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6)
2023(3729)
2022(2991)
2021(2732)
2020(2004)
2019(4496)
2018(4607)
2017(7528)
2016(4438)
2015(5051)
2014(5230)
2013(4891)
2012(4571)
2011(4118)
2010(4235)
2009(3778)
2008(3812)
2007(3730)
2006(3345)
2005(2982)
作者
(13675)
(11300)
(11099)
(10641)
(7080)
(5517)
(5262)
(4397)
(4373)
(4249)
(3821)
(3799)
(3771)
(3725)
(3679)
(3475)
(3389)
(3317)
(3252)
(3236)
(2905)
(2858)
(2730)
(2719)
(2696)
(2607)
(2555)
(2508)
(2356)
(2296)
学科
(13541)
经济(13524)
管理(12851)
(9757)
(8357)
企业(8357)
(5416)
环境(5214)
中国(4771)
教育(4588)
(4542)
理论(4387)
(4058)
业经(3798)
教学(3588)
方法(3520)
(3407)
(3345)
(3327)
地方(3160)
农业(2930)
(2878)
(2789)
银行(2777)
资源(2712)
(2667)
财务(2657)
财务管理(2637)
(2610)
政治(2600)
机构
学院(62755)
大学(59659)
研究(20044)
(19185)
经济(18497)
管理(17855)
中国(15689)
理学(14293)
科学(14225)
理学院(14086)
管理学(13654)
管理学院(13555)
(12848)
(12127)
(11851)
(10938)
(10543)
业大(9792)
技术(9783)
研究所(9643)
(9586)
农业(9571)
(9528)
中心(9461)
师范(9381)
(8586)
北京(8138)
职业(8008)
财经(7812)
(7338)
基金
项目(36327)
研究(27641)
科学(26586)
基金(22829)
(19956)
国家(19725)
(16565)
科学基金(16076)
社会(15114)
社会科(13937)
社会科学(13931)
教育(13574)
(13083)
编号(12488)
基金项目(11694)
成果(10865)
自然(10222)
自然科(9920)
自然科学(9918)
自然科学基金(9703)
课题(9690)
资助(8917)
重点(8596)
(8531)
(8203)
(7815)
(7526)
项目编号(7279)
创新(7270)
大学(7138)
期刊
(28305)
经济(28305)
研究(18860)
中国(16358)
教育(13243)
学报(12237)
(11783)
(9918)
科学(9029)
大学(8617)
学学(7880)
农业(7599)
管理(7431)
技术(6684)
(5463)
金融(5463)
业经(5118)
职业(4369)
图书(4317)
(4109)
(3999)
经济研究(3848)
财会(3733)
财经(3717)
书馆(3338)
图书馆(3338)
(3260)
论坛(3260)
(3245)
问题(3070)
共检索到102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娜  
有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共同体经济的研究,在"共同福祉"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了共同体经济学,即生态经济学。其在对GDP的考量上,分析了GDP崇拜产生的原因和弊端,提出绿色GDP的观点。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把自然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理论当中,主张扣除自然虚数代价,承认生态福利的概念,最终实现构筑绿色评价体系的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绿色GDP的探讨对当今中国的绿色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娜  
有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共同体经济的研究,在"共同福祉"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了共同体经济学,即生态经济学。其在对GDP的考量上,分析了GDP崇拜产生的原因和弊端,提出绿色GDP的观点。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把自然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理论当中,主张扣除自然虚数代价,承认生态福利的概念,最终实现构筑绿色评价体系的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绿色GDP的探讨对当今中国的绿色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琳  张宜强  
本文在研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时代性与现实性指向,提出针对绿色消费所存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提升、引导绿色消费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建立在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与内生变量清醒认识的现实基础上的观念系统;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生态文明的文化精髓;是强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统一与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益,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宗旨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欢欢  
以绿色经济为研究对象,从其诞生的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启蒙的关联入手,在理解绿色经济的同时,将其理念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进行关联分析,着重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论述,寻求绿色经济实践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发掘并弘扬经典理论的现代价值。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对目前出现的误区进行简要反思,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和改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福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大量基础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都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并快速地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寻找适应我国的发展道路,必须提倡全新的发展理念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具有现实必然性,对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现代化全方位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物质循环再利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在马克思对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过程的论述中,是其绿色发展观呈现出来的一种理论逻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循环过程,因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内在必然性;循环再利用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平衡存在,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循环经济体现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应然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毅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研读经典文献兴趣不足、学习效果欠佳等情况,文章从社会影响、教学方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出现这些情况的问题根源,并提出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新技术手段等途径来提高和改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平  
福建师范大学黄雯博士撰写的《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一书,是一部在马克思文本分析上下了很大功夫的专著。作者对散见于马克思著作、手稿、笔记、书信中有关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作了细心整理、归纳,详细分析了19世纪40年代初、40年代中后期和50年代后马克思的人和自然关系思想,以及马克思是如何由抽象论述转而"把人和自然关系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文章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原假设条件下,通过数学证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成立的;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抽象出新的假定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变化引入到这一理论模型中,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证明,在新的条件下两部类的经济增长关系会呈现出:第一部类增长快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增长快于第一部类和两部类同步增长这三种不同情况。文章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我国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货币流通规律一般会有这样的表述:货币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从而形成通货紧缩。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更不符合实际。西方经济学对物价普遍下降现象的解释也是片面的、肤浅的或错误的。根据《资本论》的论述和物价收缩(即所谓"通货紧缩")的历史事实,现代社会中的物价收缩实际上是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伴生物,是由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及随后的经济低迷引起的,其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因此,物价下降不是经济低迷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面对物价收缩与经济不振不应寄希望于货币刺激,而应静待过剩化解或去产能、去库存,以及通过创新和改善分配推动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媛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三农”发展从“工业和城市偏向”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城乡协同发展的同时突出农业农村重点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比重依然较大,因此农村建设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牟岱所著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例》(人民出版社)一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民生问题探讨方面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步入了世界前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在资源要素大量消耗和污染物任意排放基础上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如何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考验。然而,不乏有一些悲观的言论认为中国比西方国家的环境污染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是不相容的,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以"环保卫士"自居,认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超越国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所谓的"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故意借环境问题来排挤中国,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