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6)
- 2023(15302)
- 2022(12860)
- 2021(11830)
- 2020(10387)
- 2019(23683)
- 2018(23481)
- 2017(45999)
- 2016(24652)
- 2015(27699)
- 2014(27606)
- 2013(27516)
- 2012(25198)
- 2011(22563)
- 2010(22616)
- 2009(21539)
- 2008(21571)
- 2007(19621)
- 2006(17103)
- 2005(15115)
- 学科
- 济(111929)
- 经济(111808)
- 业(102482)
- 管理(84822)
- 企(84463)
- 企业(84463)
- 方法(55581)
- 农(48148)
- 数学(46568)
- 数学方法(46098)
- 财(33963)
- 业经(32869)
- 农业(31765)
- 中国(24620)
- 务(24619)
- 财务(24574)
- 财务管理(24528)
- 企业财务(23316)
- 制(21671)
- 贸(20106)
- 贸易(20100)
- 技术(19902)
- 易(19565)
- 地方(18596)
- 和(18185)
- 划(18164)
- 环境(17732)
- 策(17655)
- 学(17536)
- 理论(17436)
- 机构
- 学院(364980)
- 大学(357554)
- 济(155725)
- 经济(152835)
- 管理(151038)
- 理学(130991)
- 理学院(129818)
- 管理学(127903)
- 管理学院(127253)
- 研究(109712)
- 中国(88113)
- 京(72671)
- 财(70737)
- 农(70672)
- 科学(65811)
- 财经(57201)
- 业大(56237)
- 江(55229)
- 农业(54543)
- 所(54513)
- 中心(53843)
- 经(51957)
- 研究所(49075)
- 经济学(47159)
- 北京(44463)
- 州(43420)
- 经济学院(42964)
- 经济管理(42416)
- 财经大学(42038)
- 范(42019)
- 基金
- 项目(242711)
- 科学(193568)
- 基金(179365)
- 研究(177214)
- 家(154409)
- 国家(153029)
- 科学基金(134340)
- 社会(115846)
- 社会科(109748)
- 社会科学(109715)
- 省(96084)
- 基金项目(95379)
- 自然(87000)
- 自然科(85051)
- 自然科学(85028)
- 自然科学基金(83577)
- 教育(80395)
- 划(78759)
- 资助(73109)
- 编号(72015)
- 成果(55793)
- 部(54370)
- 重点(53335)
- 创(52642)
- 发(51896)
- 创新(48631)
- 国家社会(48177)
- 业(48047)
- 课题(47252)
- 教育部(46991)
- 期刊
- 济(172315)
- 经济(172315)
- 研究(97429)
- 农(69744)
- 中国(63028)
- 财(58282)
- 管理(55404)
- 学报(51546)
- 科学(50440)
- 农业(47136)
- 大学(40443)
- 学学(38871)
- 融(34649)
- 金融(34649)
- 业经(34385)
- 技术(33805)
- 财经(28579)
- 教育(26204)
- 经济研究(25517)
- 业(25427)
- 经(24488)
- 问题(23717)
- 技术经济(21163)
- 统计(19012)
- 版(18134)
- 商业(17838)
- 策(17770)
- 世界(17595)
- 财会(17558)
- 现代(16914)
共检索到525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新民
农户进行有机生产比常规生产付出较多成本而获得较低产量,但有机农业生产存在环境效益,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中享受到部分环境变化带来的效益,而其自身获得环境效益不足弥补为此产生的产量降低和多付出的成本,有机生产存在正外部效应。因此,有机生产只有通过产品溢价或政府补贴才能实现持续生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鑫 孙维祺 任金政
本文基于全国2019年5 717个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PSM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探究农业生产外包服务选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较高比例的种粮农户选择了生产外包服务,采纳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的程度相对较高。从作物品类来看,水稻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玉米的外包服务,而小麦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服务的选择能够显著提升粮农的家庭总收入、种植性收入和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其对营农收入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2)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收割环节外包所产生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防治环节外包;而播种环节外包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3)生产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外包服务的增收空间有限;从粮农组群差异性来看,外包服务的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及粮食耕种面积越大的种植农户,外包服务所产生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农业生产外包服务 农户收入 PSM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利国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江西省2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显著影响农户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种植面积、是否参加过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训、是否接受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指导以及对环境是否关心。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农业 生产意愿 影响因素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政 唐梦
从农户生产动机行为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被划分为"理性动机"型、"消费(生存)"型、"半无产化"型等几种类型。本文通过广东样本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分析,发现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并不是用"某种类型"就能概括的,而只能由农户所面对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因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并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愈成熟,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就愈强,农户就愈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军 易中懿
本文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生产环节外包有助于提高水稻生产率,而不同类型的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整地、移栽、收割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育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则对水稻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在推进生产性服务外包时,应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发展,在扎实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展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促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市场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壮大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对农业的投资,一个普遍的疑虑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很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性投资。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全国大样本数据,从农户家庭层面实证分析了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有显著负面影响,随着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的提升,农户会减少这一类投入。(2)与既有文献不同,本文并未发现外出务工能够有效促进农户的农业机械投资。(3)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但外出务工对农业机械投资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考虑内生性问题,使用替代变量以及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外出务工不利于流动性生产投资,而不影响农业机械投资的结论是可信的。上述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投资的负面影响已初步显现,但具体影响还要考虑投资种类和区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以苹果产业为例考察了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主要受资产专用性、成立时间及领办主体身份等因素影响。物质资产专用性越强或成立时间越久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越高;农业企业或贩销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相对较高;货源质量要求对合作社控制农业生产决策权程度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存在合作社同时向非社员收购优质货源的现象。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户 决策权配置 苹果种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华 张琪 王思禹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直接原因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群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对青年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组的减缓效果高于中老年组及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涛 霍增辉 臧凯波
