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19)
2023(3432)
2022(2844)
2021(2685)
2020(2193)
2019(5289)
2018(4918)
2017(10646)
2016(5507)
2015(6247)
2014(6157)
2013(6191)
2012(5770)
2011(4876)
2010(5043)
2009(4804)
2008(5120)
2007(4644)
2006(4220)
2005(4044)
作者
(15456)
(13223)
(12783)
(12476)
(8393)
(6307)
(5831)
(5090)
(4828)
(4775)
(4585)
(4462)
(4368)
(4234)
(4228)
(4133)
(3982)
(3861)
(3827)
(3427)
(3223)
(3167)
(3077)
(3058)
(3055)
(2967)
(2924)
(2783)
(2694)
(2542)
学科
(30375)
经济(30347)
(19830)
管理(18391)
(17083)
企业(17083)
方法(16288)
数学(15332)
数学方法(15298)
(10665)
(8354)
财务(8351)
财务管理(8343)
企业财务(8085)
(6634)
(6266)
金融(6266)
中国(5997)
(5653)
银行(5645)
(5463)
(5250)
市场(5105)
地方(4823)
(4693)
贸易(4687)
(4600)
(4529)
业经(4461)
(4146)
机构
大学(83560)
学院(82236)
(42075)
经济(41471)
管理(32827)
理学(27703)
理学院(27492)
管理学(27180)
管理学院(27037)
研究(27023)
中国(24244)
(23080)
财经(18157)
(16824)
(16592)
经济学(14529)
财经大学(13802)
(13452)
经济学院(13280)
科学(12699)
中心(12497)
(11961)
(11778)
金融(11547)
研究所(11461)
北京(10903)
(10872)
商学(10563)
商学院(10475)
(9521)
基金
项目(48373)
科学(39232)
基金(38419)
研究(34082)
(33190)
国家(32965)
科学基金(29068)
社会(24025)
社会科(23077)
社会科学(23071)
基金项目(19757)
自然(18998)
自然科(18584)
自然科学(18581)
自然科学基金(18335)
资助(16919)
(16316)
教育(15433)
(14171)
编号(12201)
(11912)
教育部(10795)
国家社会(10708)
重点(10667)
人文(10389)
成果(9854)
(9719)
大学(9593)
(9565)
(9487)
期刊
(45044)
经济(45044)
研究(28109)
(21300)
(15242)
金融(15242)
中国(14062)
管理(13741)
学报(10730)
财经(10701)
科学(10242)
(9081)
(8687)
大学(8581)
学学(8372)
经济研究(8127)
问题(6017)
业经(5682)
财会(5668)
技术(5593)
农业(5358)
(5341)
理论(5237)
会计(5031)
统计(4867)
国际(4695)
技术经济(4684)
实践(4410)
(4410)
世界(4335)
共检索到131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建华  周铭山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资产增长与未来股票收益之间呈负向关系,这就是资本市场上著名的资产增长异象。本文以2000-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产增长异象在A股市场的表现形式,并考察了投资者成熟度、信息透明度、套利风险及套利成本四类套利局限性因素能否解释这种异象。研究发现:(1)A股市场的资产增长异象不同于成熟资本市场,表现为总资产增长率正向影响未来股票超额收益率;(2)股价同步性所体现的套利风险、三年期操控性应计所体现的公司信息透明度及Amuhuid的非流动性指标所体现的套利成本,均能解释这种异象,而体现投资者成熟度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并不能对这种资产增长异象做出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建华  韩鹏  
在理论分析资产增长如何影响股票收益率及融资约束关系的基础上,以1998~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产增长负向影响股票收益率,并且这种负向关系在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公司中比较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爱莲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公司资产增长和未来股价正相关,但我国部分实证研究却发现存在资产增长异象。文章以231家近三年资产增长在10%以上的公司为样本,测试了资产增长异象及套利限制对此的影响,发现:(1)我国资本市场存显著的资产增长异象;(2)套利成本和资产增长异象正相关,企业信息透明度对资产增长异象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套利有限的资本市场中,公司通过资本扩张拉动股价增长具有一定的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齐鸣  文守兰  陈辉  
关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现有文献中存在着争议。本文使用国内A股市场2000-2016年间的数据,结合Moody’s KMV模型构建期望违约概率作为违约风险的代理变量,对二者关系进行重新探索。经过初步分析发现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国内股市存在"违约异象"(default risk anomaly)。为此,本文从公司规模会为股东带来潜在利益的角度展开研究,并对"违约异象"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1)在控制住公司规模的交互影响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表现出符合金融理论预期的正相关关系;(2)在相同违约风险下,规模越大的公司,投资者要求的违约风险溢价越小。同时,随着违约风险上升,公司规模的影响会加大;(3)在公司规模足够大时,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总体上会表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是导致"违约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违约事件增多以及破产制度和退市制度逐步完善,投资者势必会更加重视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缪雪梅  
资本支出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被称为"资产增长异象"。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呢?本文以2000年至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资产增长组合时序和横截面的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资产增长并不能解释股票的横截面收益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张翔  
