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6)
2023(9538)
2022(7995)
2021(7177)
2020(5895)
2019(13183)
2018(12617)
2017(24736)
2016(13309)
2015(14018)
2014(13451)
2013(13196)
2012(11900)
2011(10621)
2010(10231)
2009(9156)
2008(9328)
2007(8087)
2006(6819)
2005(5962)
作者
(39320)
(33027)
(32988)
(31312)
(21028)
(16181)
(14491)
(12770)
(12465)
(11540)
(11479)
(10884)
(10700)
(10484)
(10347)
(10200)
(10026)
(9896)
(9622)
(9615)
(8410)
(8106)
(7762)
(7584)
(7510)
(7415)
(7345)
(6868)
(6672)
(6541)
学科
(54650)
经济(54580)
(41203)
管理(40391)
(34226)
企业(34226)
方法(29669)
数学(27409)
数学方法(27242)
(17934)
(12800)
财务(12792)
财务管理(12776)
(12636)
企业财务(12440)
中国(12406)
(11316)
贸易(11316)
(11072)
(10752)
(10714)
业经(10677)
(9227)
银行(9184)
(9178)
金融(9178)
技术(8828)
(8593)
农业(8546)
环境(7813)
机构
大学(189327)
学院(187394)
(81993)
经济(80776)
管理(73132)
理学(65152)
理学院(64475)
管理学(63378)
管理学院(63056)
研究(61884)
中国(46589)
科学(39441)
(38639)
(38468)
(37187)
业大(32709)
财经(32220)
(31915)
农业(31102)
(29793)
研究所(29484)
中心(28143)
经济学(27395)
(25396)
经济学院(25339)
财经大学(24798)
北京(22455)
(22095)
商学(21902)
商学院(21696)
基金
项目(137052)
科学(108975)
基金(105482)
(96064)
国家(95341)
研究(88779)
科学基金(81704)
社会(61461)
社会科(58776)
社会科学(58760)
自然(56225)
基金项目(56080)
自然科(55061)
自然科学(55042)
自然科学基金(54169)
(51053)
(44339)
资助(43188)
教育(40283)
重点(30903)
(30887)
编号(30772)
(29005)
科研(27774)
国家社会(27472)
(27407)
创新(27295)
计划(27226)
教育部(26433)
人文(25409)
期刊
(73929)
经济(73929)
研究(48594)
学报(38483)
(32404)
科学(32294)
(30756)
中国(30275)
大学(28123)
学学(27535)
管理(25027)
农业(21456)
(19441)
金融(19441)
财经(16526)
经济研究(14515)
(14057)
(11887)
技术(11682)
业经(11507)
业大(10464)
问题(10297)
(10219)
统计(9414)
农业大学(8968)
技术经济(8923)
理论(8896)
(8874)
商业(8803)
科技(8777)
共检索到253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华平  曹策远  
根据经典的资产定价模型,预期股票收益率仅取决于其市场风险水平,股价特质性波动率不具有资产定价效应。但近年的研究发现,股价特质性波动率能负向预测未来股票收益率,这种与经典资产定价理论相违背的现象被称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有研究认为,有限套利下的错误定价是该资产定价谜团的成因。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股市中特殊的融资融券制度、涨跌停制度和个体投资主导的特殊制度背景特征为从有限套利视角探究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成因提供了机会。梳理股价特质性波动率资产定价效应存在性及成因的相关研究,并理论分析股价特质性波动率的资产定价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的存在性及有限套利因素的影响。以1993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立足中国A股特殊制度背景构建指标测量有限套利成本,并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单变量资产组合收益率分析、双变量资产组合收益率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实证检验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溢价在中国A股市场的存在性及有限套利对该资产定价异象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稳健地存在于中国A股市场,表现为个股月内日收益的特质性波动率能显著负向影响下月个股收益率;基于中国特殊制度背景构建的综合有限套利指标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具有显著的解释力,表现为有限套利程度越高的样本中,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越强,在有限套利程度较低的样本中则较弱。研究结果提供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性及其成因的新证据,丰富了有关股价特质性波动溢价之谜的研究,并为研究中国A股市场资产定价异象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从实践上看,研究结果为评价中国A股市场的涨跌停制度、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股指期货等市场规制的制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也为强化投资者教育提供了现实素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浩  王明辉  
Jin和Myers(2006)表明信息越透明的公司,股价特质性波动越大,而Dasgupta等人(2010)的结论则与之相反。文章基于Jin和Myers(2006)的框架,将"未被市场预期的公司特质信息"分成"公司主动披露"和"投资者搜集"两部分,它们都引起股价的特质性波动,从而证明了公司信息透明度与股价特质性波动存在U型关系,解决了文献中的矛盾。此外,文章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股价特质性波动与公司信息透明度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公司治理与股价特质性波动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于琴  
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套利限制指标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以及采用Fama-Macbeth回归,实证验证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高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更为显著,而在低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不再显著,从套利限制因子的角度,能够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通过分解特质波动率对于收益率影响系数,量化分析了套利限制因子对于"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哲  陶锐  刘艳丽  
本文以股价非同步指标量化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的含量,在有效剔除掉市场和行业系统信息成分后,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中特质信息含量与其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中的特质信息含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偏低;越多的公司特质信息被市场捕获,股价越能及时充分地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抑制股价的异常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浩  孔爱国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诗瑶  李星汉  
本文使用2010年至2015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有可能放大市场中股票的特质性波动,具体表现: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高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低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并不会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这一结论在分别检验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后依然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诗瑶  李星汉  
