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1)
2023(3258)
2022(2655)
2021(2408)
2020(2005)
2019(4542)
2018(4214)
2017(8613)
2016(4494)
2015(5161)
2014(4903)
2013(4679)
2012(4101)
2011(3541)
2010(3487)
2009(3399)
2008(3620)
2007(3220)
2006(2885)
2005(2689)
作者
(11115)
(9253)
(9171)
(8644)
(5990)
(4308)
(4266)
(3453)
(3435)
(3294)
(3108)
(2990)
(2899)
(2879)
(2875)
(2788)
(2745)
(2720)
(2690)
(2664)
(2291)
(2187)
(2167)
(2129)
(2129)
(2069)
(2026)
(1961)
(1859)
(1793)
学科
管理(22411)
(21779)
(21647)
企业(21647)
(18697)
经济(18670)
(11628)
(10197)
财务(10193)
财务管理(10175)
企业财务(9889)
方法(9119)
数学(7793)
数学方法(7762)
(5270)
公司(5205)
业经(4707)
(4490)
体制(3996)
(3628)
中国(3540)
(3529)
地方(3464)
技术(2927)
环境(2906)
(2837)
(2659)
银行(2659)
(2630)
人事(2604)
机构
大学(62553)
学院(62232)
管理(28000)
(25138)
经济(24700)
理学(24540)
理学院(24378)
管理学(24195)
管理学院(24073)
研究(16734)
(15289)
中国(14542)
(12254)
财经(12130)
(11089)
财经大学(9289)
(8572)
商学(8538)
商学院(8481)
中心(7904)
科学(7843)
北京(7501)
经济学(7219)
(7128)
会计(6944)
(6920)
经济管理(6577)
(6498)
经济学院(6481)
师范(6457)
基金
项目(40352)
科学(33084)
基金(30972)
研究(30896)
(25840)
国家(25649)
科学基金(23464)
社会(21447)
社会科(20418)
社会科学(20411)
基金项目(16555)
(14986)
自然(14556)
教育(14269)
自然科(14208)
自然科学(14205)
自然科学基金(13956)
(12462)
资助(12031)
编号(11943)
成果(10198)
(9648)
(9021)
重点(8997)
国家社会(8976)
教育部(8890)
人文(8845)
(8842)
(8432)
创新(8309)
期刊
(26961)
经济(26961)
研究(17988)
(15210)
管理(11120)
中国(11095)
学报(6909)
科学(6852)
(6767)
金融(6767)
财经(6378)
会计(6247)
大学(6055)
财会(5914)
学学(5744)
(5292)
(4636)
教育(4632)
技术(4427)
经济研究(4271)
通讯(4049)
会通(4044)
业经(4041)
国际(3373)
问题(3359)
(3195)
(3109)
农业(3053)
现代(2888)
(2886)
共检索到91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李邈  金天  黄继承  
近年来,通常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协议在中国资本市场被一些上市公司作为搭建公司治理的基础构架。利用2014~2019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构架(LP构架)如何实现基本的公司治理目的。本文的研究表明,LP构架形成了股东权利实施在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二者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创业企业家通过LP构架增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LP构架虽然在长期具有负外部性,但在上市后的短期内却减少了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LP构架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分担风险,共享收益,不仅提高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也鼓励了企业家承担更多风险,最终激励企业进行更多长期研发投入。LP构架因而成为分散股权时代和互联网浪潮下,具有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构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德球  侯欣昊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有限合伙协议构架成为创始人团队巩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手段,并频繁出现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数据,从企业创新的视角探讨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企业发展长期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有限合伙协议构架中的有限合伙企业为员工持股平台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有限合伙协议构架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两种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显著。上述结论不仅证实有限合伙协议构架对巩固控制权以及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还对企业设计股权以及政府管理和完善有限合伙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雨薇   马胜  
新经济环境催生新型股权结构,同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困境。基于2014—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融入公司制企业的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结果显示,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内在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改善了公司业绩表现、提高了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成长期和衰退期,因代理问题更严重、融资需求更强烈,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盈利不确定性大、风险高、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更能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问题。此外,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两权分离度越高,越能显著地提高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印证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掏空的代理问题。上述研究结果从微观视角扩展了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型股权结构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陈美茜  
本文以我国2014-2021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非国有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基于审计风险的视角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使用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其作用机制在于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增加了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提高了经营风险,这增加了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公司审计费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外部治理水平低、两权分离程度高、实际控制人担任经理人、客户集中度高、外部竞争更激烈的企业中,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经济后果、控制权设计与审计费用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审计师、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更深刻地认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浩   解维敏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有限合伙协议架构作为搭建公司治理的基础构架,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否发挥相应的治理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实证检验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内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强化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通过提升普通合伙人风险偏好,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企业信息质量较高、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水平较低时,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全面科学评价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这种创新治理机制的经济后果提供新证据,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强国令   陈昊  
