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0)
- 2023(12885)
- 2022(11299)
- 2021(10757)
- 2020(9001)
- 2019(20674)
- 2018(20360)
- 2017(38849)
- 2016(21480)
- 2015(23932)
- 2014(23754)
- 2013(23336)
- 2012(20938)
- 2011(18871)
- 2010(18408)
- 2009(16620)
- 2008(15950)
- 2007(13876)
- 2006(11885)
- 2005(9993)
- 学科
- 济(77539)
- 经济(77443)
- 业(59736)
- 管理(59297)
- 企(46697)
- 企业(46697)
- 方法(38004)
- 数学(33206)
- 数学方法(32808)
- 农(25063)
- 财(21396)
- 中国(20174)
- 学(18621)
- 农业(18014)
- 业经(17627)
- 贸(15840)
- 贸易(15835)
- 地方(15733)
- 易(15381)
- 制(13958)
- 务(13463)
- 财务(13404)
- 财务管理(13389)
- 理论(13227)
- 技术(12966)
- 环境(12840)
- 企业财务(12724)
- 和(12506)
- 教育(12402)
- 银(11423)
- 机构
- 大学(297452)
- 学院(295714)
- 管理(117878)
- 济(111326)
- 经济(108879)
- 理学(103805)
- 理学院(102614)
- 管理学(100642)
- 管理学院(100150)
- 研究(97415)
- 中国(69933)
- 科学(64716)
- 京(62655)
- 农(55748)
- 业大(50839)
- 所(49387)
- 财(48710)
- 研究所(45783)
- 中心(44500)
- 农业(44151)
- 江(41016)
- 财经(39885)
- 范(39516)
- 北京(39033)
- 师范(39031)
- 经(36451)
- 院(35164)
- 州(34032)
- 经济学(32477)
- 技术(31907)
- 基金
- 项目(214379)
- 科学(166746)
- 基金(154432)
- 研究(151963)
- 家(136870)
- 国家(135678)
- 科学基金(115365)
- 社会(94337)
- 社会科(89252)
- 社会科学(89227)
- 省(84770)
- 基金项目(83519)
- 自然(77653)
- 自然科(75808)
- 自然科学(75785)
- 自然科学基金(74418)
- 划(71893)
- 教育(70355)
- 资助(62734)
- 编号(62001)
- 成果(49227)
- 重点(47913)
- 部(46287)
- 发(44842)
- 创(44804)
- 课题(42425)
- 创新(41640)
- 科研(41504)
- 计划(40403)
- 大学(40072)
- 期刊
- 济(115456)
- 经济(115456)
- 研究(81665)
- 学报(55225)
- 中国(53721)
- 农(50563)
- 科学(47627)
- 大学(40773)
- 管理(39737)
- 学学(38600)
- 教育(35815)
- 财(35399)
- 农业(34955)
- 技术(23430)
- 融(21678)
- 金融(21678)
- 业经(20215)
- 财经(18538)
- 经济研究(18305)
- 业(17256)
- 科技(16187)
- 经(15704)
- 版(15500)
- 业大(15346)
- 问题(15183)
- 图书(15162)
- 理论(13872)
- 技术经济(13312)
- 实践(12930)
- 践(12930)
共检索到41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易红梅 何婧 张林秀
经济贫困和学习成绩差是导致我国中西部农村贫困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评估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CCT)承诺对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学生高中完成情况的影响。本研究团队向刚上初中的学生承诺,如果他们三年后上高中,就能在高中期间每年获得1500元的现金资助。基于2010—2016年期间对132所学校1892名初一年级贫困生的追踪调查,本文发现只有不到50%的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随机干预试验结果显示,CCT承诺未显著改善贫困学生的高中完成情况。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CCT承诺虽然增加了干预组贫困学生志愿上普高的比例,但是并未显著提高他们的成绩,最终他们未读普高;中职常是大多数学生的次优选择,当读中职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高昂,贫困学生仍然不会读中职。二是一旦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无论是读普高还是读中职,经济因素都不再是他们是否完成学业的首要决定因素。本文建议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学生高中入学的竞争力,并提高高中阶段助学金资助额度,从而保证贫困学生在学业和经济两个方面都有能力上高中并上完高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房连泉
近20年来,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CCT)在发展中国家扶贫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退出机制。来自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退出机制是一个长期战略,其目标不仅仅是"项目退出",更重要的是贫困家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退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部分国家尚未做好准备;在退出战略实施过程中,受益人资格的重新认证和退出后的收入干预措施同样重要;来自发达国家"福利到工作"(WTW)的减贫经验说明,基于就业结果的干预措施更为有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雨萱 鱼敏
为了探索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模式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对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概述,介绍了国内外的现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国开展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成效。结合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在受益人群筛选、条件设置、支付方式选择、监测与评估和基础设施配备方面提出建议,为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模式在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首先假设增加的公共转移支付有两种筹资方式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家庭和企业的直接税,另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间接税,并使用计量估计的微观模拟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评估公共转移支付增加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如果增加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GDP可能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直接税筹资只有很小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直接税筹资的不平等指标下降程度比间接税筹资下降程度大;如果增加1倍的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贫困发生率下降2%,采用间接税筹资方式,贫困发生率下降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首先假设增加的公共转移支付有两种筹资方式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家庭和企业的直接税,另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间接税,并使用计量估计的微观模拟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评估公共转移支付增加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如果增加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GDP可能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直接税筹资只有很小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直接税筹资的不平等指标下降程度比间接税筹资下降程度大;如果增加1倍的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贫困发生率下降2%,采用间接税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志超 李艺菲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将减贫事业的重心转向“相对贫困”。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社区内除自身以外使用移动支付家庭的比重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缓解相对贫困,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相对贫困概率下降约15.2%。