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定价行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A股市场的盈余加速(盈余增长率的变化)异象,并进一步探究该异象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A股市场整体存在盈余加速异象,且该异象不能被其他定价因子和因子模型所解释;(2)盈余加速对未来盈余增长具有增量预测能力,市场未能完全理解该信息含量导致的盈余加速异象;(3)低盈余信息质量公司的盈余加速异象更强,说明低盈余信息质量带来的高信息成本使得投资者对盈余加速信息含量反应不足。本文为A股市场盈余加速异象的存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从盈余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质量两条路径解释了该异象的形成机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胜民  闫红蕾  
基于转移模型,收集中国A股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900只股票和15只ETF的数据,采用log t检验和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A股市场属于同一行业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以及融资融券标的ETF价格之间的收敛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分析A股市场统计套利的风险,研究发现基于股票所属行业构建套利组合具有较大风险,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有效程度不足,但统计套利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个行业看,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之间不存在持续、稳定的收敛关系,但同一行业内某些个股之间存在不稳定的俱乐部收敛关系;融资融券标的分阶段扩容增加统计套利的风险,也增加统计套利的机会,扩容之后绝大部分行业个股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斌  杨开元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沿用Richardson(2005)的方法对应计及其组成部分的盈余持续性及市场定价展开研究。本文根据权责确认与现金收付的异期,将营业性应计分为先收付应计FRAO与后收付应计LRAO,研究发现由于估计误差的存在,致使营业性应计的持续性低于营业利润中非营业性应计部分的持续性;由于持续性的不确定,导致FRAO的盈余持续性小于LRAO;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未能正确对营业性应计及先收付应计FRAO正确定价,但未能发现市场对后收付应计LRAO错误定价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说明估计误差及持续性的不确定是导致资本市场对应计错误定价,即"应计异象"存在的原因,在我国资本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泳昊  徐鑫  朱菲菲  
基于中国A股市场单笔交易不低于10万股的股票交易数据,本文发现一类全新的定价异象——“大单异象”,即股票在当月的大单净买量与其下个月的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该异象构造的多空组合可实现年化20%的收益。此外,在市值规模较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低、分析师关注较少以及卖空交易较不活跃的股票中,该异象更为显著。最后,本文基于某券商的微观账户数据和RESSET高频交易数据对大单异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我们发现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中小散户对大单交易的过度反应是导致大单异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改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明发  李思雨  王昊  沈蜜  
本文试图从有限注意力理论出发,解释我国A股盈余公告后的市场异象。研究发现:首先,市场在有行情时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比市场无行情时更强。即使笔者选择不同的事件窗口,或者使用业绩快报作为事件日,或者控制其他相关变量(例如周五效应、公司市值、分析报告数量),该现象依然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其次,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有显著影响,具体体现为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更不明显,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也更小。最后,在有市场行情时公告前个股部分信息泄露所带来的超额回报也明显减弱。研究结果扩展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由于注意力有限,投资者们对于整体市场信息的关注程度会高于个股,从而造成对个股盈余公告后漂移程度的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建华  周铭山  彭韶兵  
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同滞后期资产增长率存在负向关系,此即著名的资产增长异象。本文以199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A股市场的资产增长异象,并基于不同市场背景进一步考察了投资者认知偏差能否解释这种异象。研究发现:(1)A股市场整体上存在较弱的资产增长异象,主要由低盈利公司中较强的资产增长异象所致;(2)纵向来看,投资者情绪高涨时,A股市场存在较显著的资产增长异象;(3)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低盈利公司的资产增长异象最强;投资者情绪低落时,低盈利公司仍存在显著的资产增长异象。本文从投资者认知偏差的视角证明和解释了A股市场的资产增长异象,并为投资者情绪影响资产定价提供了直接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柳楠  朱鹤  佟孟华  
本文基于剩余收益模型和相对估值法构建了三个测度股票错误定价程度的错误定价指标——RVI、RII和MPI,然后应用Fama-Macbeth回归方法,通过与传统BM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来检验三个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给出理论解释,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RVI,RII和MPI三个测度错误定价的指标在预测层面可以有效度量股票错误定价程度;套利风险和错误定价呈显著相关性,但在低估与高估两类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套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错误定价的发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红兵  张兵  
本文利用1995—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中的MAX异象,并从博彩性投机和有限套利视角深入探讨了异象的形成持续机制。结果显示: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MAX异象,个股当月MAX越小下月收益率就越高,构造多空组合可实现年化15.72%的收益。在投资者博彩性投机心理作用下,短期内MAX有惯性传递特征,投机性特征越强、内在价值越低的股票异象越显著。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套利限制对MAX异象具有正向强化作用,套利限制越强异象越显著,多空策略组合获得的收益越高。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股市中MAX异象,也对提升市场有效性、减小异象的影响有实践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祺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