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9)
- 2023(3265)
- 2022(2648)
- 2021(2425)
- 2020(2040)
- 2019(4687)
- 2018(4621)
- 2017(7932)
- 2016(4733)
- 2015(5339)
- 2014(5390)
- 2013(5333)
- 2012(5021)
- 2011(4514)
- 2010(4539)
- 2009(4189)
- 2008(4264)
- 2007(4023)
- 2006(3617)
- 2005(2890)
- 学科
- 济(16318)
- 经济(16311)
- 管理(9368)
- 学(8419)
- 土地(7973)
- 业(6930)
- 农(5874)
- 中国(5370)
- 企(5191)
- 企业(5191)
- 地方(5068)
- 方法(4421)
- 业经(3927)
- 壤(3809)
- 土壤(3796)
- 经济学(3759)
- 农业(3700)
- 数学(3426)
- 数学方法(3356)
- 问题(3315)
- 环境(3181)
- 和(3125)
- 发(3029)
- 财(2802)
- 理论(2760)
- 制(2603)
- 及其(2571)
- 教育(2438)
- 城市(2387)
- 资源(2292)
- 机构
- 学院(63804)
- 大学(62660)
- 研究(27610)
- 科学(21571)
- 农(21566)
- 中国(20682)
- 管理(19305)
- 济(18171)
- 经济(17593)
- 农业(17387)
- 所(15919)
- 业大(15866)
- 京(15735)
- 理学(15622)
- 理学院(15333)
- 研究所(14843)
- 管理学(14758)
- 管理学院(14660)
- 省(12774)
- 中心(12510)
- 江(12118)
- 农业大学(11272)
- 院(11086)
- 资源(10605)
- 室(10489)
- 技术(9822)
- 科学院(9749)
- 北京(9704)
- 实验(9393)
- 业(9189)
- 基金
- 项目(46113)
- 科学(33141)
- 家(29968)
- 基金(29905)
- 国家(29734)
- 研究(29226)
- 科学基金(22364)
- 省(19733)
- 划(17470)
- 自然(16693)
- 自然科(16181)
- 自然科学(16171)
- 自然科学基金(15830)
- 基金项目(15827)
- 社会(15182)
- 社会科(14127)
- 社会科学(14124)
- 教育(13087)
- 重点(11956)
- 科技(11950)
- 资助(11913)
- 编号(11631)
- 计划(11584)
- 发(10621)
- 课题(9954)
- 农(9575)
- 成果(9547)
- 科研(9484)
- 创(9090)
- 部(8905)
共检索到10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中友 吴家龙 刘青 杨淇钧 戴军
为研究短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壤肥力修复作用,以类芦为研究对象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和对照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大(P<0.001);施蚓粪和牛粪处理,类芦干质量、株高、分蘖数、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均直径以及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施化肥和对照处理(P<0.05);单施化肥抑制了类芦生长,类芦生长特征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都较对照差;施牛粪和施经蚯蚓处理牛粪产生的蚓粪对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云梅 肖厚军 赵欢 秦松 芶久兰 赵堂甫 胡岗 赵伦学 何成兴 张萌 魏全全
【目的】探究覆膜栽培下不同水平商品有机肥替代20%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促进贵州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以"靖丰8号"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化肥(处理1,CK)、减量20%氮肥+商品有机肥3000 kg/hm~2(处理2)、减量20%氮肥+商品有机肥4500 kg/hm~2(处理3)的大田覆膜玉米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春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生物性状、养分积累及土壤的肥力效应。【结果】春玉米产量以处理3最高,较处理1增产6.83%,增产达显著水平;各处理玉米穗长、穗行数和秃尖差异不显著,处理3玉米穗粗最粗(54.46 mm)、秃尖最短(0.83 cm)、行粒数最多(40粒);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高以处理2最优,显著优于其余处理;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以处理2最大,较处理1分别提高3.33%、3.06%和1.50%,较处理3分别提高5.54%、6.93%和3.70%;处理3较其他处理土壤pH最大、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结论】商品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提升玉米产量,同时可起到改土培肥的作用;商品有机肥3000 kg/hm~2替代20%化肥氮,玉米基本可实现稳产;商品有机肥4500 kg/hm~2替代20%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增产效果最佳,产量构成较优,土壤酸性改良、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提升效果均最佳。故贵州玉米生产中替代20%化肥氮的商品有机肥推荐用量为4500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延臣 张曰东 袁亮 李伟 李燕青 林治安 赵秉强
【目的】通过连续3年定位监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探究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商品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开始于2011年,于山东禹城设置3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T1);单施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T3)(氮、磷和钾替代比例分别为11.3%、13.7%和58.8%)。于2011—2014年连续3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1)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后,冬小麦和夏玉米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7 700和9 175 kg·hm~(~(-2)),与当地栽培条件下高产水平相当,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2)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未表现出显著影响。(3)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3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9.5%、土壤全氮提高了12.3%,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结论】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保证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作物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月 张凯鸣 毛伟 居静 宓文海 赵海涛
