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36)
- 2023(3927)
- 2022(3351)
- 2021(3268)
- 2020(2603)
- 2019(6003)
- 2018(5887)
- 2017(12154)
- 2016(6559)
- 2015(7275)
- 2014(7351)
- 2013(7292)
- 2012(6877)
- 2011(6359)
- 2010(6658)
- 2009(6290)
- 2008(6172)
- 2007(5659)
- 2006(5378)
- 2005(4903)
- 学科
- 济(24677)
- 经济(24656)
- 管理(19770)
- 业(19100)
- 企(15265)
- 企业(15265)
- 方法(9356)
- 农(8646)
- 数学(8369)
- 数学方法(8219)
- 财(7681)
- 策(7660)
- 中国(7434)
- 制(6451)
- 贸(6131)
- 贸易(6128)
- 易(6027)
- 银(5678)
- 银行(5678)
- 行(5493)
- 业经(5412)
- 及其(5380)
- 农业(5367)
- 政策(5292)
- 地方(5118)
- 融(5035)
- 金融(5035)
- 税(4821)
- 方针(4675)
- 税收(4648)
- 机构
- 学院(92692)
- 大学(91307)
- 济(42670)
- 经济(41708)
- 管理(36105)
- 研究(32604)
- 理学(30099)
- 理学院(29823)
- 管理学(29411)
- 管理学院(29218)
- 中国(27671)
- 财(22235)
- 京(18574)
- 科学(16755)
- 财经(16575)
- 所(15992)
- 中心(15578)
- 江(15171)
- 经(15000)
- 研究所(14117)
- 经济学(12977)
- 农(12353)
- 范(12184)
- 财经大学(12162)
- 师范(12126)
- 北京(12086)
- 州(12019)
- 院(11613)
- 经济学院(11595)
- 银(11555)
- 基金
- 项目(54473)
- 研究(43726)
- 科学(43545)
- 基金(39412)
- 家(32833)
- 国家(32517)
- 科学基金(28138)
- 社会(27719)
- 社会科(26310)
- 社会科学(26305)
- 教育(20556)
- 省(20509)
- 基金项目(19419)
- 编号(18703)
- 资助(17626)
- 划(17542)
- 自然(16914)
- 成果(16669)
- 自然科(16504)
- 自然科学(16501)
- 自然科学基金(16225)
- 课题(13354)
- 部(13034)
- 性(12174)
- 策(12093)
- 重点(12044)
- 发(11975)
- 教育部(11576)
- 项目编号(11268)
- 人文(11251)
共检索到152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管涛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急跌急涨的轮回。人民币汇率维稳取得超预期成功,美元走弱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关键是通过优化中间价定价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重塑了汇率政策公信力。关于中国货币信贷和房地产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尽管不无道理,但汇率与上述二者并无必然的关系。为了避免出现坏的结果,在治本的同时,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前期,在贬值压力下,有管理浮动虽然不无代价,但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当前,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是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短期看,有助于防止未来美元走强,避免中国再次陷入被动;长远看,也有利于进一步助推中国改革开放,更好发挥经济全球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汇率中间解 多重均衡 公信力 货币超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武康平 郭鸿勋
该文讨论了在我国对外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下,汇率与对外收支"双顺差"的关系以及对外收支对国内货币供求的影响,然后利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探讨了应对"双顺差"的汇率政策选择,探讨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何时升值以及如何升值的问题。
关键词:
双顺差 汇率政策 货币供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钱小燕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特别随着中国 加入WTO的临近,人民币贬值论的呼声愈来愈高。本文对几种典型的贬值论主张 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出我国仍然应该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并对完善人民 币汇率制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贬值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宗良 李佩珈
随着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货币之一,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影响机制也将更趋复杂,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出以下运行特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坚定市场化方向不变,并在操作上采取了中间价市场化与盯住一篮子货币两个手段。具体实践是"8·11"汇改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公布。这二者促使市场预期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理 王慧莉
自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倍受瞩目。一年多来,人民币始终保持了稳定,令人鼓舞。然而,面对进一步深化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萎缩,挥之下去的疑问是:人民币是否还能够继续保持稳定? 一、一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和分析 97年,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延续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一直持续的缓慢升值走势,由7月2日的8.291元/美元持续上升到12月13日的8.2798元/美元,升值幅度约0.41%。 进入98年,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有明显放慢。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为8.2789元/美元,较97年底仅升值约0.01%,而且,期间人民币汇率有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贤旺 秦凤鸣
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理论模型和显著统计证据,太轻易地断言货币的错位是一个危险的做法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币币值及其汇率政策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政策制定者的颇多辩论,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这种辩论越来越激烈,最近尤为升级,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出口增长和融入全球市场的快速步伐从而在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昌黎
1994年以后 ,人民币贬值的作用已发生了逆转 ,这是我国在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经历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后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逆转 ,我国人民币稳定或升值的政策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 ,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经历了人民币由贬值到稳定或升值的过渡期后 ,人民币将迎来长期升值的趋势。由此 ,人民币稳定或升值就成为我国长期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人民币 贬值 升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中良
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其一是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其二是人民币汇率要不要浮动。本文认为人民币的升值时机基本成熟,但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条件尚不具备。中国可考虑适当升值人民币,并在新的汇率水平上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
关键词:
汇率政策 升值 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涛
1995年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上下起伏的曲线变化,年中一度升至8.28元人民币/美元,但随即有所反弹,下调到8.32元人民币/美元,下半年基本在8.30和8.32之间徘徊。纵观全年,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势仍呈稳中趋升之势,由上年底的8.45元人民币/美元升至当前的8.31元人民币/美元左右,升幅达1.7%。 分析全年人民币汇率继续稳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许小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钦波
汇率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使人民币成功退出固定汇率制,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向市场化转轨的理论、制度和政策框架。汇率改革的进程将进一步实现汇率市场化,逐步加大汇率波动的弹性。随着汇率改革的深化,必须努力完成经济增长路径的转换,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企业和商业银行应对外汇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汇率改革 市场框架 调控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干杏娣
汇率政策的概念内涵有广义、狭义两个不同范围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汇率政策的内涵为目标汇率水平的高低及其变动的速度与幅度,此即为人们通常使用的概念。但从广义上说。汇率政策还可包括与汇率水平密切相联系的汇率制度方面的内容。它既涉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昌川 张旭 彭劼
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干预资产价格波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并没有定论。本文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运用中国2000年1季度至2014年2季度的数据,对货币政策调整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作出反应,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加大产出的波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偏好。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央银行应将稳定通胀作为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同时适当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将资产价格调节纳入前瞻性货币政策体系之中予以考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