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2)
2023(5168)
2022(4683)
2021(4246)
2020(3943)
2019(9348)
2018(9367)
2017(18010)
2016(10349)
2015(11867)
2014(12186)
2013(12264)
2012(11753)
2011(10703)
2010(10754)
2009(10194)
2008(10348)
2007(9576)
2006(8011)
2005(7121)
作者
(33640)
(28595)
(28260)
(26936)
(17691)
(13846)
(13009)
(11328)
(10473)
(10047)
(9674)
(9415)
(9295)
(8998)
(8970)
(8934)
(8934)
(8412)
(8227)
(8136)
(7420)
(7072)
(6940)
(6579)
(6434)
(6412)
(6330)
(6282)
(5845)
(5836)
学科
(44347)
经济(44310)
(26677)
管理(26298)
方法(23969)
数学(21669)
数学方法(21490)
(20593)
企业(20593)
(12628)
(11142)
(10695)
中国(10041)
地方(8663)
(8553)
贸易(8553)
农业(8307)
(8290)
业经(7823)
(7463)
(6860)
财务(6847)
财务管理(6823)
(6820)
企业财务(6419)
(6024)
银行(5989)
环境(5944)
理论(5834)
(5793)
机构
大学(157227)
学院(156383)
(62232)
经济(60878)
管理(57009)
研究(54960)
理学(49358)
理学院(48756)
管理学(47812)
管理学院(47530)
中国(39741)
科学(37463)
(36517)
(33349)
(30386)
农业(29593)
业大(29178)
研究所(28073)
(27447)
中心(25398)
(23965)
财经(22264)
北京(20743)
(20108)
(19873)
师范(19583)
经济学(19484)
农业大学(19352)
(18827)
(18734)
基金
项目(105202)
科学(80003)
基金(74663)
研究(71014)
(67732)
国家(67213)
科学基金(54874)
社会(43064)
(42071)
社会科(40745)
社会科学(40727)
基金项目(40085)
自然(37387)
自然科(36497)
自然科学(36479)
(36159)
自然科学基金(35801)
教育(33047)
资助(31326)
编号(28750)
重点(24634)
成果(23391)
(23235)
(22994)
计划(22089)
(21330)
科研(21133)
科技(20171)
创新(20079)
课题(20006)
期刊
(64745)
经济(64745)
研究(40683)
(32707)
学报(32318)
中国(27592)
科学(26495)
大学(22455)
(22078)
农业(21838)
学学(21452)
管理(17709)
教育(13337)
技术(12908)
(12559)
(11656)
金融(11656)
财经(11026)
业经(10590)
经济研究(10410)
(9442)
问题(9248)
(9110)
技术经济(8370)
业大(8307)
统计(7918)
理论(7527)
科技(7466)
商业(7349)
(7270)
共检索到220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耀雄  崔新卫  龙世平  范海珊  彭福元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牛粪、猪粪和鸡粪等为堆肥的主要原料,在协调所有处理的碳氮比相同和添加EM菌液的条件下进行堆肥试验,分析有机物料的不同配比在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 H、EC、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处理堆肥前后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牛粪—鸡粪—谷壳处理的升温最快,高温阶段温度基本上维持在70℃上下,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最大为22.8%,而猪粪—食用菌渣—鸡粪处理的高温阶段温度低于65℃,氮素损失率最小为3.47%,发芽指数在堆肥进行20 d就达到了52%,堆肥腐熟快于其他处理,但是在堆肥32 d后,所有处理的p H在7.7-8.5之间,满足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云鹏  马倩  黄明慧  颜雅欣  严正娟  王辛龙  
【目的】为我国城乡有机垃圾的养分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堆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餐厨垃圾(FW)、园林废弃物(GW)、鸡粪(ChM)和牛粪(CaM)为主要原料的4种堆肥,采用Hedley连续浸提磷分级、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不同有机垃圾堆肥的碳磷特征。【结果】4种堆肥的磷素含量和组成,有机碳含量、组成和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粪肥堆肥全磷和活性态磷的含量明显高于植物源有机垃圾堆肥(FW和GW),其中ChM堆肥水提取磷(H_(2)O-P)含量最高,CaM堆肥NaHCO_(3)提取磷(NaHCO_(3)-P)含量最高。FW堆肥总有机碳高、但腐殖化系数低(胡敏酸碳/富里酸碳=0.09),水溶性有机碳、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活性碳含量最高,芳构化程度较低、含有更多的羧酸和多糖结构,热稳定性最差。GW堆肥易氧化有机碳和腐殖酸碳含量最高,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高。粪肥堆肥的腐殖酸碳含量低、水溶性碳含量较高,ChM堆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有机酸种类丰富,CaM堆肥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和草酸,两种堆肥芳构化程度和热稳定性相近,且居于FW和GW之间。【结论】粪肥堆肥磷含量高、活性碳含量较高,可作为良好的磷源全部或部分替代化肥;餐厨垃圾堆肥磷素含量低,但高活性有机碳含量高,可以发挥以碳促磷作用,提高磷肥有效性;园林废弃物堆肥磷含量低,稳定态有机碳含量高,长期而言,可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通过不同碳磷特征堆肥间及其与化肥的合理配施,可实现碳磷协同和磷养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伟  周晓芬  杨军芳  陈江玉  王素英  赵志兰  
以鸡粪和锯末不同质量比混合堆肥,通过调节水分和加入过磷酸钙和石灰,研究了腐熟过程中发酵参数对堆肥温度、水分、pH、C/N和植物养分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3 d堆肥期间,堆肥高温期维持时间长,50℃以上累计达20 d;含水量和C/N持续下降,C/N各处理下降幅度不同,T值小于0.6的处理仅处理4、处理5、处理6;pH值先升后降,53 d后趋于稳定,接近7左右;全磷和速效磷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幅最大的均为处理5;全钾和速效钾则先降后升,处理5的含量和增幅均最大。综合各因素来看,处理5的物料配比较适合本地区鸡粪高温堆肥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洪颜  李杰  刘晶晶  赵野  王小芬  崔宗均  
