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
2023(1045)
2022(868)
2021(944)
2020(748)
2019(1787)
2018(1660)
2017(2673)
2016(1568)
2015(2222)
2014(2306)
2013(1975)
2012(1792)
2011(1683)
2010(1811)
2009(1369)
2008(1283)
2007(1266)
2006(1119)
2005(939)
作者
(4402)
(3699)
(3597)
(3403)
(2253)
(1790)
(1708)
(1439)
(1312)
(1295)
(1288)
(1265)
(1107)
(1107)
(1089)
(1088)
(1075)
(1071)
(1054)
(1048)
(1028)
(966)
(940)
(880)
(863)
(843)
(834)
(822)
(820)
(794)
学科
教学(7740)
管理(4870)
学法(4832)
教学法(4832)
理论(4425)
(4024)
企业(4024)
(3625)
学理(3123)
学理论(3123)
(3004)
经济(3002)
技术(2496)
教育(2214)
技术管理(2062)
(1849)
科学(1761)
组织(1720)
计算(1619)
算机(1616)
计算机(1616)
机化(1596)
计算机化(1596)
(1560)
方法(1546)
研究(1352)
(1311)
(1260)
经营(1243)
决策(1203)
机构
学院(23611)
大学(22799)
管理(8172)
理学(7005)
理学院(6924)
管理学(6662)
管理学院(6623)
(5413)
师范(5322)
研究(5212)
(5150)
经济(4900)
技术(4748)
教育(4709)
(4677)
职业(4651)
师范大学(4138)
(3964)
科学(3806)
技术学院(3335)
(3325)
职业技术(3303)
北京(2878)
中国(2846)
中心(2804)
信息(2803)
(2446)
业大(2424)
工程(2410)
科技(2350)
基金
项目(14394)
研究(12800)
科学(10572)
基金(8301)
教育(8116)
编号(6924)
(6859)
国家(6793)
(6579)
成果(6390)
科学基金(6046)
社会(5838)
社会科(5534)
社会科学(5534)
(4979)
课题(4724)
教学(4701)
基金项目(4670)
项目编号(4604)
(4503)
研究成果(3774)
自然(3749)
(3692)
自然科(3688)
自然科学(3687)
自然科学基金(3627)
大学(3616)
规划(3371)
(3365)
重点(3145)
期刊
教育(13068)
中国(7979)
研究(6878)
(5107)
经济(5107)
技术(5066)
管理(4260)
职业(3991)
图书(3227)
情报(2812)
技术教育(2540)
职业技术(2540)
职业技术教育(2540)
学报(2429)
科学(2344)
(2070)
大学(2067)
(2055)
论坛(2055)
书馆(1958)
图书馆(1958)
成人(1783)
成人教育(1783)
高等(1710)
学学(1521)
科技(1480)
理论(1461)
实践(1419)
(1419)
高等教育(1304)
共检索到36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云虎  张珍珍  
知识的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之间横亘重大差别。所有教学中之被命名为知识的教学内容,从来就不是一种整合的人类的认识结晶,而首先是也直接是具体时空境遇中人的知识,以分立的个体或者说有限知识的形式存在。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师生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发掘具体的知识的有限性并对之加以充分思考和运用的问题。作为个人的具体的知识总是有不完全、不充分、不均衡的局限,它们约束教学过程中个人知识追求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及其方式,因而,教学的互动交往、对话探究具有了决定性意义,知识教学的任务就集中到增长知识和增强责任两个方面。无论增长知识还是增强责任,单纯的定论式的输入接受都不可靠,它们只能依存于个体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0引言虽然英国著名分类法专家HE布利斯早在1929年就使用过“知识组织”这个词[1],但对知识组织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并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却是近10年的事情。1989年成立了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SKO),秘书处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1997年迁往丹麦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加小双  张晨文  
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应用于知识管理课程英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知识管理英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为知识管理类课程英文教学实践提供更具实用性和通用性的参考。文章首先从现有文献和实践调研中系统梳理知识管理课程英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基于普遍问题尝试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及课程考核等五个维度提出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接着以“知识资产管理”课程实践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知识管理类课程英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效,并针对教学反馈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用以优化原教学模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鸿  
自教师职业诞生以来,人们对教学知识的认识经历了由单一性教学知识观向多元性教学知识观、由静态结构教学知识观向动态生成教学知识观的转变。在多元动态生成教学知识观的视野下,教学知识又表现出内容的整体性、意义的建构性、生成的转化性与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等特征。我们需要建构基于"生成性教学知识观"的教师培养模式和基于"整合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来"创生"与"催生"教师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知识,需要建构基于"师生共同体"的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基于"课堂"的教师教育实践方式,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促进教学知识的发展,实现教学知识的统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川  
对于什么是"知识"的理解,决定着我们怎样理解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和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只有当我们将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公共知识,而能够将个体知识——自主建构的成果纳入到我们的视野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重视教学中的交往和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这就是当前的课程改革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理由,也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知识的体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鸿  朱德全  
