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2)
- 2023(11775)
- 2022(10171)
- 2021(9821)
- 2020(8353)
- 2019(19677)
- 2018(19751)
- 2017(39331)
- 2016(21140)
- 2015(24020)
- 2014(24020)
- 2013(23529)
- 2012(21174)
- 2011(18879)
- 2010(18974)
- 2009(17445)
- 2008(16979)
- 2007(14774)
- 2006(12823)
- 2005(11211)
- 学科
- 济(84483)
- 经济(84386)
- 管理(67112)
- 业(66388)
- 企(60130)
- 企业(60130)
- 方法(45713)
- 数学(39311)
- 数学方法(38640)
- 财(25866)
- 农(19575)
- 业经(19314)
- 务(19137)
- 财务(19061)
- 财务管理(19033)
- 中国(18508)
- 企业财务(18211)
- 学(16714)
- 制(16635)
- 理论(16180)
- 和(14608)
- 地方(14489)
- 贸(13352)
- 贸易(13342)
- 技术(13165)
- 农业(13008)
- 易(12952)
- 体(12439)
- 环境(11781)
- 划(11686)
- 机构
- 大学(298045)
- 学院(296442)
- 管理(125036)
- 济(112713)
- 经济(110221)
- 理学(109563)
- 理学院(108487)
- 管理学(106432)
- 管理学院(105916)
- 研究(88982)
- 中国(66982)
- 京(62653)
- 科学(55622)
- 财(53564)
- 财经(43790)
- 所(43584)
- 业大(43057)
- 农(41584)
- 江(40787)
- 中心(40720)
- 经(39911)
- 北京(39693)
- 研究所(39544)
- 范(37078)
- 师范(36759)
- 州(34016)
- 商学(33084)
- 财经大学(33016)
- 商学院(32763)
- 院(32477)
- 基金
- 项目(204758)
- 科学(161414)
- 基金(149538)
- 研究(149012)
- 家(128967)
- 国家(127918)
- 科学基金(111809)
- 社会(92595)
- 社会科(87733)
- 社会科学(87708)
- 基金项目(79931)
- 省(79364)
- 自然(75164)
- 自然科(73474)
- 自然科学(73459)
- 自然科学基金(72125)
- 教育(69485)
- 划(66861)
- 资助(63224)
- 编号(61788)
- 成果(49255)
- 部(45216)
- 重点(44738)
- 创(42408)
- 课题(41036)
- 发(40933)
- 科研(39434)
- 创新(39381)
- 教育部(39280)
- 项目编号(39087)
- 期刊
- 济(117973)
- 经济(117973)
- 研究(83134)
- 中国(50558)
- 管理(46115)
- 学报(44346)
- 财(43084)
- 科学(41220)
- 农(36893)
- 大学(34170)
- 学学(32166)
- 教育(31769)
- 技术(26395)
- 农业(25970)
- 融(23540)
- 金融(23540)
- 财经(20944)
- 业经(19994)
- 经济研究(18653)
- 经(17502)
- 图书(16010)
- 理论(15057)
- 问题(14901)
- 技术经济(14501)
- 科技(14007)
- 财会(13965)
- 实践(13935)
- 践(13935)
- 统计(13575)
- 业(13535)
共检索到415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大武 张莹
国际上有限责任公司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有四种模式。从部分国家或地区演变历史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演变可分为四种演进路径,并总体上体现了有限责任公司立法的三个共同原则。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立法模式是从法定主义模式到排除主义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表明了在我国公司活动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竞争性活动重要参与主体的背景下,我国公司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购买权 立法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晓琛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问题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我国《公司法》对此的简单规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极其不便。本文针对股东优先购买权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提出思路和对策,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先购买权 同等条件 行使期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海博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我国公司法通过股权转让的同意条款和股东优先购买权条款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限制规则。其中,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则构成股权转让限制的第二道防线,属于实质规则。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虽然对《公司法》中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加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规定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明确"同等条件"内容,建构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责任追究机制,已然成为今后公司立法修正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人合性 股东优先购买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圣利
股权转让违反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法律后果,审判实务既有认为合同有效的,也有认为合同无效、可撤销或效力待定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9条采纳了有效说,从而在司法层面统一了裁判思路,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仍有较大争议。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未必都无效,违法合同被认定无效的最根本原因是其有害公益,而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仅关乎股东私益,故而无效说不足取。合同有效不意味着合同必然被履行,真正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是履约行为而非缔约行为,故而可撤销说和效力待定说亦值得商榷。区分原则解释路径更为可取,其认为此情形下的合同有效,但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股权买受人无权请求股权转让人履行合同,而仅能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辛雨灵 胡文韬
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在其他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拥有的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学界争议由来已久,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少争议案件。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规定不详,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发布的《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也未对此加以明确。在形成权、期待权、请求权及其他性质权利中,基于民法理论的形成权能较好地平衡转让股东、其他股东及第三人的利益,维护有限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稳定,同时也契合商法的经济、效率、安全原则,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最佳的性质定位。完善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要明确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只适用于股权对外有价转让的情形,"同等条件"主要通过竞价机制进行确定,权利行使应有期限限制,要将股权转让的物权行为与转让合同的负担行为两者的效力加以区分,在限制股权对外转让方面兼顾公司章程自治和法律规制。
