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4)
2023(4603)
2022(3708)
2021(3589)
2020(3081)
2019(7355)
2018(7371)
2017(14364)
2016(7570)
2015(8825)
2014(8717)
2013(8278)
2012(7210)
2011(6608)
2010(6796)
2009(6374)
2008(6095)
2007(5289)
2006(4538)
2005(4123)
作者
(21057)
(17253)
(17238)
(16609)
(11096)
(8277)
(7799)
(6819)
(6599)
(6203)
(5949)
(5797)
(5630)
(5477)
(5367)
(5330)
(5212)
(5080)
(5012)
(4878)
(4327)
(4311)
(4219)
(4030)
(3910)
(3904)
(3859)
(3846)
(3486)
(3372)
学科
(34049)
经济(34018)
管理(22813)
(20145)
方法(18684)
(17626)
企业(17626)
数学(16802)
数学方法(16323)
(8048)
中国(7739)
业经(6938)
理论(6800)
地方(6179)
(6037)
(5404)
贸易(5398)
(5237)
(5223)
农业(5150)
(5129)
技术(5019)
(4902)
(4473)
教学(4377)
(4336)
(3977)
银行(3968)
环境(3943)
(3908)
机构
大学(106701)
学院(106651)
管理(45140)
(41288)
经济(40439)
理学(39687)
理学院(39331)
管理学(38313)
管理学院(38141)
研究(31693)
中国(24349)
(22028)
科学(19864)
(17636)
业大(15406)
(15120)
(15074)
(14864)
中心(14650)
财经(14290)
研究所(13817)
北京(13678)
(13531)
师范(13384)
(13025)
(12330)
经济学(12127)
技术(12076)
(11688)
农业(11596)
基金
项目(74306)
科学(59556)
基金(54487)
研究(53674)
(46942)
国家(46630)
科学基金(41350)
社会(34019)
社会科(32334)
社会科学(32323)
(29739)
基金项目(28126)
自然(27613)
自然科(27072)
自然科学(27069)
自然科学基金(26544)
教育(26301)
(24831)
资助(23349)
编号(21944)
成果(17463)
重点(16575)
(16042)
(16037)
课题(15381)
(15343)
创新(15033)
科研(14376)
教育部(14057)
大学(13981)
期刊
(42410)
经济(42410)
研究(28540)
中国(21770)
管理(18247)
科学(14867)
学报(14567)
教育(13783)
(13586)
(12999)
技术(11988)
大学(11774)
学学(10945)
农业(9342)
统计(7747)
业经(7612)
(7330)
(7097)
金融(7097)
经济研究(7002)
财经(6725)
决策(6437)
技术经济(5938)
(5787)
科技(5765)
问题(5292)
商业(5191)
(5158)
图书(5112)
(4889)
共检索到150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淑臣  
有组织科研并非项目制或者单位制科研,也非当前中国社会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而是为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发挥战略力量作用探索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本土化的有组织科研不能仅依靠科研组织的自律驱动,更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保障有组织科研的进行。整体来看,在前期部署环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容易被“组织”的形式禁锢;在中期进行环节,易出现“有组织”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的问题;在后期成果环节,“有组织”约束可能导致成果转化与评价的懈怠。有组织科研的“前中后”环节现存问题应当通过法治化路径解决,需要坚持“放管服”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科研宽容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科研规范型法律惩戒体系,形成科研友好型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科研人员的权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晓飞  
本文在简要回顾组织的管理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的前沿问题———组织再造,并对组织再造做了简单定义和特征描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陆亭  
本文基于大学变迁的回顾,分析大学内涵的变化。提出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需要以高等学校体系发展状况和资源型社会的特点为基础,兼顾高等学校的层次、类型、使命特色和管理要求。从组织模式角度把我国的大学分为自治大学、社会公共部门大学、创业型大学、服务型大学、商业模式大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琰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取得较快发展。财政部先后推出两批共计236个PPP示范项目,国家发改委建立PPP项目库共推介2531个项目,各地政府也建立了本省PPP项目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达6650个,投资总额达8.7万亿元。PPP项目签约率也不断提升,发改委推介的第一批1043个项目中,截至2015年11月末已签约329个,签约率提升至31.5%,PPP推广初期"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已有较大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正刚   刘宇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科技竞争加剧,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博弈的主战场。我国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正在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围堵。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传统科研范式在响应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持续增大的外部压力、创新高风险与高投入使得“有组织科研”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选择,也是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阐述“四个面向”和“有组织科研”的内涵,梳理“四个面向”与“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的关系,从高校传统科研范式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构建基于“四个面向”的高校“有组织科研”范式,对重庆大学“有组织科研”实施路径与成效进行解析,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继文   刘华  
有组织科研的“一强化、两加快、两提升、四推进”重点举措,目标在于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力量建设、科研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有组织科研推进过程中,存在组织机制、创新的法治保障与激励、科学家权益保护、“有组织科研”与“自由式探索”的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有组织科研相关问题的法治解决路径主要包括:署名问题的知识产权法治应对;以有组织的科研法人模式打通产学研全过程;完善科学家权益的法治保护机制;构建“有组织科研”与“自由式探索”相互协调的法治保障进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田巍  
从供应链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供应商出发,基于下游制造商对上游创新的影响,在需求对价格敏感情况下考虑了供应商、制造商、第三方研发机构协作创新的博弈过程,对供应链创新协作的三种模式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创新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无论从创新力度、各方期望利润,还是从满足需求量等来看,供应商与供应链上关系紧密的下游协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自己创新的投资和创新风险,而且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创新力度和水平,又可以在收益上双赢,其优于不进行协作创新和委托第三方研发机构的协作创新模式。最后进一步提出了供应链协调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江波  
本文分析了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交易特点,对用户定货过程和供应商交货服务进行了数学假设,在经典的(S,Q)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供应商协调定价的数学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其求解方案,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涛  陈磊  王学斌  
银行和股票两种融资模式对创新的影响不同。银行充任了监督者的角色,故银行融资更能促使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股票价格能够协调厂商的技术标准采用行为。给定技术标准,银行融资有利于促进创新,但在面临技术标准的更替时,股票融资能够诱致新技术时代更快来临。随着股票价格精度的提高,股票融资制度的优势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文的假说为解释美日创新成果的差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技术后来居上,与美国并驾齐驱;进入90年代,美国重新发力,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绝对领先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宇  
分税制:模式选择与偏差协调何宇作为一场深刻的变革,我国分税制仍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它目前在运行中所暴露的某些偏差以及由此产生的负作用,已引起有关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努力寻求协调偏差的方法和规范、完善分税制的途径,无疑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实行分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綦方中  赵文波  周根贵  
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考虑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需求,以农产品供应链上关键节点为服务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管文革  秦珂  张怀涛  
文章认为版权的限制与反限制仍然是维持数字技术环境中版权人、图书馆、读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 ,从合理使用、授权许可、法定许可、强制许可四个方面就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协调模式做了论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雷  黄素心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策制定上既要利用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又要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级政府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集权、分权以及授权三种政策模式下的信息损失与协调损失,比较三种模式的优劣。研究表明,分权和授权模式均优于集权模式,而授权模式与分权模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之间经济规模的大小与区域政策协调重要性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