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0)
- 2023(5808)
- 2022(4833)
- 2021(4262)
- 2020(3494)
- 2019(7552)
- 2018(7165)
- 2017(13322)
- 2016(7366)
- 2015(7657)
- 2014(7227)
- 2013(7028)
- 2012(6291)
- 2011(5639)
- 2010(5309)
- 2009(4783)
- 2008(4536)
- 2007(3857)
- 2006(3201)
- 2005(2597)
- 学科
- 济(27416)
- 经济(27381)
- 业(20524)
- 管理(19864)
- 企(15075)
- 企业(15075)
- 方法(14283)
- 数学(13265)
- 数学方法(13176)
- 农(8931)
- 财(7366)
- 贸(7051)
- 贸易(7051)
- 易(6901)
- 中国(6864)
- 学(6470)
- 农业(6362)
- 业经(6181)
- 技术(5115)
- 环境(4862)
- 务(4662)
- 财务(4660)
- 财务管理(4656)
- 企业财务(4459)
- 制(4202)
- 产业(4179)
- 地方(3906)
- 划(3881)
- 出(3831)
- 银(3789)
- 机构
- 大学(105171)
- 学院(104335)
- 济(42508)
- 经济(41926)
- 管理(38800)
- 研究(38329)
- 理学(35182)
- 理学院(34774)
- 管理学(34060)
- 管理学院(33906)
- 农(31599)
- 科学(27390)
- 中国(26419)
- 农业(25986)
- 业大(24561)
- 所(21421)
- 京(21382)
- 研究所(20285)
- 农业大学(17585)
- 中心(16857)
- 财(16679)
- 财经(14391)
- 江(14332)
- 业(13813)
- 经济学(13459)
- 经(13389)
- 科学院(13342)
- 省(13198)
- 院(13085)
- 室(12885)
- 基金
- 项目(82211)
- 科学(63688)
- 基金(61721)
- 家(58771)
- 国家(58327)
- 研究(49456)
- 科学基金(48154)
- 自然(34364)
- 自然科(33661)
- 自然科学(33647)
- 社会(33505)
- 基金项目(33232)
- 自然科学基金(33084)
- 省(32249)
- 社会科(31905)
- 社会科学(31897)
- 划(28195)
- 资助(24404)
- 教育(21944)
- 重点(19083)
- 计划(19071)
- 创(17703)
- 部(17628)
- 发(17307)
- 科技(17073)
- 业(16988)
- 科研(16899)
- 创新(16666)
- 编号(16666)
- 农(15447)
共检索到135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琳 张小莉 蒋小芳 王秋君 黄启为 徐阳春 杨兴明 沈其荣
【目的】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化肥氮的最适替代率,为研制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奠定基础。【方法】试验在江苏省常熟市进行,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个氮用量下(0、180、240和270kg·hm-2)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水稻(4007和常优1号)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化学氮肥相比,氮用量为180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5%~30%或氮用量为240kg·hm-2并且有机肥料氮的替代率在10%~20%时,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稻谷产量。两个水稻品种(4007和常优1号)的稻谷产量分别达到8242~10187kg·hm-2和10048~11654kg·...