机制分析显示,移动支付通过提高金融可及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帮助家庭摆脱相对贫困,使用移动支付有助于灵活就业和自雇佣就业进而帮助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家庭、低教育水平家庭的相对贫困产生更大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应该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家庭金融可及性,降低金融排斥,使得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数字经济福利,以此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解垩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解垩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个体面板调查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估计老年人在消费、健康、未来信心三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检验最低生活保障金,包括新农保养老金、城镇居民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在内的居民养老金对老年人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老年人消费维度剥夺状况均有所改善,健康维度则呈现小幅度的恶化,在信心维度上,城市老年人剥夺状况改善,而农村老年人的剥夺状况持续恶化;农村老年人消费贫困、健康贫困、信心贫困比城市老年人严重;虽然城乡老年人的多维贫困呈现下降态势,但在2012年仍有约35%的老年人存在三个维度中任意一个维度的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垩
文章利用中国农户的微观数据,分析了私人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及福利影响。处理效应模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回归分解的结果显示,私人转移支付具有利他动机,弱势农户更易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的支出、贫困没有影响,而对储蓄有显著正向影响;私人转移支付在缩小接受者和非接受者的福利不平等方面作用微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曦璟 高艳云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宏观上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否会影响到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从多维贫困的研究视角出发,利用CHNS数据库考察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模型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相结合,探究了不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的影响,同时也与收入贫困框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就多维贫困来讲,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高的地区转移支付减贫效应有加强效果;转移支付对收入贫困的改善则不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制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曦璟 高艳云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宏观上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否会影响到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从多维贫困的研究视角出发,利用CHNS数据库考察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模型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相结合,探究了不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的影响,同时也与收入贫困框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就多维贫困来讲,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高的地区转移支付减贫效应有加强效果;转移支付对收入贫困的改善则不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制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吴世艳
研究目标:估计公共转移支付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对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识别出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收到公共转移支付的样本陷入收入贫困概率在样本区间降低的幅度要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120~0.129,陷入多维贫困概率在此期间降低的幅度比其未收到转移支付状况下高出0.019~0.025。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随样本陷入贫困概率提高呈倒"U"形变化。研究创新:提供一种包含离散因变量和离散内生性处理变量的政策评价方法。研究价值:将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纳入同一框架讨论,为完善扶贫政策,促进"可行能力"脱贫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俊峰 陈荣汾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诠释转移支付结构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然后基于2000—2007年县级面板数据,以1993年国家级贫困县划分的政策实验进行模糊断点回归(Fuzzy RD),研究发现:当带宽为80元时,增加1单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能分别带动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增长0.552单位和1.673单位,即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都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但与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影响程度减弱。原因在于,尽管一般性转移支付可以直接增加地方财力,激励公共服务供给,但"支出偏好"和"经济发展逆向激励"会抑制民生性支出增长,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因此,在调整转移支付结构时,应通过优化转移支付目标和资金分配方法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使得转移支付的支出激励效应能够有效转化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燕洪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通过财政资金与贫困治理对象的有效对接,对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发展和转型路径既遵循了转移支付在贫困治理中的一般性逻辑,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贫困治理思想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文章从政府主导性、转移支付资金瞄准性和转移支付目标三个维度,具体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于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思想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从政府主导性来看,随着贫困治理的深入,中央政府在资金分配中由初期的妥协向加强自主性宏观调控转变;从转移支付瞄准性来看,在贫困瞄准单位逐渐下移的背景下,转移支付资金的瞄准机制经历了“区域-县-村户”由面到点的调整路径;从转移支付目标来看,随着贫困理论的不断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以“财力平衡”过渡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长期目标。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不同贫困治理目标下的阶段性调整和适应性改进,进一步引导着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转型、发展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实现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穷志
基于中国转移支付救助贫困的制度背景,构建了PSM分析模型。运用中国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转移支付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但转移支付激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劳动和投资,家庭总收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致富。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以工代赈,加强转移支付在减少贫困中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减贫 PS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