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1)
2023(19714)
2022(16168)
2021(14856)
2020(12386)
2019(27664)
2018(27478)
2017(52267)
2016(28474)
2015(31748)
2014(30987)
2013(30349)
2012(27486)
2011(24540)
2010(24597)
2009(23054)
2008(22618)
2007(20190)
2006(17761)
2005(15919)
作者
(80833)
(67301)
(67105)
(63480)
(43073)
(32005)
(30315)
(26031)
(25495)
(24123)
(22887)
(22882)
(21451)
(21331)
(20720)
(20532)
(20036)
(19786)
(19432)
(19400)
(16640)
(16601)
(16181)
(15561)
(15096)
(14991)
(14978)
(14948)
(13381)
(13370)
学科
(116324)
经济(116183)
(102299)
管理(94232)
(91655)
企业(91655)
方法(49215)
数学(38830)
数学方法(38355)
业经(37618)
(35075)
(34050)
中国(31701)
农业(24576)
(24320)
财务(24244)
财务管理(24215)
技术(23590)
企业财务(22941)
(22901)
理论(22692)
(22376)
地方(21939)
(20596)
(20079)
贸易(20065)
(19429)
(19026)
(18287)
(17748)
机构
学院(403294)
大学(400363)
管理(161226)
(159832)
经济(156490)
理学(138717)
理学院(137232)
管理学(134906)
管理学院(134176)
研究(131226)
中国(99730)
(85355)
科学(81526)
(74669)
(65824)
(65410)
(60774)
财经(59513)
研究所(59451)
业大(59292)
中心(58740)
(54078)
北京(53366)
(52692)
师范(52214)
农业(51557)
(48934)
(48071)
经济学(47591)
财经大学(43991)
基金
项目(271940)
科学(215528)
研究(201376)
基金(197307)
(171300)
国家(169786)
科学基金(147278)
社会(127657)
社会科(120936)
社会科学(120907)
(107405)
基金项目(104361)
自然(94846)
自然科(92713)
自然科学(92688)
教育(91591)
自然科学基金(91050)
(89161)
编号(82422)
资助(79358)
成果(66418)
重点(60640)
(60105)
(58805)
(58328)
课题(56309)
创新(55440)
国家社会(52474)
项目编号(51292)
科研(51198)
期刊
(180555)
经济(180555)
研究(117929)
中国(76854)
管理(63940)
学报(61847)
(61319)
(59432)
科学(58081)
大学(47148)
教育(46058)
学学(44234)
农业(42566)
技术(36418)
(34678)
金融(34678)
业经(32143)
财经(29179)
经济研究(28418)
(25084)
(24564)
问题(23271)
图书(21600)
技术经济(21214)
科技(20244)
现代(19602)
(18974)
商业(18852)
理论(18281)
(17190)
共检索到595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林   徐培栋  
“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双元创新作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两类相互冲突的创新活动的组合和共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将会成为单项冠军企业持续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动力和新引擎。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针对数字化背景下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复杂形成机制及其效应开展研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数字化背景下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的前因组态及其效应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将fsQCA方法与西方的最优区分理论和东方的有无相生哲学思想进行了立体式的结合,使研究结果更具解释力与普适性。这既对单项冠军企业双元创新及持续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伟光   韩旭  
作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微观组织单元,“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成长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际化速度相关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使用1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样本,采用2010—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速度、双元创新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关系;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显著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绩效;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弱化了国际化速度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丰富了“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选择国际化与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伟光   韩旭  
作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微观组织单元,“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成长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际化速度相关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使用1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样本,采用2010—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速度、双元创新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关系;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显著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绩效;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弱化了国际化速度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丰富了“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选择国际化与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振东  梅亮  朱子钦  吴欣桐  
数字技术是否显著冲击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要素构成与资源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引导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优化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基于“迈尔斯—斯诺”战略类型分析框架,使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样本数据,以多因素组态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与数字创新(探索式/利用式数字创新)4个前因条件对企业绩效的组态效应,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4类能够产生高企业绩效的数字创新适配组态:“捕获—突破”型、“编排—开拓”型、“协同—共创”型与“自驱—并创”型。前两类可归纳为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后两类可归纳为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2)高环境动态性下,强感知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获取高绩效的关键条件;(3)非高环境动态性下,高冗余资源与单一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条件;(4)科技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而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在资源充盈时更倾向于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本文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活动提供战略管理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梦丽  王艾敏  张旭婷  王子伦  
从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选择我国七十余家已上市的单项冠军企业在2016—2020这5年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情况对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在公司金融资产配比变化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数据呈现出非线性的数量关系;(2)所属区间不同的金融资产配置率对于政府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也不相同。进一步来说,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较低时,政府所下发的补贴与单项冠军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而随着金融资产配比的进一步提升,这一关系发生结构性突变,由正向变为负向。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单项冠军企业的创新驱动机制中包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有助于推动本土制造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制造业方面的“单项冠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彤梅  李倩云  张玥  张克勇  戈童言  