关键词:
有机肥料氮 化肥氮 替代率 水稻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月 张凯鸣 毛伟 居静 宓文海 赵海涛
为了探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有机氮依次替代10%(Y1W9),20%(Y2W8),30%(Y3W7),40%(Y4W6),50%(Y5W5)无机氮等处理,同时以100%施用无机氮(W100)为对照,连续3 a定位监测稻麦产量、土壤肥力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等氮量替代无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平均轮作年产量增加了0.8%~2.7%;3 a小麦平均产量较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了5.6%~13.2%,水稻平均产量提高了0.2%~14.0%,稻麦轮作总产量平均提高了0.4%~24.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Y4W6和Y5W5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为74.3%和78.8%,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高出了5.6和10.1百分点。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程度。综上所述,有机肥长期替代无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有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20%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最有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高产和土壤肥力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李勇 冉炜 张瑞福 沈标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氮、磷、钾化肥(NPK),3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3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1),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2),1 8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1),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万连杰 何满 李俊杰 田洋 张绩 郑永强 吕强 谢让金 马岩岩 邓烈 易时来
【目的】通过有机肥替代等养分化肥对椪柑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量,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P)、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0%、25%、18%(T1)、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5%、38%、27%(T2)、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20%、51%、36%(T3)、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0%、76%、54%(T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2019—2020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等养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椪柑当年生叶片、花、果等的干物质量积累、产量与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碳排放与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1)两年试验施肥处理的椪柑春、秋梢叶片,花和果实的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类似,即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总体上T1和T2处理更有利于叶片、花和果干物质量的积累。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产量分别较FP处理增加了7.2%—26.4%和2.0%—36.9%;(2)与FP相比,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长了7.4%—9.8%,其他品质指标也有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的效果较好;(3)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较FP分别显著提高了4.6%—12.6%和16.4%—25.1%;(4)与FP相比,有机含量替代处理的土壤碳排放通量平均提高了20.1%、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了13.9%,且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量越小;(5)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为T3、T2、T4、T1、FP、CK。【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T3处理效果最佳,兼顾树体生长发育、土壤良好理化特性和果实优质丰产,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土层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金栋 何勇 朱祝军
【目的】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茄Solanum melongena生产中的作用。【方法】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设置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化肥氮(T_1)和有机肥替代基肥中100%化肥氮(T_2)2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露地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相比ck,处理组土壤pH显著升高(P<0.05),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单果质量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提高(P<0.05),茄外表皮紫红颜色更深;果实中镁和硫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_1综合效果更优。【结论】选择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的化肥可以有效地提高露地茄产量,改良品质,并改善土壤肥力。表9参4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永增 姚海坡 李谦 姚艳荣 吕丽华 吴立勇 翟立超 贾秀领
旨在探索华北地区有机肥替代氮肥的比例,以及替代后产量稳定的生理基础和替代后增喷液态氮肥的效果,以期为该区冬小麦氮肥减量高产高效技术提供依据。2020—2022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田间试验,设置8个处理。T1,不施氮,单施化学磷钾肥;T2,单施化学氮磷钾肥(对照);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处理20%,40%,60%,80%,100%的氮肥;T8,有机肥替代T2处理100%的氮肥+起身期喷施液态氮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率29.5%~66.7%和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较高,与对照相当,该施肥条件下多数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也较高,这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后产量稳定的生理基础。有机肥替代率大于40%小麦品质较高,尤其40%替代率处理的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7.8%,23.5%,9.1%。对照、40%和100%替代率+液态氮肥处理氮效率指标大多表现较优,籽粒吸氮量、氮肥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较高。有机肥替代氮肥能明显增加起身—灌浆期0~80 cm和成熟期0~6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使土壤硝态氮出现表聚现象,替代率越高该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越高;有机肥替代氮肥能明显降低成熟期8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从而降低雨季氮素淋溶风险。综上,40%替代率和100%替代率+液态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品质、氮效率俱佳,效益显著。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氮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久凯 袁亮 温延臣 张水勤 李燕婷 李海燕 赵秉强