为评价沼液作为堆肥含氮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开发沼液的处理应用技术,本研究以牛粪树叶堆肥为对照,沼液和树叶混合堆制发酵,探讨其发酵进程中主要酶活性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沼液堆肥和牛粪堆肥在50℃以上的高温持续35d以上,且沼液堆肥持续50℃以上的高温期比牛粪堆肥缩短了8d。沼液堆肥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都是随堆肥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30天(为25.9U/mL)和第45天(为0.15U/mL),脲酶活性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第6天时NH3-N达到最高值4.2mg/(g.24h),第45天时NH3-N达到最低值1.02mg/(g.24h);而牛粪堆肥的β-葡萄糖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毅青  吴根义  许振成  邵继海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60、90、120 mg/L(分别记为CK、T1、T2、T3、T4、T5)。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色素含量和藻毒素含量,研究DOM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aeruginosa F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亮  刘存寿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将采集到的土样分别与木屑、棉花、小麦秸秆按9∶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以土样中不添加有机物料为对照(CK),各处理中均加入EM菌剂,在25~30℃下堆放180d,且每7d翻堆1次。试验结束后,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中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处理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采用干筛法与湿筛法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并计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数。【结果】与CK相比,3种有机物料均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和CEC。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军  张增强  贾程  张学政  
【目的】研究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为提高污泥堆肥质量及正确评价污泥堆肥的肥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城市污泥和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1调理剂为小麦秸秆糠(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娟  霍培书  程旭艳  尚晓瑛  李季  王小兰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物料C/N为15、25和40时对鸡粪锯末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碳素、氮素和碳氮比等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鸡粪锯末的不同配比对碳素和氮素转化的影响,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鸡粪与锯末在C/N=25时达到的温度最高为66℃,达到最高温度所需最短时间为3d,C/N=15的处理次之。2)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pH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量均有所降低。T2和T3处理全氮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T1处理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堆肥结束时,T1处理全氮含量有所降低。T1、T2和T3处理的C/...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李素艳  孙向阳  龚小强  余克非  蔡琳琳  
为探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混合堆肥最佳配比,采用‘大平2号’蚯蚓Eisenia fetida ‘Daping 2’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进行混合堆肥处理,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设5个处理[园林废弃物+蘑菇渣(干质量比)]:A1(100%+0%), A2(75%+25%), A3(50%+50%), A4(25%+75%)和A5(0%+100%),进行11周堆肥。对堆肥过程不同处理中,成熟蚯蚓数量、成熟蚯蚓质量、蚯蚓幼苗数量以及蚯蚓卵数量和堆肥前后材料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利用种子发芽实验研究堆肥效果。结果表明:A2和A3处理的蚯蚓生长和繁殖优于其他处理; A3和A4处理的堆肥养分(钾、铜和锌)增加率显著高于(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霞  罗友进  程玥晴  谢永红  
【目的】中药渣富含纤维素、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等,是制作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对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中药渣有机肥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混合药液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3种高纤维素腐熟速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SM、TEM、TSEM),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情况,为中药渣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过程中温度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兵  刘大会  朱端卫  