为了探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有机氮依次替代10%(Y1W9),20%(Y2W8),30%(Y3W7),40%(Y4W6),50%(Y5W5)无机氮等处理,同时以100%施用无机氮(W100)为对照,连续3 a定位监测稻麦产量、土壤肥力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等氮量替代无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平均轮作年产量增加了0.8%~2.7%;3 a小麦平均产量较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了5.6%~13.2%,水稻平均产量提高了0.2%~14.0%,稻麦轮作总产量平均提高了0.4%~24.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Y4W6和Y5W5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为74.3%和78.8%,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高出了5.6和10.1百分点。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程度。综上所述,有机肥长期替代无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有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20%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最有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高产和土壤肥力提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方可 张世文 梁玉伟 王维瑞 张蕾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的影响及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堆肥过程与施肥过程相结合,通过2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H,对照)。腐熟度70%有机肥(GI70)、腐熟度100%有机肥(GI100)共3个处理,测定堆肥完成后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养分差异,对施用有机肥后麦玉两季轮作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小麦、玉米产量进行测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堆肥结束时,与有机肥GI70处理相比,有机肥GI100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水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GI100有机质含量为GI70的2.90倍,GI100全氮含量为GI70处理的1.37倍,GI100全钾含量为GI70的1.77倍,GI100处理含水率为GI70处理的1.68倍,且有机肥GI00处理比有机肥GI70处理的清洁度更好。小麦第1季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均高于CK-H处理,玉米第1季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第1季小麦、玉米收获期呈下降趋势;小麦、玉米第2季收获期类似,有机肥处理组均高于CK-H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低于CK-H处理。小麦-玉米轮作第1年,GI100、GI70处理小麦分别增产17.00%、9.90%,玉米分别增产11.97%、1.41%。小麦-玉米轮作第2年,小麦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2.89%、9.59%,玉米季GI100、GI70处理产量分别增产19.44%、17.1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对麦玉轮作系统土壤、作物产量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0.94)、0.13(0.40)、-0.32(-0.61)。【结论】施用较高腐熟度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机肥的肥力指标、技术指标、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可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腐熟度 麦玉轮作 土壤肥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晓丽 贾志宽 肖恩时 韩清芳 聂俊峰 杨宝平 侯贤青 卫婷 高飞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不同种类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渭北旱塬进行连续2年(2007-2009年)的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秸秆(9 000,6 000 kg/hm2)和厩肥(22 500,11 250 kg/hm2)后,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2008年,20~40 cm土层,各有机培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幅为26.87%~33.49%,且差异显著;各有机培肥处理2年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40和0~20 cm土层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009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20,2...
关键词:
有机培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以3年生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一个不施肥对照,运用当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土壤养分和生物指标讨论了施肥对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印楝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差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单施氮肥(处理1、处理2、处理3)和混合施肥(处理7、处理8、处理9)的当年胸径生长量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而当年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合理施肥不仅可改善土壤酸碱性和土壤微环境,增强土壤酶活性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治印楝人工林地力衰退;(3)不同施肥处理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氮、...