【目的】不同类型畜禽有机肥氮素在组分和有效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化肥氮为参考标准,明晰不同畜禽有机肥氮素相对化肥氮的有效性,可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有机无机科学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腐熟风干基猪粪、鸡粪、牛粪及化肥为材料,施氮(N)量均设置6个水平(0、40、80、120、160、200 mg·kg-1干土),采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利用作物吸氮量或产量与化肥施氮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估算3种畜禽有机肥氮素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结果】(1)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40—120 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和猪粪处理对籽粒和生物产量的提升幅度高于鸡粪和牛粪;在160—200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猪粪和鸡粪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牛粪处理。(2)等氮条件下,化肥处理对小麦籽粒/地上部氮吸收量的提升幅度高于有机肥处理;3种有机肥相比,小麦地上部氮吸收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猪粪、鸡粪、牛粪;有机肥处理的氮素回收率随施氮水平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化肥处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不同氮水平下,猪粪、鸡粪和牛粪氮的相对替代当量分别为37.7%—84.2%、23.1%—71.0%、11.3%—34.2%(以小麦籽粒产量为参考指标);49.2%—91.3%、23.3%—78.3%、7.4%—42.2%(地上部生物产量);31.1%—76.3%、19.8%—67.1%、6.0%—35.7%(籽粒吸氮量);以及30.8%—97.1%、19.8%—75.6%、7.8%—43.8%(地上部吸氮量)。畜禽有机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军 赵亚南 陈轩敬 李丹萍 徐春丽 王珂 张跃强 石孝均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8年定位试验,试验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常规施肥(FP)、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的基础上有机肥(鸡粪)氮替代50%化肥氮(MF)、有机肥(鸡粪)氮替代100%化肥氮(OM)。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相比常规施肥(FP)、有机肥氮替代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延臣 张曰东 袁亮 李伟 李燕青 林治安 赵秉强
【目的】通过连续3年定位监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探究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商品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开始于2011年,于山东禹城设置3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T1);单施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T3)(氮、磷和钾替代比例分别为11.3%、13.7%和58.8%)。于2011—2014年连续3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1)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冬小麦和夏玉米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7 700和9 175 kg·hm~(~(-2)),与当地栽培条件下高产水平相当,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2)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未表现出显著影响。(3)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3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9.5%、土壤全氮提高了12.3%,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结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保证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作物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静 李青松 杨艳霞 王德新 韩燕来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施用化肥,在玉米吐丝期测定玉米抗倒伏相关表观性状、力学指标,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测定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T0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吐丝期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度及穗位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第3、4、5节间直径、节间干物质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压碎强度和抗倒指数增加;T60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指数;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以T60处理的含量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T60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5.61%。可见,前茬有机肥替代化肥氮能够提高后茬玉米的抗倒伏性及产量,以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抗倒伏性 化肥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立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吴梅 李潮海 杨青华 张学林
【目的】明确大田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_2O和CO_2)排放及其增温潜势的影响,为稳定作物产量、减少化肥投入、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和2019年大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不施肥(CK)为对照,比较等氮量条件下常规单施化肥(NPK)、有机肥替代30%(化学肥料180 kg N·hm~(-2)+有机肥90 kg N·hm~(-2),NPKM30)、有机肥替代50%(化学肥料135 kg N·hm~(-2)+有机肥135 kg N·hm~(-2),NPKM50)对夏玉米生育期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并估算玉米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农业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结果】等氮量条件下NPK、NPKM30和NPKM50处理间的玉米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N_2O排放通量呈动态变化,且3个施肥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高于对照。与NPK相比,NPKM30处理两年N_2O累积排放量均值增加5.22%,而NPKM50处理降低7.92%。玉米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占土壤全氮的12.91?—18.74?。3个施肥处理间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幅为74.53—367.04 mg·m~(-2)·h~(-1)。施肥显著增加CO_2累积排放量,与NPK相比,NPKM30和NPKM50处理两年CO_2累积排放量均值分别增加0.91%和5.79%;GWP分别增加2.07%和2.10%。与NPK处理相比,NPKM30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和单位产量碳足迹降低2.46%和1.43%,而NPKM50处理增加3.37%和1.43%。