本文使用2010年至2015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极端市场环境下,融资融券制度的保证金机制有可能放大市场中股票的特质性波动,具体表现: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高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对于特质性波动水平较低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并不会显著放大其特质性波动。这一结论在分别检验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影响后依然成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游家兴  汪立琴  
本文以2006至201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水平效应和增量效应两个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提高了整个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有助于市场信息传递机制的完善,推动了股票价格对公司特质信息的吸收,从而有力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共跌现象。本文的实证结果从股价波动同步性的角度,支持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助于市场稳定和信息传递的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收  邹鹏  
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引起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这种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股市波动,作用时间短,引发的波动剧烈,与自然界中的地震现象有一定的相似特征。文章将结构动力学的方法应用于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对证券价格的研究,并通过实证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博  高惺惟  
“特质波动率之谜”是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异象,但鲜有文献研究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形成机制的影响。本文通过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视角下,分析中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将承担更低的系统风险和更高的特质风险,但由于“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存在,特质风险的风险溢价发生变化,低系统风险和高特质风险均导致个股收益率降低,左偏程度上升,股价崩盘风险增大,且该传导机制的效果会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倾向配置收益高、易变现的金融化资产,以粉饰财务数据,从而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风险,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估值偏误,这种暂时性的财务优化会让企业积累特质风险,一旦市场周期转换,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现金流不充裕或是处于非成熟期的企业就将面临股价崩盘风险增大的后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骆进仁   王煜晴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性对于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信息作为资本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支撑,其对股价波动程度能够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文本分析内容,考察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读性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更高的年报可读性能够显著抑制股价波动,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稳定性。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更高的年报可读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具有更长的价值投资效应,进而降低了公司的股价波动性。进一步,本文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提高了股价波动率,并削弱了年报可读性对股价波动率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文伟  
股价波动与GDP等宏观指标总量变动之间差异明显,结构性因素具有重大影响,而结构性因子难以用总量经济指标来衡量。影响股价波动的代表性结构性因子包括不同行业内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估值指标。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重点分析非金融类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对近13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盈利增长为最优成长性因子,EBIT/IC指标为最优盈利能力因子,PB为最优估值因子;估值水平的变动与盈利增长指标正相关,同时与货币供应量M1指标高度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文佳  
资产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两类资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传导效应,并基于VAR模型的向量自回归方法,采用我国2011-2018年的季度数据,就房价和股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升级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资产持有者和未持有者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资产价格会通过财富效应、预期效应和资产抵押效应对资产持有者的消费升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同时也会通过预算约束效应、替代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效应对未持有资产者的消费升级产生负向挤出效应。资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最终效应取决于资产持有者和未持有者各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实证研究则表明,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我国房价和股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促进效应均要强于负向挤出效应,且房价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溢出效应要强于股价。居民消费升级存在自我修正机制,房价和股价的波动在短期内也会对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显著影响,居民收入仍然是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最主要的内生动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重  邓可斌  
本文借鉴Chun等[1]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技术创新投入是否能够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特质波动中反馈为公司特质信息。考虑到中国市场微观结构中流动性因素对于资产定价的独特作用,我们建立引入流动性变量(以换手率度量)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计算股价特质波动,然后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公司特质信息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流动性因素对公司特质信息存在显著影响,但流动性成本不会影响公司创新投入。在控制了流动性因素后,技术创新的股价反馈效应表现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显著存在,说明创新投入能够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特质波动中反映为公司特质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