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7)
- 2023(11814)
- 2022(10327)
- 2021(9674)
- 2020(8173)
- 2019(18579)
- 2018(18401)
- 2017(35399)
- 2016(19461)
- 2015(21651)
- 2014(21319)
- 2013(21122)
- 2012(19117)
- 2011(17126)
- 2010(16647)
- 2009(15075)
- 2008(14488)
- 2007(12274)
- 2006(10491)
- 2005(8709)
- 学科
- 济(72583)
- 经济(72502)
- 管理(54343)
- 业(52318)
- 企(43022)
- 企业(43022)
- 方法(36453)
- 数学(31902)
- 数学方法(31574)
- 农(20043)
- 财(17919)
- 中国(17756)
- 学(17604)
- 业经(16308)
- 贸(14316)
- 贸易(14312)
- 地方(14290)
- 易(13895)
- 农业(13645)
- 技术(12520)
- 环境(12184)
- 和(11792)
- 理论(11739)
- 务(11734)
- 财务(11676)
- 财务管理(11660)
- 制(11523)
- 企业财务(11026)
- 划(10410)
- 银(9763)
- 机构
- 大学(273500)
- 学院(271571)
- 管理(109972)
- 济(102199)
- 经济(100025)
- 理学(97235)
- 理学院(96132)
- 管理学(94351)
- 管理学院(93900)
- 研究(90263)
- 中国(63556)
- 科学(61348)
- 京(57898)
- 农(53635)
- 业大(48883)
- 所(46250)
- 财(43371)
- 研究所(43144)
- 农业(42879)
- 中心(40308)
- 江(36768)
- 财经(36268)
- 北京(35935)
- 范(34596)
- 师范(34128)
- 经(33165)
- 院(32460)
- 州(30247)
- 经济学(29551)
- 农业大学(29098)
- 基金
- 项目(200224)
- 科学(155552)
- 基金(145136)
- 研究(138662)
- 家(129910)
- 国家(128865)
- 科学基金(109269)
- 社会(85935)
- 社会科(81419)
- 社会科学(81396)
- 省(78815)
- 基金项目(78716)
- 自然(74975)
- 自然科(73209)
- 自然科学(73186)
- 自然科学基金(71869)
- 划(67261)
- 教育(62756)
- 资助(58962)
- 编号(55545)
- 重点(44778)
- 部(42873)
- 成果(42798)
- 发(42047)
- 创(42014)
- 计划(39316)
- 科研(39205)
- 创新(39182)
- 课题(37603)
- 大学(36385)
- 期刊
- 济(103032)
- 经济(103032)
- 研究(72477)
- 学报(53143)
- 农(47894)
- 科学(45445)
- 中国(45159)
- 大学(38274)
- 管理(37194)
- 学学(36504)
- 农业(33382)
- 财(30570)
- 教育(25860)
- 技术(21140)
- 业经(18136)
- 融(17887)
- 金融(17887)
- 业(17359)
- 经济研究(16790)
- 财经(16426)
- 科技(15515)
- 业大(14963)
- 版(14172)
- 图书(13972)
- 经(13846)
- 问题(13729)
- 理论(13164)
- 技术经济(12574)
- 资源(12450)
- 实践(12317)
共检索到36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阮立山 徐富安
本文通过田间与土柱结合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麦田水分平衡及冬小麦需水耗水的研究,初步探明了控制不同灌溉水量的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耗水水平,土壤水分动态,冬小麦的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和有限灌溉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灌溉,冬小麦,蒸散,蒸腾,耗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高宝 秦舒浩
针对甘肃河西地区日渐严重的风蚀、水资源紧缺和蒸散量大等问题,于2005~2006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冬小麦田蒸发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免耕秸杆覆盖(NTS)及免耕立茬(NTSS)能显著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E)、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且NTS优于NTSS。当裸露土壤水分过度蒸发耗损使0~10cm含水量低于13%时,覆盖处理(NTS、NTSS)的蒸发量(E)高于无覆盖处理(T、TIS及NT),叶面蒸腾量也相对较高。TIS、NT一天中蒸发量始终高于覆盖处理,而T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上午。蒸腾速率(T_r)与叶温(T_l)、气孔导度(G_s)和气温(T_a)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武菊英 孙璐 段留生 王建中
为了评测园林常用宿根花卉石竹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利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采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一年生苗在100%ETc、75%ETc、50%ETc、25%ETc4个灌溉水平下的水分蒸散。结果表明,6—10月石竹的蒸散量随灌溉量减少而降低,不同灌溉水平间蒸散量差异显著;同一灌溉水平下各月之间蒸散量差异显著。4个灌溉水平下石竹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315.5、220.6、118.0 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得出石竹6—10月的作物系数Kc为0.63~1.12。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石竹6—10月的需水系数α为...