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0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和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两方面探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进一步地,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呈倒U型;数字化转型与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创新绩效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游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常聚焦于缝隙市场,在特定产品上实现极强的专业度和较高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是供应链产业链核心企业难以或缺的配套供应商,同时对于补齐供应链、稳定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尤其在研发投入和授权专利数量等方面进步明显,但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通过对德国集群化创新体系和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管理体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德国中小企业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最终进阶为隐形冠军的培育成长路径。建议我国借鉴德国经验,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进阶为行业隐形冠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新朋   鲍菁铭   关昊   刘天森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情境—配置—能力”理论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外部支持、数字平台、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吸收能力、数字协作能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识别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及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两类企业数字创新形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数字创新。结果表明:第一,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企业数字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第二,从结果等效性视角出发,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两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配置主导—均衡型”和“配置主导—能力型”;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3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情境—配置共同主导型”“配置主导—能力型”“配置—能力共同主导型”。第三,比较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发现,其组态路径迥然不同,但资源柔性是通用核心要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平台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的关键,而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依靠协调柔性和外部支持开展数字创新。结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创新提供路径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边婉婷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及其中的底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现代信息系统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和现代信息系统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研究对“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红   李政兴   李征  
数字化时代,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基于TOE理论,以天津国有平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fs QCA方法探究数字平台能力、平台开放度、平台领导力、数字化政策支持及创新政策支持对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是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水平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是技术、组织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水平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实现路径有4种,分别是技术驱动型、技术驱动平台领导力型、数字平台能力与创新政策支持协同型、数字化政策支持驱动型;数字平台能力在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即便缺失某个因素,国有平台型企业创新绩效也未必低下,其它因素可弥补不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钰华   张延莉   石蓉荣   尹巧一   宋典  
为揭示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组织韧性前因条件的组态效应,本文以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采用fsQCA分析了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非沉淀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感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前因条件对组织韧性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提升的本质为多因素的耦合与协同,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多条路径。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包括“全面数字化转型—适应能力”双元协同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双元协同型和“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资源—能力”三元协同型。数字化转型在“专精特新”企业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中发挥创造机制、增强机制和重塑机制。“专精特新”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方面呈现一定的聚焦性,且这种聚焦性受企业数字化水平高低影响。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组织韧性提升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钰华   张延莉   石蓉荣   尹巧一   宋典  
为揭示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组织韧性前因条件的组态效应,本文以1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法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采用fsQCA分析了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非沉淀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感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前因条件对组织韧性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提升的本质为多因素的耦合与协同,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多条路径。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包括“全面数字化转型—适应能力”双元协同型、“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双元协同型和“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资源—能力”三元协同型。数字化转型在“专精特新”企业高组织韧性前因组态中发挥创造机制、增强机制和重塑机制。“专精特新”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方面呈现一定的聚焦性,且这种聚焦性受企业数字化水平高低影响。本文拓展和丰富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组织韧性提升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巨大,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行动之一。一个地区拥有单项冠军企业的多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不同地区的单项冠军企业面临技术和人才缺乏、数字化程度偏低等共性问题,中国单项冠军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器材等制造领域。当下,行业与企业属性影响了单项冠军企业的发展,品牌和人才影响了单项冠军企业的知名度。应支持民营单项冠军企业自主创新,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项目;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推动各类服务产品的综合开发,强化对单项冠军企业的精准服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阳   许晖   王千金  
西方对华技术封锁不断加剧,我国在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并实现持续性创新,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基于迭代式创新理论视角,选取制造业新材料领域一家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度解构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情境可以从技术创新突破问题和技术创新突破方法两个维度划分,且不确定情境呈现非线性动态演化轨迹;(2)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迭代式创新可以解构为“学习—优化—验证”的策略组合,且过程中不同阶段三模块呈现差异化特征;(3)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的主导逻辑体现为从“因果逻辑(目标→手段)”向“效果逻辑(手段→目标)”,再向“双主导逻辑(目标?手段)”过渡,不同主导逻辑下的创新目标、手段、对标等会适应性调整与匹配;(4)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式创新突破的主要矛盾为“兼顾工艺、设备技术的延续与破坏,实现成熟技术优化与前沿技术突破”。本文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既是对迭代式创新理论解释边界的拓展,也是在“小院高墙”技术封锁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单项冠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理论规律挖掘的新尝试,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薪玉  黄朝峰  马浚洋  
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但社会知名度较低。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由初步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加速阶段,"隐形冠军"企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分析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内涵、发展现状与需求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具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市场创新、价值链创新5个维度组成的创新特征,并结合案例——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高德红外进行剖析,认为提升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应从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建立健全金融财政支撑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应从培育企业研发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型企业文化及抓住发展机遇等方面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