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9)
- 2023(11800)
- 2022(10363)
- 2021(9835)
- 2020(8091)
- 2019(19237)
- 2018(19233)
- 2017(36371)
- 2016(19934)
- 2015(22571)
- 2014(22385)
- 2013(22035)
- 2012(20086)
- 2011(17884)
- 2010(18048)
- 2009(15935)
- 2008(15457)
- 2007(13188)
- 2006(11508)
- 2005(9993)
- 学科
- 济(71949)
- 经济(71869)
- 管理(53665)
- 业(51485)
- 企(40881)
- 企业(40881)
- 方法(32868)
- 数学(28100)
- 数学方法(27704)
- 中国(20394)
- 农(19648)
- 财(16954)
- 学(16433)
- 业经(16344)
- 地方(15948)
- 理论(15926)
- 贸(13435)
- 贸易(13425)
- 制(13108)
- 教育(13045)
- 易(12998)
- 农业(12969)
- 和(12147)
- 技术(11751)
- 环境(11003)
- 教学(10878)
- 银(10716)
- 银行(10676)
- 务(10457)
- 财务(10387)
- 机构
- 大学(267495)
- 学院(265456)
- 管理(106643)
- 济(97816)
- 经济(95248)
- 理学(92220)
- 理学院(91162)
- 管理学(89478)
- 管理学院(88983)
- 研究(87025)
- 中国(63619)
- 京(57900)
- 科学(55128)
- 财(44320)
- 所(42950)
- 农(40870)
- 中心(39844)
- 业大(39769)
- 江(39626)
- 研究所(39155)
- 范(37801)
- 师范(37470)
- 北京(36886)
- 财经(35330)
- 州(32841)
- 院(32312)
- 经(32144)
- 农业(31668)
- 技术(31515)
- 师范大学(30215)
- 基金
- 项目(185932)
- 科学(144581)
- 研究(140271)
- 基金(131175)
- 家(113326)
- 国家(112328)
- 科学基金(96403)
- 社会(84257)
- 社会科(79595)
- 社会科学(79569)
- 省(73885)
- 基金项目(70170)
- 教育(66059)
- 自然(62379)
- 划(61763)
- 自然科(60906)
- 自然科学(60894)
- 自然科学基金(59749)
- 编号(59635)
- 资助(53589)
- 成果(49266)
- 重点(41594)
- 课题(41401)
- 部(40194)
- 发(39309)
- 创(38921)
- 项目编号(36909)
- 创新(36064)
- 大学(35380)
- 科研(35027)
- 期刊
- 济(106766)
- 经济(106766)
- 研究(78512)
- 中国(57083)
- 教育(42634)
- 学报(42134)
- 管理(39347)
- 科学(37744)
- 农(36648)
- 财(32406)
- 大学(32130)
- 学学(29193)
- 技术(26467)
- 农业(25921)
- 图书(21415)
- 融(20383)
- 金融(20383)
- 业经(17515)
- 经济研究(16539)
- 财经(16171)
- 书馆(14718)
- 图书馆(14718)
- 理论(13937)
- 业(13720)
- 经(13699)
- 科技(13451)
- 问题(13430)
- 实践(13155)
- 践(13155)
- 情报(13040)
共检索到394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理工科人才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理工科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提出了新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继续加强理工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明
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仍存在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不足、本土化人才培养专业不均衡、培养内容比较单一以及中国特色不突出和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应以制度建设为支撑,坚持全程贯穿、全域协同,推动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化;以校企协同为核心,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产业,增强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坚持标准先行、引建并举,提高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度,开辟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赛道,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本土化 职业教育 海外办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华胜 金致远 徐云 徐莹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脱节、缺乏"双师型"跨境电商师资、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等问题,需要按照企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双师型"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国际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屈廖健 刘宝存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对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结构和培养内容提出了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逐渐专门化、制度化,但面对新的要求仍存在复合人才培养不足、国家和区域覆盖不全、组织与师资队伍结构固化、学科归属不明等问题与挑战。基于现状和问题,可从国家层面、院校层面以及学科知识层面出发,开展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全面布局,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历,全面系统地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琪 刘宝存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非通用语人才提出了新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国家和高校层面均加强了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但当前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专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课程设置与非通用语人才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与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规模不协调、非通用语高端人才培养乏力等问题。借鉴他国经验:逐步加强语言战略规划;以政策、制度等形式增加投入;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非通用语师资建设;等等。
关键词:
非通用语人才 人才培养 发展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鹏熠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联和内涵,我国高校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带一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从树立"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强化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的结合、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等内生途径层面以及从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课程和专业、增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等外延途径层面进行改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江书军
(一)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体系1.创新培养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下要求的会计人才是要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制度、财税规则、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的涉外高级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必须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在意识上注重其会计职业道德、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其熟练应用不同管理工具、分析不同国家会计语言所诠释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玄玄 朱晓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和分解,并提出落实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以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化会计人才 小语种+会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柴畅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语言人才不可或缺。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明确跨境电商语言人才的新要求,构建"三阶递进、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高等职业外语类专业应进行供给侧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跨校、跨学科建立课程体系,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政府和社会,构建语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合格的语言人才,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 语言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海燕 郑亚莉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从"走出去"向成功"走进去"转变,对高职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这一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语言+国别"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精专业""懂外语""融文化"三个方面界定模式内涵,分析该模式的改革着力点及具体实施路径,探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化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理,为高职院校推进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青生 柯政彦 张海峰
我国高职院校依托各自优势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中文+职业技能”成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流模式,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输出成为增强职教话语权的基本途径,评估认证成为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还存在专业开发国际化率偏低、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滞后、留学生管理机制合理性欠佳、留学生教育保障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对策:加强区域国别调研、开发“三匹配”专业集群、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趋同化管理机制、打造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雷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通途。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区域共同体建设中所面临的多重国际交往需要和多种外交策略,高等院校要着力培养既能保持本国文化基因又能快速适应多国文化,既通晓本国利益排序又能适度满足他国利益诉求的国际人才,在此过程中应坚持"知华友华"的教育外交理念,从处世理念、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着手培养区域性世界公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辉 孙妙 刘浩正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特别是非通用语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外语战略规划布局、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化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优质的语言服务。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外语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增耀 丁明利
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愿景与目标的重要保障,博士生教育是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最佳渠道。东华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探索实施了“一核心二导师三全程四保障”的“1234”大纺织学科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瞄准博士生教育国际化这一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国内外双导师制,深化科教融合“三全程”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课程、奖助体系、国际交流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四重保障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环境的博士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的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晶晶
以"五通"为重点合作领域的"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中国全方位的开放性发展之路,深刻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国际化素养不高、课程内容缺乏国际通用性且学历认可度低、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面向"一带一路",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应着力加强高素质的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具体而言,要树立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流的跨文化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外向度和精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