从理论上推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资本投入行为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均产生了显著地正向激励作用,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农户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的支出;然而,这3种补贴方式对农户生产激励的效果存在区别,生产性补贴的效果要大于收入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户农作物播种和粮食播种面积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大型农机具服务的供给增加,导致了农户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生产性补贴力度,并设计出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
关键词:
农业补贴 耕地利用 资本投入 劳动力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建华 乌东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根本出路在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即"两型农业")之路。以湖南省332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农户自为从事两型农业生产的行为。调查显示,当前农户对发展两型农业的行为态度给予负面评价,在主观规范上缺少一定的压力以及感知行为控制能力低下,从而导致农户自为发展两型农业的意向低下。
关键词:
农户 自为 两型农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美丽 周应恒 王图展
本文结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采用1990-2004年我国25个省份面板数据,分地区对影响我国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农村道路、通讯、水利等公共事业发展,农户耕地规模,农户投资能力等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有显著影响;分析期间,农村道路、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农村水利、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中部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农村通讯事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农户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探讨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尤其是探讨农村金融信贷分配行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与信贷分配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之外,则不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反而会降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则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劳动投入,则会减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农业信贷 信贷分配行为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帅 钟甫宁
按照市场一价定律的逻辑,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面临同一个价格并据此作出生产或消费决策。然而,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却导致农户在同一个农产品市场上得到或付出不同的价格,其差异主要取决于运销成本。因此,影响农户生产或消费决策的是其实际获得或付出的价格而非统一的市场价格。此外,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追求,农户所在地区的粮食可获性对其生产决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农户模型,考虑实际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粮食可获性这两个主要因素,构建分析农户生产决策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其如何影响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的决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颖慧 李敬
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必然要求供给渠道社会化系统化多样化,而不同的供给渠道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进而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有效性。基于西南地区59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10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农机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物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检服务及土地流转服务供给渠道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农户收入增长,而农资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供给渠道数量与农户收入水平负相关,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不同供给渠道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各地区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过程中,需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户的现实需求选择适用的供给渠道,并积极改进农户满意度不高、增收效果不好的供给渠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张明霞
本文通过构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及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三类农业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户到非农部门兼业可能性,刺激农户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增产;还有利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刺激农户增加农机购置,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三类农业补贴率均有门槛限制,故补贴力度需要适度调整;(2)价格补贴对农机购置的影响与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要素投入的产量弹性和参数有关,但价格补贴和直接补贴对农业部门农机购置的影响类似,二者均呈现倒"U"形变化关系;(3)当农机购置补贴和价格补贴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三类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产量的增量效应排序是价格补贴最优、农机购置补贴次之、农户收入直接补贴效果最低。因此,建议以"价格补贴"改革为重点,适度兼顾其他类型农业补贴改革,协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农户行为 农业增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欧美有机农业补贴政策分析——基于农业生产环境视角
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2068户农户的调查
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内生转换模型的实证
农户模型下农户消费行为与农业生产间的关系——基于10490户农户的横截面数据分析
农户的风险意识、保险认知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基于河北试点的实证分析
数字技术使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户经营性收入差距——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农户视角的外生性因子对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来自湖北省的实证研究
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退耕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陕西省吴起县农户调查数据
循环农业产出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湖北省农户调研实证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