理论性教学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知识是教学知识领域中的核心概念。研究者常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将二者对立、分割甚至孤立,表现出"显-隐"式、"公-个"式、"研-教"式与"真-善"式等四种分离形态。这四种分离形态实际上是由理论性教学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知识认识上的机械性、虚假性、人为性和遮蔽性造成的。回归教学知识的本真状态,应以其基本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向度,建构教学知识统一体结构模型,为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知识论基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尼克·温鲁普  简·范德瑞尔  鲍琳·梅尔  
作者把一切与专业有关的洞察力都看做教学的知识基础,认为它们与教师的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由此,本文提出要把教师知识或者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正式的命题知识纳入教学的知识基础当中。虽然教师知识与个人经历及情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教师知识的某些特征却为所有的教师或大部分教师所共同拥有。研究教师知识就是要找出这些共同特征,从而对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做出公正的评价,但这在方法论上可能存在困难。为了说明教师知识研究的潜在益处以及局限,作者呈现了几种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结论是,理解教师知识不仅能够改进教师教育而且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成功。最后,作者指出未来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建军  
知识时代的教学,已是一个知识搜集、转移、共享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引入教学设计。构建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和知识时代对创新人才的素质偏向,以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为支柱,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为学习者发展创设条件。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知识的获取开发、组织存储、传播共享、检索应用四个过程为基础,运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对学习环境所包括的任务、情境、资源、工具、支架等五要素提供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教学知识"具有内在价值;教学即创造新知;教学研究即教学理解。我国"反映论的认识论"及相应的"现成知识的课程本质观"、"传授知识的教学本质观"、"普遍主义的教学研究观"需要根本超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  
教学应以“人”为中心,知识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知识的性质隐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理解教学必须追溯到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柯平  
随着许多学科对知识研究的发展,建立一门知识学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要总结了知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目标,分析了知识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近几年来国内关于知识学研究的一些观点为基础,作者提出了知识学的研究目标和措施,包括21世纪知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前沿研究领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江宁  刘娜  
本文从组织内攻关任务的多种知识需求出发,考虑跨部门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构建了基于任务需求———团队知识相匹配的知识传播模型。模型中定义了任务知识需求矩阵、团队成员知识传播规则、知识协同生成规则以及任务需求与团队知识匹配规则,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知识交流策略对团队内部知识传播与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关系的知识交流策略有利于知识在团队内部的快速传播,但不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在后期容易产生传播停滞现象,而基于知识的交流策略则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混合策略不仅能够确保知识的快速传播,而且当混合策略中基于关系的知识交流概率较小时,知识传播效果甚至优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崔静雯  徐书林  李云峰  
利用2015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分析金融知识对居民有限关注以及居民有限关注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知识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居民当期和长期有限关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能改善居民有限关注;高关注度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当期和长期拥有正规银行账户、参与股票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商业保险等金融行为决策,同时高关注度也有助于改善居民金融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知识会通过有限关注渠道影响家庭当期和长期股票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和信用卡持有。而金融知识通过有限关注渠道只会改善风险金融市场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研究结果为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和开展金融教育培训,注重提升居民对经济、金融等信息的关注度来优化家庭金融行为决策提供了相关的经验证据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兆良  
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是有限的 ,人类由于技术、经济条件所限 ,在社会一定时期内所能认识和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在人类历史中尤其从工业社会以来对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掠夺和损坏已至极限 ,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文章还论述了什么是知识 ,知识特点和作用。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 ,作为人类智慧的成果知识也是无限的 ,因此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能力是无限的 ,对所需资源的替代能力 ,以及改造已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人类反省过去 ,思考未来 ,不能无忧 ,也不必过虑。一方面要节约资源、珍惜资源 ,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科技发展中解决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钢  袁国方  
本文从时间视角切入知识团队冲突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任务与知识的内在时间特征,以及知识团队"任务-知识"匹配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时间特征差异,指出知识团队时间冲突的起源与类型。其次,通过分析时间冲突的演化过程,建立起知识团队时间冲突的过程模型。最后,推导出时间冲突对知识团队"任务-知识"匹配效果的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