关键词:
印楝 干热河谷 土壤肥力 因子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杰 牛素贞 刘进平 宋勤飞
为提高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对贵州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5.31,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29 g/kg,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98 g/kg和174.67 mg/kg,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但缺乏有效养分磷和钾,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少。其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00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51.67 mg/kg,最小值为20 mg/kg,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Ⅵ级很缺乏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45.55%,速效钾含量变异系...
关键词:
贵州 有机茶园 土壤肥力 养分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旭 王慧达 王卓 刘建国 孙婉怡 韩梅 白洪志
将大豆根瘤菌R12、解磷菌S7、解钾菌C1制作复合菌剂,并进行包埋和草炭吸附处理。以大豆作为试验作物,在大豆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的生长与土壤肥力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包埋菌剂与对照相比,植物株高、干重、根瘤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16.64%、79.41%、40.83%和18.59%。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测定表明:包埋菌剂与对照相比,鼓粒期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增加68.81%、196.15%和21.05%,成熟期分别增加59.31%、145.45%和20.00%。包埋菌剂与空白对照相比鼓粒期植物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71.02%、50.00%和32.61%,成熟期分别增加67.63%、41.66...
关键词:
复合菌剂 固定化 大豆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陈礼光 邱尔发
本文对毛竹林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胸径与土壤理化性质、竹叶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 ,分别得出 3个较为理想的回归模型 ,对指导竹林生产经营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毛竹 土壤肥力 林分生长 相关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建芬
土地复垦在20世纪50年代末称为"造地复田",新时代的土地复垦内涵已变得非常丰富,但时至今日,人们研究和关注最多的还是矿区土地复垦。而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栗漾 鲜骏仁 刘静静
【目的】揭示土地整治初期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变化,为都市区土地整治和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传统农田和整治初期高标准农田土壤表层样品采集与测试,在分析土壤容重、颗粒组成、含水率、孔隙率等土壤物理性状和pH、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化学指标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Nemero)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土壤肥力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揭示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都市区土地整治对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但会显著降低土壤表层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全磷含量(P<0.05);土地整治后,耕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17±0.57,且土壤肥力等级以Ⅲ级为主;土壤磷素是影响土地整治初期耕地土壤肥力提升主要限制因子。【结论】土地整治初期,都市区耕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肥力有降低趋势,在土地整治初期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培肥是提升都市区土地生产力的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姝婧 王利娜 孙佳 杨智鹏 赵文 刘丰鸣 万胜 黄瑶 张国林 王磊 李建贵
【目的】通过对新疆骏枣园施用2种不同剂量的外源有机碳,探讨更适合改良土壤的外加碳源以及确定较为适宜的剂量,为改善枣园土壤环境和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生物炭与木本泥炭分别配施有机肥,与耕层(0~20 cm)混匀。其中,生物炭用量为0、5、10、20、40 t·hm-2,木本泥炭用量为5、10、20、30 t·hm-2。于枣树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枣树整个生长发育期,除土壤pH值呈现降低的趋势外,土壤肥力随2种外源有机碳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酶活性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木本泥炭施用量的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在施外源有机碳1 a后,土壤pH值较CK降低了0.84%~2.39%;土壤速效磷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33.18%~143.96%、85.81%~483.83%和12.37%~125.09%;除W1外,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了5.73%~161.21%;除B4外,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分别较CK增加了22.94%~181.00%和1.87%~27.16%,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降低3.89%~24.82%;除B1和B4外,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了35.64%~59.82%。2种外源有机碳均可以起到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总体而言,木本泥炭的作用效果更好。【结论】施用20 t·hm-2木本泥炭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现最优。但5 t·hm-2与20 t·hm-2木本泥炭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效果差距较小,因此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成本,建议施用5 t·hm-2木本泥炭。
关键词:
外源有机碳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骏枣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顺贵 吕贻忠 成春彦
土壤肥力(又称地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土壤肥力为题,综述了几种对土壤肥力概念的认识观,肥力的变异性和评判方法比较。从而,为深入开展土壤肥力研究及培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肥力评判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