分别以木屑、泥炭及水葫芦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 ,制作有机堆肥 ,研究了 3种堆肥体系在堆制过程中温度、pH、C/N和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整个堆肥制作中 ,猪粪 +泥炭及猪粪 +水葫芦处理堆制温度较高 ,水分损失较快 ,4 0℃以上分别维持 2 7d、2 0d ,猪粪 +木屑处理发酵时间最长 ,4 0℃以上维持 4 5d ;除猪粪 +泥炭处理pH略有下降外 ,其余各处理 pH均有所上升 ,其中猪粪 +水葫芦处理上升幅度最大 ,达 1.5个单位 ;C/N基本呈现出下降的规律。堆制过程中 ,全碳含量随着堆肥进程下降 ;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除速效氮和速效氮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杨波  王洪媛  翟丽梅  雷秋良  武淑霞  任天志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下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剖面土壤碳氮库容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农业部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平台,分别在长达11年和27年的2个不同施肥年限试验区采集4个施肥处理,即氮磷钾(NPK)、氮磷钾+22.5 t·hm~(-2)有机肥(NPKM)、氮磷钾+33.75 t·hm~(-2)有机肥(NPK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碳氮库容剖面分布特征。【结果】(1)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强。与NPK处理相比,施肥11年限的NPKM、NPKM+和NPKS处理分别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为18.6%、15.8%、3.5%和39%、42%、35%;而27年的各施肥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产幅度分别为41%、51.5%、23%和31%、33%、58%。(2)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持续提升土壤碳、氮库容。连续施肥11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5—114 Mg·hm~(-2)、2.2—9.0 Mg·hm~(-2);而27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9—146 Mg·hm~(-2)、2.5—12.1 Mg·hm~(-2)。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不同施肥年限中土壤碳、氮库容均表现为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均在80 cm处达到峰值。在80 cm土层峰值处,27年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M+、NPKS土壤碳库和氮库分别为102、128、146、123 Mg·hm~(-2)和8.3、9.7、12.1、9.1 Mg·hm~(-2),而11年施肥年限内各处理土壤碳、氮库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和NPK相比,不同年限中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降低了不同土层的土壤碳氮比。同时,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比越稳定。(3)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各处理土壤累积碳、氮库均呈现增加趋势。连续施肥11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5.2%、11.2%、9.2%和21.2%、26.6%、38.8%;连续施肥27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26.3%、41.1%、21.8%和26.2%、44.9%、4.0%,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累积碳库容的提升高于秸秆还田的趋势愈加明显,而对土壤累积氮库容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结论】在氮磷钾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会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碳氮库容、提升土壤肥力,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同时,施用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碳库的增强效应强于秸秆还田,而对氮库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尧  韩晓增  宋春  李海波  
【目的】阐明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对黑土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肥力的施肥模式。【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区上进行了6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提取以及室内作物栽培试验,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生产力的变化。【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6年单施化肥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以及轻组有机碳(LFOC)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存在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陈波浪  孙霞  盛建东  
在田间条件下,利用CIRAS-2型光合仪对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库尔勒香梨膨果期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呈双谷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则呈单谷型。施用有机物料对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都有显著影响。土壤中施入生物黑炭和羊粪都能提高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蒙亚  李忠佩  刘明  刘满强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混合后的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和生化性状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有机物料组合或配比以达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为农田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水稻秸秆、花生秸秆和猪粪3种有机物料,设置水稻秸秆(S)、花生秸秆(H)、猪粪(Z)、水稻秸秆+花生秸秆(SH,质量比1﹕1)、水稻秸秆+猪粪(SZ,1﹕1)、花生秸秆+猪粪(HZ,1﹕1)、水稻秸秆+花生秸秆+猪粪(SHZ,1﹕1﹕1)、水稻秸秆+花生秸秆(7S3H,7﹕3)和水稻秸秆+花生秸秆(3S7H,3﹕7)以及对照(CK,不添加物料)10个处理。按土重1%的添加量加入到土壤里,培养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