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80)
2023(2899)
2022(2417)
2021(2141)
2020(1862)
2019(4397)
2018(4179)
2017(8300)
2016(4295)
2015(5009)
2014(4905)
2013(4938)
2012(4303)
2011(3449)
2010(3967)
2009(3993)
2008(3859)
2007(3419)
2006(3039)
2005(2922)
作者
(11517)
(9346)
(9258)
(8740)
(6190)
(4347)
(4272)
(3496)
(3425)
(3402)
(3164)
(3008)
(2938)
(2880)
(2864)
(2802)
(2784)
(2740)
(2682)
(2666)
(2339)
(2291)
(2253)
(2132)
(2124)
(2122)
(2092)
(1931)
(1847)
(1836)
学科
(20868)
(20817)
企业(20817)
管理(20285)
(17620)
经济(17598)
审计(12126)
(12014)
(10479)
财务(10472)
财务管理(10402)
企业财务(10131)
方法(9440)
数学(7524)
数学方法(7490)
各类(5870)
(5277)
公司(5095)
中国(4104)
业经(3911)
(3757)
地方(3508)
体制(3498)
技术(3398)
(2779)
组织(2693)
(2637)
(2567)
金融(2567)
(2447)
机构
大学(59575)
学院(59522)
管理(26429)
(23513)
理学(23076)
经济(22992)
理学院(22925)
管理学(22760)
管理学院(22643)
(15814)
研究(14604)
中国(14078)
(12901)
财经(12455)
(11312)
会计(9488)
财经大学(9450)
(9202)
商学(8716)
商学院(8671)
北京(7447)
中心(7421)
(7230)
(6857)
科学(6852)
公司(6722)
会计学(6544)
经济管理(6488)
经济学(6437)
会计学院(6270)
基金
项目(36551)
科学(29561)
基金(27843)
研究(27405)
(23132)
国家(22962)
科学基金(21161)
社会(18445)
社会科(17667)
社会科学(17663)
基金项目(15177)
(13919)
自然(13878)
自然科(13507)
自然科学(13505)
自然科学基金(13270)
教育(12806)
资助(11329)
(11232)
编号(10830)
成果(9360)
(8725)
重点(8142)
人文(8087)
教育部(8032)
(7936)
(7926)
项目编号(7837)
(7570)
创新(7452)
期刊
(25256)
经济(25256)
研究(18624)
(17405)
中国(16032)
管理(10024)
审计(9483)
会计(8324)
财会(8081)
财经(6326)
(5915)
金融(5915)
学报(5842)
通讯(5453)
会通(5449)
科学(5382)
(5218)
大学(5024)
学学(4789)
经济研究(4553)
技术(4019)
(3623)
业经(3367)
教育(3213)
之友(3166)
国际(3124)
(3081)
内部(3031)
国内(3031)
问题(3008)
共检索到9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陈美茜  
本文以我国2014-2021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非国有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基于审计风险的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使用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其作用机制在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增加了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提高了经营风险,这增加了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公司审计费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外部治理水平低、两权分离程度高、实际控制人担任经理人、客户集中度高、外部竞争更激烈的企业中,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经济后果、控制权设计与审计费用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审计师、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更深刻地认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浩   解维敏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有限合伙协议架构作为搭建公司治理的基础构架,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否发挥相应的治理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实证检验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内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强化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通过提升普通合伙人风险偏好,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企业信息质量较高、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水平较低时,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全面科学评价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这种创新治理机制的经济后果提供新证据,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雨薇   马胜  
新经济环境催生新型股权结构,同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困境。基于2014—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融入公司制企业的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结果显示,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内在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改善了公司业绩表现、提高了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成长期和衰退期,因代理问题更严重、融资需求更强烈,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大、风险高、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更能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问题。此外,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两权分离度越高,越能显著地提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印证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掏空的代理问题。上述研究结果从微观视角扩展了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型股权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强国令   陈昊  
不平等的股权架构设计可保障企业家表决权,但也可能带来负外部性。本文基于创新视角考察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可能存在的私利谋取效应与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降低管理层短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吸引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分析发现,价值创造效应在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高和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有限合伙协议架构会提升企业价值,且在创新型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结论证实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是创新导向的股权架构设计,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实践提供了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亚雅   梁上坤   叶文平   魏娟  
