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8)
2023(10596)
2022(9360)
2021(8748)
2020(7455)
2019(17463)
2018(17564)
2017(34134)
2016(18855)
2015(21761)
2014(22385)
2013(22155)
2012(20879)
2011(18797)
2010(19375)
2009(18251)
2008(18812)
2007(17521)
2006(15536)
2005(14640)
作者
(55899)
(46688)
(46619)
(44936)
(29732)
(22402)
(21530)
(17971)
(17687)
(17123)
(16017)
(15825)
(15069)
(14889)
(14848)
(14673)
(14183)
(13781)
(13737)
(13566)
(11800)
(11534)
(11516)
(10652)
(10627)
(10624)
(10565)
(10498)
(9541)
(9294)
学科
(73138)
经济(73017)
管理(59325)
(54581)
(45609)
企业(45609)
方法(32582)
数学(28183)
(28087)
数学方法(27830)
(25345)
(23811)
银行(23666)
(22171)
(21329)
中国(20558)
(17285)
金融(17281)
业经(16664)
(15699)
财务(15652)
(15594)
财务管理(15590)
制度(15586)
(15528)
(14853)
企业财务(14727)
(14342)
贸易(14330)
(13936)
机构
大学(274092)
学院(273485)
(111600)
经济(108843)
管理(101295)
研究(90991)
理学(84275)
理学院(83335)
管理学(81924)
管理学院(81398)
中国(78920)
(60268)
(58677)
科学(53563)
(47443)
(47109)
(46158)
财经(45626)
中心(44374)
研究所(41892)
(40903)
业大(38180)
北京(37668)
农业(36777)
(36732)
经济学(34771)
(34600)
师范(34256)
财经大学(33520)
(31950)
基金
项目(165378)
科学(128240)
研究(123707)
基金(117893)
(101123)
国家(100229)
科学基金(85119)
社会(76316)
社会科(72142)
社会科学(72118)
(65139)
基金项目(61904)
教育(58155)
(54304)
自然(53875)
自然科(52545)
自然科学(52530)
编号(52034)
自然科学基金(51607)
资助(49441)
成果(44643)
重点(37455)
(37391)
课题(36562)
(34816)
(34751)
(33971)
(33138)
教育部(32192)
大学(31862)
期刊
(131594)
经济(131594)
研究(88724)
中国(61117)
(51205)
(43397)
(43366)
金融(43366)
学报(40751)
管理(37859)
科学(36319)
教育(31784)
大学(31064)
学学(28974)
农业(26700)
技术(24569)
财经(23902)
业经(20920)
(20334)
经济研究(19699)
问题(17664)
理论(15362)
(14371)
财会(14024)
(13932)
实践(13833)
(13833)
技术经济(13562)
(13212)
图书(12953)
共检索到440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再平  
监管不是主管,更不是直接经营管理,而是借助一定的机制推动被监管机构稳健运行发展。借助机制监管犹如利用机器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监管机制与监管技术是纲与目的关系,机制有效决定技术有效。从某种意义讲,有效银行监管就是不断设计、贯彻、维护、强化和改进相应的制度体制安排的过程。有效银行监管须要瞄准股东、董事、董事长、行长等利益攸关角色,设计既符合关键角色行为规律又符合监管目标的制度机制,或与银行业稳健运行发展"激励兼容+信息有效"的制度机制。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这样的制度机制安排。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股东和董事的利益压力,赋予高管层足以够大的动力、权力和压力,使之内在地倾向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明忠  
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然而,商业银行在与中央银行的博弈行为中,往往拥有中央银行难以获得的独占性的私人信息,特别是由于中央银行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致使商业银行破产约束软化,于是,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往往会有恃无恐,对中央银行隐瞒信息,冒大风险从事经营活动,银行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因此产生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侯璐  
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机关和公权力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的权利。金融监管法制变革,是在金融科技兴勃的背景下,为保证金融行业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寻求保证金融安全稳定与包容金融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过程。影子银行,指的是具有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功能,却未像传统银行那样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江鸿  
关联交易是上市商业银行实施合法、合规管理的重要领域。在关联交易具体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对商业银行授信和非授信关联交易的管理都有需要改进之处。从国内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架构看,目前多套制度并行的格局,造成了监管资源重置、金融机构合规成本高等弊端,并且各监管规则之间也不尽协调。长远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规则应当在监管程度上采取有所区别的精细化管理,在禁止类、限制类的规则之外,增加有关豁免监管的规定,以妥善处理监管制度的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争  冯智清  郭红玉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资本补充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加之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在强资本约束下银行资本补充问题凸显。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新规中对合格资本、资本扣除项目和风险加权项的重新定义和调整,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在总结归纳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资本现状与外部市场环境,从资本工具创新和银行业务转型角度出发,探讨了监管新规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和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五星  胡荣尚  
本文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监管现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东庆  
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导致表内信贷已不能完全反映全社会的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成因,指出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已成为削弱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的信用创造和金融稳定运行,需要疏通社会资金在金融体制内外的循环,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避免因其资金链断裂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冲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宾建成  魏星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严重缺乏或低效,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也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之一。本文试图将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制与监事会制度引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并讨论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能力和效率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清华  周世新  
国有企业改制是推进国有经济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及时发现并惩处发生在国企改制中的职务犯罪,清除企业“蛀虫”,是政府相关部门、纪律监察机构、改制企业、评估机构、司法机关等方面共同的责任。本文从分析监管机制的相关主体、前期准备工作和严把改制监管的“五关”等方面,提出加强国企改制监管的一些设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丁莎  黄亦炫  王晓楠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业务运作不够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随着银保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在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表外资产负债收缩,短期险产品份额下降,同业存单配置比例提升。本文探讨了资管行业细则发布后的资管理财市场变化趋势,预计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进程将加快,理财产品将向非标倾斜,分析了过渡期内新老划断的执行问题和结构化平层拆除后的增信措施落实问题,并就设立资管子公司、增强投研能力、提高客户覆盖率、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对中小银行资管业务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行忠民  
《征信业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监管职能,为其更好地开展征信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征信监管实践中还存在认识配合不到位、执法理念偏移、监管手段单调、监管效能不强等问题。为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效能,应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强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