关键词:
石竹 蒸散 作物系数 需水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南锡康 赵华甫 吴克宁 曹琳
[目的]利用遥感蒸散数据快速评价农田年度灌溉水平,及时获取基本农田建设成效,为农田灌溉设施分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MOD16蒸散产品为数据源,计算有效灌溉量、灌溉需水量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的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结果]2013年海伦市耕地灌溉水平整体较高,区域间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地域分布上看,北部、西部、中部乡镇灌溉水平较高,东南部乡镇灌溉水平相对较低。叠加得出8种组合类型,分为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分区类型。[结论]研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更详细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方法和更具差别化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策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林 赵风华 欧阳竹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人为控制灌溉量,研究了灌溉量对灌浆期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强,但过量灌溉会抑制土壤呼吸,而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Q10与灌溉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灌溉量较小的情况下,Q10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过量灌溉时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灌溉量 Q10 农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滕文军 杨学军 武菊英
为了掌握多年生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方法,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4种观赏草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的蒸散规律。6-10月间,除10月外,4种观赏草间的蒸散量存在显著差异;除蓝羊茅外,同一种观赏草不同月份间蒸散量差异显著,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812.84,642.26,524.02,333.49 mm。暖季型观赏草野古草和宽叶拂子茅9月蒸散量最高,冷季型观赏草细茎针茅和蓝羊茅7月蒸散量最高。根据2006年的实际降雨量,野古草和细茎针茅7-10月均需灌溉,宽叶拂子茅和蓝羊茅9、10月需灌溉,适宜灌溉总量分别为4...
关键词:
观赏草 蒸散 作物系数 需水系数 灌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段留生 孙璐 武菊英
为指导节水灌溉,2006年在北京市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萱草、鸢尾、八宝景天4种宿根花卉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规律。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设置了4个灌溉水平:100%ETc(ETc为充足灌溉水平下植物的实际蒸散量)、75%ETc、50%ETc、25%ETc。100%ETc灌溉水平下石竹和萱草出现7和9月蒸散高峰,鸢尾和八宝景天的蒸散曲线平缓,它们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1、332.40、186.93和161.37 mm。根据2006年试验地的实际降雨情况,6—8月4种植物均不需补充灌溉,但9、10月需补充灌溉,补充灌溉量分别为185.38、15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德练 齐瑞娟 张明才 李召虎
为了探讨节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旋耕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常规灌溉W1、节水灌溉W2和无灌溉W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分别为150,75,0 mm)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可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基础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减少,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而W3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土壤含水量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胁迫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但有降低铵态氮含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酶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敏 卢玲 杨文峰 黄春林
蒸散发在地表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估算方法研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能量平衡、水分平衡、互补相关理论及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的多种蒸散发估算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就估算蒸散发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遥感技术用于蒸散发计算的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全遥感信息模型,以及国内在能量平衡余项法、SEBAL模型、SEBS模型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在区域蒸散的估算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虽然遥感技术用于区域蒸散在模型研建和检验、尺度外推、反演精度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但遥感技术仍然是解决区域蒸散估算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田蒸散 区域蒸散 蒸散量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根据FAO(1991)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计算模式(FAO Penman Monteith),并通过作物系数、农林复合系统作物光胁迫系数及风速减弱系数的综合订正,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量计算模型,并利用Li 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得到小麦蒸腾量,经转换后得出蒸散量对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探索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蒸散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提供可行性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 乳熟期间,模拟值与测算值吻合效果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630(n=51),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 68%,t=0 075<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山仑
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已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旱坡种植,水平梯田,增投化肥,优化栽培,其中发展较快的典型地区亩产已近200kg(以主体作物小麦为例),再要提高,降水不足已成为主要限制因子,仅应用常规旱作技术已不可能。面临21世纪建设现代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艳颖 毛克彪
[目的]探究中国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揭示耕地蒸散发特征与干旱灾害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MODIS ET模型,将2001—2018年8天复合遥感数据及每日气象再分析数据输入模型估算陆面蒸散量,分析中国陆面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提取中国耕地地块,探究中国耕地蒸散量变化特征;结合干旱灾害统计数据,揭示我国耕地地表类型中蒸散变化对干旱灾害的作用机制。[结果](1) 2001—2018年中国陆地年总蒸散量和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低值区位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蒸散发差异较大,夏季的蒸散量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蒸散量最小。(3) 2001—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年耕地面积达到峰值1.424亿hm2;截止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谷值,为1.421亿hm2。(4) 2001—2018年全国耕地年蒸散总量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五大粮食主产区中,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年均蒸散量最大,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次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相对年均蒸散量最小。(5)在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蒸散发和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蒸散发作为大尺度可观测量在部分地区可以较好的反演干旱特征,研究中国不同下垫面蒸散发变化规律同时辅助其他变量,或许能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进而估测粮食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蒸散 MODIS 耕地 干旱 时空变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山 林兴生 林辉 罗海凌 苏德伟 蔡杨星 林占熺
基于蒸散发观测数据,通过优化Si B2模型参数研究巨菌草的蒸散发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巨菌草蒸散发在0.5~7.0 mm·d~(-1)区间波动,平均蒸散量为4 mm·d~(-1),总蒸散量为257.55 mm,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为0.78;(2)灌溉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蒸散发季节动态的关键因素;(3)敏感性分析表明,巨菌草高度、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深度等形态学参数和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截距、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斜率、量子效率、光合作用高温抑制函数的1/2点等生理学参数对蒸散发影响比较显著;(4)单纯灌溉量增加对蒸散发的影响较小,巨菌草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响应灌溉量增加的变化是蒸散发增加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巨菌草 蒸散发 模拟 生态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