【结论】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增加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但能够保持玉米产量稳定,同时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单位产量碳足迹,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生态效益,有机肥替代30%(NPKM30)是实现玉米稳产减肥减排较为理想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静 李青松 杨艳霞 王德新 韩燕来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施用化肥,在玉米吐丝期测定玉米抗倒伏相关表观性状、力学指标,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测定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T0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吐丝期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度及穗位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第3、4、5节间直径、节间干物质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压碎强度和抗倒指数增加;T60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指数;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以T60处理的含量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T60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5.61%。可见,前茬有机肥替代化肥氮能够提高后茬玉米的抗倒伏性及产量,以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抗倒伏性 化肥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任依 姜培坤 鲁长根 邵建均 周雪娥 陈俊辉
【目的】探究炭基肥施用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和新型肥料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嘉湖平原典型稻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土壤为青紫泥稻田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CF)、炭基肥(BF)及有机肥替代50%化肥(OF),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钾投入量一致。处理开始于2019年6月,于2019年11月水稻Oryza sativa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组分质量分数、细菌、真菌和古菌丰度及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结果】与CF处理相比,BF和OF处理对土壤pH、总碳、易氧化态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而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与ck相比,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164%)、细菌16S rRNA(35%)和真菌18S rRNA基因拷贝数(98%)及真菌/细菌比(50%),而BF处理对上述指标无影响。3种施肥处理对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均无影响,而BF和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α-葡萄糖苷酶(111%和136%)、纤维二糖苷酶(77%和1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109%和177%)和酸性磷酸酶(97%和199%)活性,OF处理平均提高幅度高于BF处理。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和氮、真菌丰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相比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和炭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丰度,对促进稻田土壤养分周转具有重要意义。图2表3参33
关键词:
有机肥 炭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杰 马腾飞 边洋 帕尔哈提·买买提 娄善伟 吐尔逊江·买买提 何红 张鹏忠
【目的】探明有机液体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21—2022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单施常规化肥(纯N 330 kg/hm~(2)、P_(2)O_(5) 180 kg/hm~(2)、K_(2)O 120 kg/hm~(2))(CF),60%常规化肥+225 L/hm~(2)海藻酸原液+150 L/hm~(2)利果浓缩液(LF1),60%常规化肥+450 L/hm~(2)海藻酸原液+300 L/hm~(2)利果浓缩液(LF2),60%常规化肥+675 L/hm~(2)海藻酸原液+450 L/hm~(2)利果浓缩液(LF3),60%常规化肥+900 L/hm~(2)海藻酸原液+600 L/hm~(2)利果浓缩液(LF4)5个处理。【结果】干物质累积量和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长速率LF3较CF低2.99%,LF4较CF高7.34%。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除蕾期外,叶面积指数LF1和LF2显著低于CF,LF3与CF无显著变化,LF4显著高于CF;SPAD值LF1和LF2显著低于CF,LF3、LF4与CF无显著差异。花铃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胞间隙CO_(2)浓度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随液体肥用量增加而增加,LF1、LF2显著低于CF,LF3、LF4与CF无显著差异,各处理LF1、LF2、LF3、LF4和CF籽棉产量分别为6012.5、6528.5、7274.5、7568.5和7383 kg/hm~(2)。纤维长度、强度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LF3、LF4与CF无显著差异。马克隆值随液体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除LF1与CF差异显著外,其他与CF无显著变化。【结论】适量的液体肥替代部分常规化肥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发育,适当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本研究中综合考虑各指标LF3为最佳处理。
关键词:
液体肥 棉花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革 焦晓燕 郭珺 王劲松 武爱莲 王媛 董二伟 韩雄
为控制设施蔬菜管理体系中有机肥用量、降低设施土壤氮磷负荷、减少设施氮磷面源污染风险,以研究区域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为对照处理(FP),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减施50%为有机肥减量处理(FP-M),在有机肥减量处理基础上,利用夏季揭棚休闲季种植饲草玉米(FP-M+C)、饲草高粱(FP-M+S)和草黑豆(FP-M+L),且在下茬蔬菜定植前将其原位还田作为填闲处理,采用原位收集淋洗液的方法,通过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填闲作物替代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磷淋洗量、有机质含量及其剖面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处理(FP)相比,有机肥减量(FP-M)及其填闲饲草玉米(FP-M+C)、饲草高粱(FP-M+S)和草黑豆处理(FP-M+L)对蔬菜产量无显著影响,FP-M+C和FP-M+S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FP处理相比,FP-M、FP-M+C、FP-M+S和FP-M+L处理在设施休闲季总氮淋洗量最高降幅分别为13.9%,59.5%,65.4%和54.5%,在蔬菜生长季最高降幅分别达38.3%,48.5%,39.0%和24.0%;与FP处理相比,FP-M、FP-M+C、FP-M+S和FP-M+L处理在设施休闲季总磷淋洗量最高降幅分别为42.3%,53.9%,45.4%和49.1%,在蔬菜生长季最高降幅达37.7%,33.8%,27.7%和26.3%;与FP处理相比,FP-M、FP-M+C、FP-M+S和FP-M+L处理显著降低了80~200 cm土层硝态氮(NO_3~--N)和20~80 cm土层有效磷(Olsen-P)含量。利用设施休闲季种植填闲作物并将其原位还田,不仅能提升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替代有机肥效果,而且可降低土壤氮磷淋洗、减少设施蔬菜氮磷面源污染风险。
关键词:
填闲作物 有机肥 设施土壤 氮磷淋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