有限合伙协议架构(LP架构)作为企业实现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专业化分工的重要控制权创新模式,受到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学者们对于LP架构经济后果的研究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以信息质量为切入点,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IPO的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考察LP架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LP架构企业,采用LP架构的企业显著增加了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LP架构企业通过向下盈余管理减少股利分配,以增加自由现金流和未来的研发投入,而不是出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或关联方担保等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分析显示,LP架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现金流波动较大、风险承担水平偏高、财务业绩较好、有限合伙人来源于内部,以及在股票禁售期内的企业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跟踪和交易所问询等外部治理机制显著抑制了LP架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不仅从信息质量角度深化和扩展了LP架构的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同时为监管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投资者识别LP架构企业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李邈  金天  黄继承  
近年来,通常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协议在中国资本市场被一些上市公司作为搭建公司治理的基础构架。利用2014~2019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构架(LP构架)如何实现基本的公司治理目的。本文的研究表明,LP构架形成了股东权利实施在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二者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创业企业家通过LP构架增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LP构架虽然在长期具有负外部性,但在上市后的短期内却减少了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LP构架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分担风险,共享收益,不仅提高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也鼓励了企业家承担更多风险,最终激励企业进行更多长期研发投入。LP构架因而成为分散股权时代和互联网浪潮下,具有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构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栋良  谭和  
以深市上市公司大股东中的有限合伙企业为样本,本文分析该架构的实践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前十大股东采用有限合伙企业架构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控制权收购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出现了控制权不稳定、信息披露不充分、杠杆收购风险高等问题。本文建议完善有限合伙控制权认定标准,强化信息披露穿透监管,并对高杠杆收购引发的风险给予更多关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德球  侯欣昊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有限合伙协议构架成为创始人团队巩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手段,并频繁出现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从企业创新的视角探讨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企业发展长期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中的有限合伙企业为员工持股平台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有限合伙协议构架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两种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显著。上述结论不仅证实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巩固控制权以及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还对企业设计股权以及政府管理和完善有限合伙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古成林  
本文介绍了有限合伙制中私募基金自然人投资者和公司投资者的相关税负情况,并分析如何通过利用税收优惠地建立投资构架和优化投资结构两种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安邦坤  湛晶心  万丽梅  
协议控制架构是中国企业为境外间接上市而搭建的一种法律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境外注册的上市及融资主体(SPV)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境内外商独资企业(WFOE),与境内运营实体(VIE公司)订立系列协议(VIE协议),取得对境内运营实体的控制权和经营收益,从而合并其财务报表,达到境内运营实体间接境外上市目的。但是,这种架构存在着合法性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特有风险,需立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松   王仲玉   王若淇  
加快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去产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既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文章基于重庆钢铁司法重整的案例分析,将国企混改的政策思路纳入僵尸企业治理的研究框架,多层次剖析有限合伙战略投资者参与重庆钢铁混改去僵尸化的过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表明,积极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是政府制定去僵尸化方案的前提。同时,无论是战略投资者的选择,还是控制权的安排均需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而要达到混改去僵尸化的目的,战略投资者不仅需要财务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有意愿参与治理层和运营层的深度重构。通过该案例研究,期望进一步丰富国企混改的理论内涵及实践内容,并为国有僵尸企业的治理路径提供新的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江晴  黄家明  
实行特殊普通合伙制给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带来本质的变化。从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上看,有限公司制是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特殊普通合伙制是合伙人个人承担法律责任。合伙人胜任能力缺陷导致审计失败所形成的赔偿事实,要全体合伙人无限连带。从风险控制的主体和节点上看,有限公司制的风险控制是通过总分所架构,并设置相应部门和建立相应岗位责任实现风险控制,特殊普通合伙制则要求合伙人个人依赖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合伙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控制,合伙人职责通过合伙协议相互承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柴珂楠  
因外资准入限制、权益融资不畅、《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规制境外间接上市等原因,"协议控制"(VIE)架构成为国内电信、媒体、科技(TMT)行业的企业赴境外上市的优先选择。监管层一直以来采取选择性监管的态度,在部分法规中限制该架构,但并未明确禁止;而最高人民法院已有判例否决该架构所涉的协议效力。2015年1月商务部发布的《外国投资法》草案对"投资"范围、"控制"标准、外国投资者身份认定、"准入管理"等制度作出革新,将对目前的VIE架构和今后的TMT产业产生重要影响;草案也凸显出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与现有的外资法规契合的问题。上述问题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林承铎  
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为了因应"东盟10+1"的冲击,使台湾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的瓶颈是台湾岛内政治对立的问题。可以通过经贸合作的功能来化解政治与法律的障碍,推动ECFA应采用"双轨并行"的运行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茂松  
本文采集了2000~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公司错报与非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错报公司的非审计费用高于非错报公司,表明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会有损于审计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