分析,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物化消耗比重明显偏高,这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改变当前我国服务业高物化消耗现状,增加知识、技术、信息等服务性中间投入。
关键词:
服务业 物化消耗 投入产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海涛 杨灿宇 张洁
工业机器人的加速渗透将通过国际投入产出关联深刻影响各国消费者福利。本文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与投入产出关联的理论模型,将工业机器人的福利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估计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和投入产出系数等外生参数,量化评估工业机器人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2014~2020年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变化引致大多数国家消费者福利上升,直接效应起主导作用,中国消费者福利上升3.97%。若不考虑中间投入品,各国消费者福利变化幅度与基准情形差别大都超过40%;若不考虑投入产出关联,各国消费者福利变化幅度与基准情形差别大都超过10%。若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上升10%,则中国消费者福利上升0.54%,世界各国消费者福利平均上升0.006%。若美国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上升10%,则中国消费者福利下降0.10%,世界各国消费者福利平均下降0.02%。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上升1.86%即可抵消美国工业机器人使用程度上升10%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为工业机器人的福利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福利效应的精确评估,为政策选择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消费者福利 投入产出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詹琉璐 杨建州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客观反映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森林生态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Super-NSBM模型测算全国范围内183个地级市样本2012—2021年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研究发现:从时序变化上看,当前全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分阶段效率中森林经济价值实现效率远高于森林福利价值实现效率;从空间变化上看,全国区域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差异较大,极化现象较为突出;从价值实现冗余度看,各地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方面有较大改进空间。对此,需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跨区域生态转化协作机制,因地制宜地调整森林生态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结构。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宗尧 李宁 王建会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也是转变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投入产出法是从数量方面考察国民经济或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生产与分配的数量依存关系的方法。论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包括通过关联效应分析方法研究其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通过波及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现代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