关键词:
公司法 股权转让 形成权 期待权 请求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丽霞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法定权利,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请求权。相对于实务中出现的因股东优先购买权而提起的诉讼而言,我国《公司法》中对其规定还比较粗陋。由于我国《公司法》中未对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可能造成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归纳总结部分优先购买权不宜行使之缘由,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思路,以便对实务中出现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严瑾丽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公司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助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保护公司股东的正当权利。我国公司法引入这项制度,在确保交易安全、维持经营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作为一项新制度,在立法设计等方面尚有不尽完善之处,并带来实践中的困惑。这就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出发,明确法律原则、法律性质、法律规则等,以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关键词:
股权转让 优先购买权 公平 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辛雨灵 胡文韬
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在其他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拥有的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学界争议由来已久,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少争议案件。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规定不详,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发布的《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也未对此加以明确。在形成权、期待权、请求权及其他性质权利中,基于民法理论的形成权能较好地平衡转让股东、其他股东及第三人的利益,维护有限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稳定,同时也契合商法的经济、效率、安全原则,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最佳的性质定位。完善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要明确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只适
关键词:
公司法 股权转让 形成权 期待权 请求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慧林
股东矛盾冲突经常引发撤资纠纷。《公司法》沿袭了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立法理念,没有规定股东撤资权,法院一般都驳回股东的撤资请求。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允许撤资即不得救济的司法困境。在探讨了立法的不足及建立股东撤资权的合理性,并提出股东撤资权行使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股东履行了出资义务后,如加入公司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在不影响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诉讼行使撤资权。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 撤资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志强
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着内在矛盾。从公司债权人保护、加强股东资本充实责任以及比较分析、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对于有限公司的初始股东,在其他股东不出资时,应与其他股东出资额度不足的情形一样,规定其承担连带责任。
关键词:
有限公司股东 出资不足 不出资 连带责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利平
股权对外转让中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设计里蕴含着深刻的法学理论,现行《公司法》虽然对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作了相关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操作性不强、"书面通知"的规定欠妥以及股东优先权行使的期限没有规定等诸多问题,因对其从"同等条件"的设置、意思表示多样化,确立法律责任并对股东优先权行使的期限等方面作出规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冠毅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始终没有确定的适用准则,股东资格作为股东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基础,其资格确认涉及公司团体、出资人、股东与第三人等多方利益冲突,且存在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等多种考察因素,法官在审理过程中不得不根据个案当事人提交的各种证据进行抉择,难免出现裁判尺度不一的情况。形式要件优先适用,实质要件个别适用要件规则的提出,且在此基础上区分公司内部或外部法律关系,为股东资格确认纠纷的审理提供了方向。但股东资格确认规则的建立与适用应协调各方利益,区分对不同法律关系的考察,结合商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落实到股东资格确认基本原则框架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庆辉 周宇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 ,股东转让出资的限制是保障公司股东的稳定性和公司健康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规定存在种种弊端 ,影响了公司健康有序的运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现存有关问题分析。完善我国《公司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 出资转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邵胡敏
股东资格是股东权利与股东义务的统一体,被有关文件记载为股东者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因而如果记载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被记载人应有权否认自己的股东资格。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否认不仅是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维护当事人权利的需要,而且也是克服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缺陷的需要。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否认诉讼的原告为被有关文件记载为股东者,被告可以是公司债权人,也可以是公司或者公司的其他股东,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作为诉讼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否认诉讼的判决具有普遍效力。
关键词:
股东资格 股东义务 股东权利 实质正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刚 龙稳全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为我国一种新的企业形态。按照我国目前的税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得,不仅要以公司的名义缴纳企业所得税,自然人股东从公司所得中获得的收入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有违量能课税原则。征税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应是纳税主体是否具有负担能力,而非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在我国的税制中,更是要求公司具有特别的税收负担能力,而这正是以自然人为股东的一人公司所缺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