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93)
- 2023(19267)
- 2022(16558)
- 2021(15257)
- 2020(12916)
- 2019(29457)
- 2018(29167)
- 2017(56123)
- 2016(30489)
- 2015(34277)
- 2014(34308)
- 2013(33344)
- 2012(30657)
- 2011(27487)
- 2010(27399)
- 2009(25104)
- 2008(24409)
- 2007(21655)
- 2006(18729)
- 2005(16467)
- 学科
- 济(118587)
- 经济(118409)
- 管理(92198)
- 业(88098)
- 企(73583)
- 企业(73583)
- 方法(56987)
- 数学(49799)
- 数学方法(49143)
- 财(35993)
- 农(32641)
- 中国(31298)
- 学(26430)
- 业经(26354)
- 制(25907)
- 技术(22425)
- 农业(21853)
- 地方(21570)
- 务(21513)
- 财务(21422)
- 财务管理(21372)
- 理论(20751)
- 企业财务(20317)
- 贸(20307)
- 贸易(20299)
- 易(19702)
- 银(19330)
- 银行(19275)
- 融(18987)
- 金融(18979)
- 机构
- 大学(432978)
- 学院(429740)
- 济(170697)
- 管理(168555)
- 经济(167029)
- 理学(146317)
- 理学院(144700)
- 研究(142332)
- 管理学(141978)
- 管理学院(141196)
- 中国(104821)
- 京(91493)
- 科学(88183)
- 财(81892)
- 农(71187)
- 所(70859)
- 业大(65809)
- 财经(65354)
- 中心(64984)
- 研究所(64554)
- 江(63092)
- 经(59574)
- 北京(57148)
- 范(56093)
- 农业(55927)
- 师范(55445)
- 经济学(52466)
- 院(52028)
- 州(50227)
- 财经大学(48901)
- 基金
- 项目(298251)
- 科学(235046)
- 基金(217552)
- 研究(216282)
- 家(190696)
- 国家(188958)
- 科学基金(162406)
- 社会(136753)
- 社会科(129616)
- 社会科学(129582)
- 省(116013)
- 基金项目(114437)
- 自然(106285)
- 自然科(103835)
- 自然科学(103806)
- 自然科学基金(101949)
- 教育(100739)
- 划(98014)
- 资助(90086)
- 编号(87031)
- 成果(71003)
- 重点(66791)
- 部(66317)
- 创(62174)
- 发(62150)
- 课题(60493)
- 创新(58110)
- 科研(57346)
- 教育部(57074)
- 国家社会(56732)
- 期刊
- 济(181407)
- 经济(181407)
- 研究(124539)
- 中国(83687)
- 学报(71646)
- 科学(64285)
- 财(64267)
- 农(64036)
- 管理(62187)
- 大学(54822)
- 学学(51748)
- 教育(49803)
- 农业(43927)
- 技术(39621)
- 融(36080)
- 金融(36080)
- 财经(32458)
- 经济研究(29191)
- 业经(29082)
- 经(27750)
- 问题(23473)
- 业(22747)
- 版(21232)
- 科技(21205)
- 图书(20943)
- 技术经济(20902)
- 理论(19762)
- 统计(19609)
- 业大(18392)
- 现代(18085)
共检索到62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文章基于后卡莱茨基模型,分析了功能性收入分配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方向,并使用OECD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功能性收入分配对技术进步存在重要影响:在工资主导型国家中,工资率增加会促进技术进步;而在利润主导型经济中,工资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难以确定。进一步分析表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失衡,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仅能够促进工资内需型经济体的形成,也能够加速国内技术进步。
关键词:
有效需求 功能性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景睿 邓晓锋
金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引发了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基于DEA方法对金砖五国200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发现: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和前沿技术进步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与技术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激励技术创新存在一个收入适度差距问题。当前金砖国家中南非、巴西和中国用基尼系数所衡量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倒U型曲线顶点的临界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小收入差距,促进国内需求和激励技术创新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金砖国家 收入差距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 乔会珠
文章利用2004—2017年的OECD成员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全要素增长率测算的基础上,利用四个关键变量组成的PVAR估计结果显示:提高环境规制水平有助于技术进步,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为负,波特假说成立;环境规制对FDI产生了挤出作用,意味着在OECD成员国,降低环境规制水平会引起FDI的流入,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环境规制对就业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规制存在就业抑制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建 沈坤荣
本文在产品质量提高模型基础上,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由于FDI的引入带来的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并对OECD 34个国家1980~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OECD国家分组情况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分别都对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两者在不同组别的影响有所差异。
关键词:
FDI 内生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扬 杨冉璐
技术进步偏向引发的技能工资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首先在双层嵌套的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影响技能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得出当资本和劳动呈替代关系时,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的主要结论。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越高,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最后,为进一步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对不同产业类别、不同企业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分样本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和非国有企业实现,并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这三类样本中技术进步偏向均缩小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因此,政府应注重国有企业招聘市场化和透明化、注重对服务业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以及对低技能劳动者尤其是东部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在职培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郭凯
尖端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是我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战略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技术贸易是欠发达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构建技术贸易体系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各类引进技术对欠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转化效率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作为技术输出国的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的干预。本文通过构建国家干预下的技术贸易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在发达国家干预下的制约因素以及依赖技术贸易体制下的技术进步必然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70年技术贸易的历史经验,从技术引进的层次性、有效利用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以及技术贸易体制的转型这三个方面对技术贸易体制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针对技术贸易体制必然存在技术增长瓶颈的问题,从国企、中小企业以及技术贸易模式转变三个层面对我国如何实现技术进步路径由依赖技术贸易向自主研发提出了战略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靳思昌
