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4)
- 2023(14717)
- 2022(12223)
- 2021(11223)
- 2020(9614)
- 2019(22112)
- 2018(21644)
- 2017(41475)
- 2016(22146)
- 2015(25076)
- 2014(24729)
- 2013(24950)
- 2012(23010)
- 2011(20789)
- 2010(20995)
- 2009(20127)
- 2008(20157)
- 2007(18013)
- 2006(16127)
- 2005(15063)
- 学科
- 济(104330)
- 经济(104185)
- 业(92020)
- 管理(83587)
- 企(83113)
- 企业(83113)
- 方法(47878)
- 数学(37988)
- 数学方法(37749)
- 财(34791)
- 业经(31810)
- 农(30591)
- 中国(27650)
- 制(25114)
- 务(23252)
- 财务(23225)
- 财务管理(23190)
- 贸(22216)
- 贸易(22203)
- 企业财务(22018)
- 易(21725)
- 农业(21605)
- 技术(19499)
- 体(17844)
- 划(17748)
- 策(17697)
- 和(17104)
- 理论(16969)
- 银(16040)
- 银行(16030)
- 机构
- 学院(328280)
- 大学(326844)
- 济(148087)
- 经济(145431)
- 管理(133620)
- 理学(114209)
- 理学院(113125)
- 管理学(111898)
- 管理学院(111253)
- 研究(106134)
- 中国(87486)
- 财(72557)
- 京(68007)
- 科学(58309)
- 财经(56894)
- 经(51817)
- 所(51390)
- 江(49837)
- 中心(48681)
- 农(48092)
- 经济学(46385)
- 研究所(45659)
- 北京(43160)
- 财经大学(42121)
- 经济学院(41889)
- 业大(41360)
- 范(39480)
- 师范(39136)
- 州(38949)
- 院(37991)
- 基金
- 项目(208995)
- 科学(168693)
- 基金(157483)
- 研究(156981)
- 家(134665)
- 国家(133528)
- 科学基金(117309)
- 社会(106158)
- 社会科(100889)
- 社会科学(100866)
- 基金项目(82910)
- 省(78493)
- 自然(72554)
- 自然科(70921)
- 自然科学(70900)
- 教育(70555)
- 自然科学基金(69793)
- 划(65038)
- 资助(64639)
- 编号(61933)
- 成果(50656)
- 部(48356)
- 创(45944)
- 重点(45848)
- 国家社会(45520)
- 制(44510)
- 发(44349)
- 教育部(42703)
- 创新(42201)
- 人文(42194)
- 期刊
- 济(167442)
- 经济(167442)
- 研究(100233)
- 中国(64842)
- 财(59610)
- 管理(53769)
- 农(44537)
- 科学(43444)
- 学报(41679)
- 融(34016)
- 金融(34016)
- 大学(33756)
- 学学(31637)
- 农业(30370)
- 财经(29823)
- 技术(28083)
- 业经(27145)
- 经济研究(27051)
- 教育(26829)
- 经(25713)
- 问题(22259)
- 贸(20970)
- 业(18815)
- 技术经济(18411)
- 国际(17798)
- 世界(17793)
- 图书(15775)
- 现代(15435)
- 商业(15385)
- 统计(14948)
共检索到505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将262个地级市作为企业选择空间,运用负二项回归检验上游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企业选址的影响,并考察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自上游企业的服务供给成为新企业向"中心"地区靠拢的驱动力;上游服务业发展所引发的知识溢出与经济集聚对工业企业选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环境能够增强上游服务业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浩 余壮雄 杨铮
以城市作为空间单位,本文利用泊松模型考察了1998—2007年间可达性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新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结论是:(1)区域间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排斥力,供给可达性和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吸引力。(2)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出口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非出口企业选址则具有明显的吸引力。(3)集聚经济是吸引新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其中地方化经济比城市化经济对新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关键词:
可达性 集聚 企业选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香 何有良
本文深入考察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规模。进一步考察上游垄断影响企业出口规模的潜在机制,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降低了出口概率,此外其对出口产品种类、出口范围、出口数量与价格均产生了明显的降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但对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抑制作用较弱;上游垄断对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抑制作用随着加工贸易程度的提升而减弱;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非进口企业的出口规模,但对进口企业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还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上游垄断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关系,发现上游垄断显著缩短了企业出口的持续期,并且该效应在不同特征企业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上游垄断 企业出口 生产率 出口持续时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王玥清
稳就业是“六稳”的首要工作,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模式转变对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模式转变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长,生产规模扩张、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是出口模式转变促进企业就业净增长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出口模式转变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就业净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研究还表明,出口模式转变不仅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而且也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此外,出口模式转变明显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是因为出口模式转变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大于工资率效应,从而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上述结论表明,企业出口模式转变对中国保障就业稳步增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鼓励企业直接出口的同时,也要注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赵柯雨
本文以中国"五年规(计)划"政策文件对重点产业的设定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率提升"是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重点产业政策对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对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市场自由化对重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应稳步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长期稳健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来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龙飞扬 殷凤
文章将2007~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结合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测算出我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行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效果因企业的贸易方式、所有制形式、技术密集度和地域分布等异质性特征而有所不同。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以下假设: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作为部分中介变量,能够传递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影响。通过进一步拓展分析得出结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也会因行业技术密集度不同产生而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红忠 胡草
基于中国120个城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系统,评估了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的选址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管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1)政府管制对非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并未对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管制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都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政府管制对外资企业选址的阻碍作用更强。这意味着,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会提升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政府管制 企业选址 负二项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红忠 胡草
基于中国120个城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系统,评估了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对新建企业的选址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管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1)政府管制对非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并未对国有企业的选址产生显著影响;(2)政府管制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都产生了显著阻碍作用,但政府管制对外资企业选址的阻碍作用更强。这意味着,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会提升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政府管制 企业选址 负二项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叶炜 王娜
以中国现有所有高速公路的基本数据为样本,结合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于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企业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企业选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行业看,高速公路建设对原材料导向型企业的选址促进作用最强,市场导向型企业次之,流动型较强的产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较弱,对内陆地区流动型产业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运输成本 企业选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叶炜 王娜
以中国现有所有高速公路的基本数据为样本,结合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于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企业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企业选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行业看,高速公路建设对原材料导向型企业的选址促进作用最强,市场导向型企业次之,流动型较强的产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较弱,对内陆地区流动型产业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运输成本 企业选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