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5)
2023(5178)
2022(4255)
2021(3727)
2019(6796)
2018(6402)
2017(13304)
2016(6682)
2015(7747)
2014(7887)
2013(7982)
2012(7765)
2011(7141)
2010(7441)
2009(7205)
2008(6704)
2007(6319)
2006(5951)
2005(5688)
2004(5312)
作者
(20397)
(17492)
(17195)
(16561)
(11182)
(8105)
(7786)
(6657)
(6531)
(6194)
(6174)
(5703)
(5669)
(5614)
(5591)
(5424)
(5075)
(5056)
(5024)
(4446)
(4404)
(4172)
(4074)
(4069)
(4021)
(3969)
(3737)
(3573)
(3464)
(3335)
学科
(60206)
经济(60177)
管理(19650)
方法(18501)
(17129)
数学(17086)
数学方法(17019)
地方(15264)
(12870)
企业(12870)
地方经济(11851)
中国(10889)
(8990)
业经(8824)
(8601)
(8070)
(7740)
金融(7740)
经济学(7200)
(7131)
(6570)
贸易(6562)
(6449)
银行(6444)
环境(6402)
(6278)
(6239)
农业(6225)
(5911)
产业(5494)
机构
大学(111198)
学院(110981)
(65657)
经济(64701)
研究(42394)
管理(41359)
理学(34665)
理学院(34331)
中国(34184)
管理学(33962)
管理学院(33750)
(28248)
经济学(22778)
(22509)
财经(22419)
(20964)
(20366)
科学(20219)
经济学院(20174)
中心(18473)
研究所(18375)
财经大学(16627)
(16441)
北京(14602)
(14523)
(13740)
(12741)
科学院(12535)
(12468)
商学(12367)
基金
项目(64290)
科学(51674)
基金(49282)
研究(47388)
(41855)
国家(41568)
科学基金(36185)
社会(34240)
社会科(32679)
社会科学(32670)
基金项目(24839)
(22998)
资助(21474)
自然(21226)
自然科(20766)
自然科学(20763)
教育(20417)
自然科学基金(20411)
(18711)
编号(17174)
(15327)
国家社会(15192)
(15131)
(15050)
经济(14928)
重点(14221)
成果(13969)
教育部(13616)
人文(13301)
发展(13245)
期刊
(80515)
经济(80515)
研究(41289)
(21742)
中国(20258)
管理(17892)
(15699)
金融(15699)
经济研究(14852)
财经(13226)
科学(12821)
学报(12300)
(12202)
(11589)
问题(10132)
大学(10088)
学学(9897)
技术(9843)
业经(9840)
技术经济(8148)
(8133)
农业(7672)
世界(7547)
国际(7463)
统计(7367)
经济问题(6451)
经济管理(6238)
商业(6113)
(6079)
理论(5830)
共检索到18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本文提出"有限需求"假设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传统宏观经济模型中,消费品被假定为综合性的终端产品,其需求被认为是无限的,这掩盖了在现实中人们对大部分具体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这一特征。在"有限需求"假设下,模型经济可以更好地解释"后现代经济增长停滞"等现象。有限需求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主观实际的需求饱和,一种是由于财富约束造成的被动的需求有限。针对有限需求下饱和经济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促进内生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引致收入分配的差异;收入分配差异积累过大,会导致劳动参与率、贡献率不足,创新率也会下降,进而技术进步和产出率下降,最终造成潜在的长期经济波动,并导致增长动力持续下降。根据有限需求假设,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不断提升需求空间(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创造新产品、拓展外部市场);优化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增加一般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空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云  
我国需求约束型经济已初步形成。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克服需求约束;但在启动需求、刺激投资时要适度,要注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外资和社会资金的引导,要发挥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的作用,要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美华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申嫦娥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出现了投资需求过热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结构性失衡状况。为此,可以把税收结构引入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来研究税收结构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税收结构中,流转税(间接税)比重的增加对投资增长有激励作用,而对边际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所得税和其他税(代表了直接税)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投资和过快的经济增长,相反,可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松龄  
一、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五年有余,而且新一届政府仍把继续扩大内需作为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方针。这就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一条规律。如果是的话,扩大国内需求就应该要作为一条长期的政策予以实施;否则,需求管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望  
本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而异,当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最终产品部门雇佣的人力资本数量越多,金融市场效率越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的增多有助于进一步放大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有助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效率的改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林  田卫星  田立新  刘晶  
文章通过将可再生资源引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具有R&D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社会最优均衡分析,给出了最优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讨论了在经济具有稳态增长率状态下各经济变量及参数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符毅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GDP、能源消费量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GDP和能源消费量增长是环境恶化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长短期内所存在的均衡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林  邹卫星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传统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地位和资源两个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的静态及动态分析,重点研究资源约束对经济系统均衡条件、动态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当期资源的使用量取决于资源的边际效用、消费的边际效用和时间贴现率的大小。②消费资本比足够大或消费足够多且资本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足够小是经济系统存在鞍点均衡的必要条件。③资源消耗足够多时,消费资本比将显著下降。并从资源约束这一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失衡问题。最后从实证角度,利用协整理论验证了资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程  佟家栋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基于金融环境约束的开放经济体跨期模型,对不同汇率制度面临不同名义冲击下的经济绩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由于浮动汇率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吸收能力依赖于该国金融环境的发展条件,因此新兴市场的汇率制度退出和转轨决策应当着眼于克服金融约束的关键性门槛。本文的跨国经验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姚洋  
本文考察一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格局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文中提出了有限赶超的概念,并在Hausmann et al(2005)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贸易商品技术复杂度和一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构建并测算112个国家(地区)在1965—2005年间的有限赶超指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中国、印度、阿根廷发展现状的对比,充分表明有限赶超的成功。跨国回归分析表明,有限赶超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正的影响,且短期效果大于长期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