泰国、瑞典的国家审计体制从行政型改变为立法型,以及中国审计事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屡审屡犯"、"审计整改率低"、"审计问责不充分"等问题,引发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改革中国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研究和关注,并提出一系列诸如"立法论"、"双轨论"、"独立论"、"垂直论"等观点。由于国家审计体制是关系到审计机关威信、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制度安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先对现行审计体制运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为准确评价和改革现行审计体制提供经验支持。本文以2003—2011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灰色综合评价的方法,从国家审计功能绩效变化趋势的视角来窥视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运行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绩效变化趋势是提升的,表明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还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也没有理论界和实务界想象得那么迫切。
关键词:
行政型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功能 绩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志帆 龙晓旋
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技术对应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风险较低的成熟技术而言,银行是适宜的融资渠道;对于高风险高投入的创新技术而言,金融市场融资更为合适。新结构经济学倡导,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来源从吸收模仿转向研发创新的过程中,金融结构需要实现从"银行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取决于一国与世界技术前沿的距离。在远离前沿的技术水平上,偏向银行部门的金融结构对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接近前沿的技术水平上转变为负。银行业内部较高的集中度与垄断利润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可能是金融结构不能实现适时转型的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孔宪丽 米美玲 高铁梅
本文通过定量测度中国33个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方向和程度,对各行业技术进步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刻画工业结构变动特征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对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中国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异;与各行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特征相比,中国工业部门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失衡。中国工业行业的创新投入结构对工业结构调整有显著的引致效应。技术进步的适宜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投入驱动工业结构调整的效率,依据要素禀赋结构进行技术选择和创新投入有助于中国工业行业的有效增长,而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失衡的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群峰
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框架下研究教育投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将其影响区分为要素结构效应和要素回报效应,采用Firpo提出的RIF回归分解方法,检验1995~2013年间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与要素回报效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却在更大程度上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总效果最终仍然为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上升应该归因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翔 张卫 万春林
在梳理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基础上,利用36个OECD成员国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正,其内在机制可能是家庭与企业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最优回应,使得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正向效应高于其负向效应;目前OECD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尚未阻碍其技术进步,采用替换变量、反向因果识别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一结论有助于正确理解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而可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建国 白红光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劳动要素收入之间的关系,之后利用中国1952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从宏观角度和采掘业等13个行业18年数据的行业角度及国际宏观数据角度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带来劳动收入长久、有效的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姚先国 肖文
收入分配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不同时期收入分配的研究重点不尽相同。早期收入分配理论集中于功能性收入分配,主要探讨国民收入在各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新古典的边际主义解释以及劳动收入份额稳定使研究兴趣转移至规模性收入分配,探讨个体间收入差距及其扩大的原因。1980年代以来全球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使经济学界再次关注要素收入分配,形成了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并重的局面。然而,两种收入分配研究各自平行展开,却很少有研究关心两种分配的相互关系。本文在梳理收入分配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联系的理论和实证思路。
关键词:
功能性收入分配 规模性收入分配 联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行毅
作者认为,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技术进步存在着以下体制性障碍:主体性障碍、利益分配性障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障碍以及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体制障碍。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消除主体性障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在技术进步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消除利益分配性障碍,大大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建立新产品的开发基金,保证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第三,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障碍,明确转化的责任主体,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试线,使之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神经中枢。第四,消除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体制障碍,合理安排“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各环节的资金,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