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
- 2023(44)
- 2022(33)
- 2021(30)
- 2020(35)
- 2019(94)
- 2018(71)
- 2017(124)
- 2016(54)
- 2015(78)
- 2014(76)
- 2013(67)
- 2012(64)
- 2011(47)
- 2010(48)
- 2009(39)
- 2008(35)
- 2007(36)
- 2006(31)
- 2005(29)
- 学科
- 济(230)
- 经济(230)
- 业(226)
- 管理(214)
- 企(207)
- 企业(207)
- 方法(136)
- 数学(135)
- 数学方法(127)
- 技术(73)
- 农(63)
- 技术管理(63)
- 制(58)
- 财(57)
- 中国(52)
- 务(46)
- 财务(46)
- 财务管理(46)
- 企业财务(43)
- 学(42)
- 业经(40)
- 体(37)
- 银(37)
- 银行(37)
- 农业(35)
- 行(35)
- 策(34)
- 体制(33)
- 融(31)
- 金融(31)
- 机构
- 大学(862)
- 学院(814)
- 济(359)
- 经济(352)
- 管理(324)
- 理学(296)
- 理学院(293)
- 管理学(276)
- 管理学院(275)
- 研究(250)
- 中国(177)
- 京(165)
- 财(159)
- 科学(133)
- 财经(128)
- 江(120)
- 商学(119)
- 商学院(119)
- 业大(118)
- 经(117)
- 所(116)
- 经济学(114)
- 研究所(110)
- 师范(109)
- 范(109)
- 农(106)
- 经济学院(105)
- 财经大学(97)
- 院(96)
- 中心(93)
共检索到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义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残疾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完全赶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国际倡导的全纳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兼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影响了残疾高职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潜能,进而影响其生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由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 高等职业教育 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张成刚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统计描述方法的作用及具体指标,重点讨论了4种主要总和指数的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文章认为,统计描述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了解职业规模、劳动力市场性别比例及垂直隔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测度方法之一。对于总和指数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指数的可信度进行区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卢加元 常本康
针对“金审工程”中审计行业内部计算机网络与审计行业外部网络之间必须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结合目前成熟的隔离技术,给出了三种网络隔离模型,并对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审计行业 网络隔离 实现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恒波 林乐 刘世艳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职场隔离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使用32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分析了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在调节职场隔离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隔离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管理者减少职场隔离行为和激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继新 李占磊
科技创新具有特殊的动力责任,这种责任是它作为民生建设核心要素的依据,科技的民生意识已经超越了科技创新融入民生建设的一般价值和范畴。作为创新发展的民生建设,缺失了科技创新融合,包括民生建设与科技创新的天堑鸿沟的政策授权的缺失、有科技创新而无融入民生的价值追求的驱动责任的缺失、科技创新服务民生没有成为政府意识的动力实施的缺失。民生建设与科技创新基于两种不同的视野,科技创新更多局限于"科技范畴",而作为科技创新观望者的民生建设则是"民众视野",这是在两者之间政策层面中分离与脱节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科技创新在民生建设中的演进阶段、演进脉络和战略进路进行现实审视,认为科技创新应是推进和融合民生建设的科技创新。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民生建设 政策隔离 现实审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物本质主义的解释,它主要以两性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为认识基础来阐释学科专业中的性别差异;二是女性主义的解释,它认为,学科的性别隔离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女性主义的阐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刘瑞平
文章运用西方的社会护航模型(SCM)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ST),并结合中国本土理论对中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将社会隔离分解为家庭和朋友隔离两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陷入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衰老并非仅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带来消极变化,增龄伴随着老年人朋友隔离的风险上升,但是其陷入家庭隔离的可能性却出现下降。家庭特征是老年人陷入家庭隔离的主要预测因素,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产生朋友隔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佳莹
区别于以往图书馆文化的研究视角,以职业性别隔离为切入点,通过解析现有图书馆文化不完善之所在,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定红,廖步宏
文章从男女性别收入不平等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中国产业性别隔离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与职业隔离相关的概念,介绍职业性别隔离的两种测度方法,即邓肯指数与平方根指数。文章应用中国历年劳动统计年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产业职业别隔离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重点对平方根指数进行测度,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产业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区的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也不尽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男女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熊俊峰
对我国学术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与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学科性别隔离和垂直方向的职称性别隔离现象。工科和理科的程度最高,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程度最轻;高、低职称两端的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最重,男、女性教师分别聚集于高、低职称段。研究还发现,职称性别隔离状况比学科性别隔离严重,是造成高校教师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
性别隔离 学术职业 高校教师 收入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丽琍 李乐旋
本文从性别隔离角度,对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男女职业发展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隔离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内人员性别结构均衡发展对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性别隔离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泱泱 刘国恩 徐程
为了研究职业隔离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扩大,职业隔离程度逐渐缩小,男女职业分布更加集中。进一步,通过工资分解发现,职业内部和职业间直接因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降低,因男女禀赋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上升。十年间,职业内部因歧视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下降约14%,职业间性别隔离影响下降约4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成刚 杨伟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受市场机制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1989~2009年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并从影响劳动者对不同"性别"职业选择的角度探讨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结果发现,影响男性和女性进入各自性别密集职业的原因不同。对工资收入的追求,使男性劳动者更多地选择"男性职业",加深了性别隔离程度。而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未能缓解性别隔离程度的加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刚
本文在分析银行综合化经营中风险传染机制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各国金融集团进行风险隔离的主要做法,阐述了风险隔离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障碍在于"长尾"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监测以及追求协同效应与控制风险传染的必然矛盾。文章的最后相应给出了完善银行集团风险隔离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银行集团综合化经营 风险传染 隔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