不平等的股权架构设计可保障企业家表决权,但也可能带来负外部性。本文基于创新视角考察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可能存在的私利谋取效应与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降低管理层短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吸引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分析发现,价值创造效应在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高和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有限合伙协议架构会提升企业价值,且在创新型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结论证实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是创新导向的股权架构设计,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实践提供了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亚雅   梁上坤   叶文平   魏娟  
有限合伙协议架构(LP架构)作为企业实现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专业化分工的重要控制权创新模式,受到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学者们对于LP架构经济后果的研究莫衷一是。基于此,本文以信息质量为切入点,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IPO的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考察LP架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LP架构企业,采用LP架构的企业显著增加了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LP架构企业通过向下盈余管理减少股利分配,以增加自由现金流和未来的研发投入,而不是出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或关联方担保等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分析显示,LP架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现金流波动较大、风险承担水平偏高、财务业绩较好、有限合伙人来源于内部,以及在股票禁售期内的企业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分析师跟踪和交易所问询等外部治理机制显著抑制了LP架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不仅从信息质量角度深化和扩展了LP架构的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同时为监管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投资者识别LP架构企业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慧慧  
上市公司汇集了各种人才,专门人才在提高经济信息质量、引导资源配置、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合伙文化建设的作用不仅对上市公司,而且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文章指出,上市公司合伙文化是和谐、协商、兼容、创新、求实的文化,要认真解读其内涵,并要求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和认识其内涵,在管理实践中进行应用,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曲洪  
1997年,全国共有41家上市公司发生亏损,虽然造成亏损的原因各式各样,但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企业上市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制,公司的权力构架不合理,没有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办事,是其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因为,企业经营的好坏其责任主要在于企业的领导班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兆宏  
协议收购是指投资者以协议的方式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股权),以控制或兼并目标公司的行为。广义的协议收购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收购;2.对非公开发行股份(指发起设立)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3.对公开发行股份但其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4.对上市公司(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前两种收购一般由投资者直接与目标公司董事会进行接触商谈,大都由各国的公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永红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制度在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规定的比较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可能造成损害。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制定更具操作性的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办法或条例,从而切实从程序上、信息披露制度上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贝卫东  吴群  
该文披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场外收购的众多案例,提出了由于法律上的空缺,造成证券市场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保证企业并购顺利进行,如何完善场外协议立法,文中作了明确、具体的论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栋良  谭和  
以深市上市公司大股东中的有限合伙企业为样本,本文分析该架构的实践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前十大股东采用有限合伙企业架构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控制权收购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出现了控制权不稳定、信息披露不充分、杠杆收购风险高等问题。本文建议完善有限合伙控制权认定标准,强化信息披露穿透监管,并对高杠杆收购引发的风险给予更多关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佐文,陈晓剑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借鉴这种做法的障碍因素及相关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志超  
我国的新合伙企业法实施四年了,其亮点之一就是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而这一新制度确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虽然有限合伙被广泛认为是风险投资机构的最佳组织形式,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其他业务性质的企业采用这种形式。有限合伙不是风险投资机构的"专利",只有了解有限合伙的本质问题才能正确地适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才能把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推广得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