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8)
- 2023(18917)
- 2022(15706)
- 2021(14175)
- 2020(12247)
- 2019(27702)
- 2018(27303)
- 2017(53024)
- 2016(28744)
- 2015(31856)
- 2014(31596)
- 2013(31768)
- 2012(29171)
- 2011(26353)
- 2010(26649)
- 2009(25574)
- 2008(25137)
- 2007(22889)
- 2006(20078)
- 2005(18357)
- 学科
- 济(123475)
- 经济(123311)
- 业(105293)
- 管理(95976)
- 企(92045)
- 企业(92045)
- 方法(55879)
- 数学(46181)
- 数学方法(45729)
- 财(40056)
- 农(37051)
- 业经(35920)
- 中国(33840)
- 制(31359)
- 融(29834)
- 金融(29830)
- 银(28684)
- 银行(28622)
- 行(27468)
- 务(27408)
- 财务(27352)
- 财务管理(27299)
- 企业财务(25973)
- 农业(25822)
- 地方(24746)
- 贸(23689)
- 贸易(23674)
- 易(23020)
- 技术(22091)
- 学(21280)
- 机构
- 学院(417671)
- 大学(414677)
- 济(176482)
- 经济(172896)
- 管理(163520)
- 理学(140452)
- 理学院(139021)
- 管理学(136971)
- 研究(136564)
- 管理学院(136206)
- 中国(110973)
- 京(86027)
- 财(85577)
- 科学(82774)
- 农(77888)
- 所(69816)
- 财经(67355)
- 中心(64747)
- 江(64481)
- 业大(64071)
- 研究所(62861)
- 农业(61563)
- 经(61010)
- 经济学(54461)
- 北京(53707)
- 州(51011)
- 财经大学(49745)
- 经济学院(49500)
- 院(48694)
- 范(48265)
- 基金
- 项目(274585)
- 科学(216117)
- 基金(200832)
- 研究(196306)
- 家(175851)
- 国家(174332)
- 科学基金(149828)
- 社会(127144)
- 社会科(120770)
- 社会科学(120734)
- 省(108809)
- 基金项目(106493)
- 自然(97386)
- 自然科(95169)
- 自然科学(95139)
- 自然科学基金(93547)
- 划(90308)
- 教育(88562)
- 资助(82030)
- 编号(77764)
- 成果(62490)
- 重点(61833)
- 部(60437)
- 创(59794)
- 发(59436)
- 创新(55345)
- 业(53816)
- 课题(53205)
- 科研(53186)
- 国家社会(53039)
- 期刊
- 济(196631)
- 经济(196631)
- 研究(118919)
- 中国(81041)
- 农(71654)
- 财(70260)
- 学报(67528)
- 管理(63470)
- 科学(60796)
- 融(51187)
- 金融(51187)
- 大学(51009)
- 学学(48734)
- 农业(47391)
- 技术(35443)
- 财经(34685)
- 业经(33589)
- 教育(32224)
- 经济研究(31057)
- 经(29852)
- 业(27243)
- 问题(26123)
- 技术经济(22518)
- 贸(21056)
- 版(20447)
- 商业(20192)
- 理论(19472)
- 统计(19321)
- 现代(19284)
- 科技(19011)
共检索到627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单元媛 罗威
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融合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结果。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和业务融合度进行了测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品与业务融合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单元媛 罗威
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技术融合引发产业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融合。本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利用专利系数法对中国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了技术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处于中等融合程度、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政府应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技术融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开展定量研究,并以此量化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细化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作用力度。结果表明:除广东省和江苏省外,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协调度属普遍不协调,归因于产业转型时期低下的耦联效率;区域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出空间相关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这得益于东部发达的经济体、中部"两型社会"的创新政策特权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西部和谐的政府管制政策。综上,我国应深化产业的耦联效应;发挥省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维护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陈田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利用WIOD数据库中我国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从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的角度分别计算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以及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业、邮政通讯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度与反向融合度。然后以14个分行业制造业为截面构造面板数据,从服务业整体与分行业两个方面,探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和反向融合均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造业 服务业 产业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本文以2005~2017年中国省域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环境规制抑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异质性的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向影响。鉴于此,东、中、西部地区宜采取差异性的环境规制政策,从而更有利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仁发 刘纯彬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价值链 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兴 刘新琨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了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以及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总体上对先进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北部沿海地区升级效应相对更强,除南部沿海地区外的其他区域升级效应均显著;(2)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动态演进的过程,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且沿海区域的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普遍优于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3)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体上由2009年的0.249提高到了2021年的0.503。为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政府应鼓励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深度互动融合,建立融合型产业新体系,完善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研究,增强产业融合技术发展新动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亮 宋立
采用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协同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2)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中、西部为促进作用,在东部呈抑制效应;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影响存在于东、中部地区,在西部为负效应,说明要素拥塞和"路径锁定"效应存在。(3)交通运输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促进合理化水平提升,科学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级化有促进作用。(4)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在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影响中具有相反作用,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工资水平和政府支出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高级化则受市场化程度、消费水平、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德华 江静 夏杰长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融合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运权
选取2000-2016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作为分析变量,首先分析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GDP)的贡献率及拉动度;其次借助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工具,深入分析了两种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商贸流通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正向长期协整关系;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最后,为进一步促进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出了一定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晓红 王传荣
基于现阶段存在的对二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二业融合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进程设计出我国二业融合的路线,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二业融合发展应从扩大需求与供给层面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组织模式创新,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大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定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智力资源的人才战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机制等七方面着手。
关键词: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德淼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制造业 服务业 融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田晓煜 陈怀超 立辉 唐婉欣
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以及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形态转变;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均能增强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积极影响,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产业互动、融合的视角
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宁波制造业转型为例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产业融合与产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动态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特征分析、程度测算及对策设计——基于南通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