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5)
- 2023(11054)
- 2022(9285)
- 2021(8270)
- 2020(7077)
- 2019(16362)
- 2018(15826)
- 2017(31169)
- 2016(16487)
- 2015(18707)
- 2014(18781)
- 2013(18912)
- 2012(18014)
- 2011(16363)
- 2010(16902)
- 2009(16292)
- 2008(15218)
- 2007(14008)
- 2006(12437)
- 2005(11579)
- 学科
- 济(90876)
- 经济(90805)
- 管理(46591)
- 业(46041)
- 企(36865)
- 企业(36865)
- 方法(34307)
- 数学(30779)
- 数学方法(30573)
- 融(28130)
- 金融(28128)
- 银(26191)
- 银行(26165)
- 中国(26099)
- 行(25293)
- 地方(23000)
- 财(21924)
- 农(20104)
- 制(18925)
- 业经(17505)
- 学(16148)
- 农业(14160)
- 务(14057)
- 财务(14030)
- 财务管理(13991)
- 贸(13949)
- 贸易(13937)
- 地方经济(13662)
- 易(13478)
- 企业财务(13339)
- 机构
- 学院(243457)
- 大学(242855)
- 济(115754)
- 经济(113452)
- 管理(90278)
- 研究(85760)
- 理学(76467)
- 理学院(75639)
- 管理学(74522)
- 管理学院(74068)
- 中国(73072)
- 财(53882)
- 京(49977)
- 科学(48825)
- 所(43963)
- 财经(42427)
- 中心(41322)
- 农(40322)
- 研究所(39554)
- 经(38306)
- 经济学(38213)
- 江(37511)
- 经济学院(34395)
- 业大(33364)
- 北京(31820)
- 农业(31576)
- 财经大学(31377)
- 州(29943)
- 院(29809)
- 范(29041)
- 基金
- 项目(152303)
- 科学(119451)
- 研究(111787)
- 基金(111089)
- 家(95830)
- 国家(95057)
- 科学基金(81063)
- 社会(73236)
- 社会科(69605)
- 社会科学(69582)
- 省(59277)
- 基金项目(58404)
- 自然(49923)
- 教育(49912)
- 划(48984)
- 自然科(48737)
- 自然科学(48721)
- 自然科学基金(47889)
- 资助(45925)
- 编号(44784)
- 成果(36855)
- 发(34679)
- 重点(34653)
- 部(34195)
- 创(31450)
- 国家社会(30930)
- 课题(30717)
- 教育部(29551)
- 创新(29541)
- 性(29277)
- 期刊
- 济(131815)
- 经济(131815)
- 研究(77565)
- 中国(47341)
- 财(43556)
- 融(40515)
- 金融(40515)
- 农(36673)
- 学报(35493)
- 管理(32529)
- 科学(32286)
- 大学(26883)
- 学学(25795)
- 农业(23389)
- 经济研究(22587)
- 财经(22502)
- 技术(20601)
- 经(19378)
- 业经(18582)
- 教育(17614)
- 问题(17057)
- 技术经济(14231)
- 贸(13514)
- 统计(13092)
- 理论(12932)
- 业(12350)
- 国际(12045)
- 世界(11997)
- 商业(11633)
- 策(11380)
共检索到381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和其分支机构的陆续组建,金融监管问题再度成为政府、公众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了有效金融监管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监管框架的若干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内在联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灿 喻平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新的视角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结果表明:金融创新的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率;金融监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率随着金融监管规则的完善而增加,但是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会使创新部门出现无效率的创新,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更大的金融监管规则的融资放大效应会得到更高的均衡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博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强度和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目前的金融监管强度还未达到"最优水平",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此外,金融监管应保持与金融效率的适配性。金融监管强度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金融风险抑制效应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发挥作用,并且金融风险抑制效应大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融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洲臣 潘文彪
2018年5月25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及消费者保护法案》,旨在放松中小银行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而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主要包括五项内容:降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成本、为社区银行监管松绑、放松对大型银行监管、适度放松对资本市场管制,以及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认为,从短期看,该法案可能会激发美国经济复苏活力,而从长期看,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对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安全带来隐患。我国应该警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可能产生的外溢风险,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经验,采取差别化监管策略,适当放松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刘社芳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背景下 ,通过研究开放环境下经济模型和历史数据 ,以及对新加坡、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开放实践比较分析 ,揭示了金融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正负两方面效应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解释了金融开放的影响。面对中国金融业国际开放 ,既要抓住金融发展的大好机遇 ,同时需要加快金融制度改革 ,严格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制度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鹏 解玉平
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本文的研究认为,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十年美国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注意保持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发展的匹配性,以及金融业效率性与稳定性的均衡。
关键词:
金融监管指数 金融监管有效性 衡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友山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金融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作者根据金融监管的实施阶段 ,分别构造了三个金融监管博弈模型并对其均衡求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金融监管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出发 ,作者结合金融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监管博弈 混合战略 纳什均衡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文章将监管辨证理论和资本监管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有效规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信号博弈 协调博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海二 张晋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面对各种互联网金融业态争相涌现,政府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在2014年"两会"后则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指出如果放任互联网巨头开展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导致互联网超额利润和金融超额利润的叠加,从而引起新的社会不公。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鼓励有序竞争,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久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导致日本金融监管的失败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日本的金融监管为什么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遭到了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吗?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监管制度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否一定会遭到同样的失败?是否一定要和日本一样,“亡羊补牢”、积重再返?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尝试性的解释。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日本 金融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赵少钦
2010年7月美国发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是新世纪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重要的金融改革法律,是美国反思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改革成果。美国金融监管政策导向从危机前的"自由主义"转向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但新法案透露出的改革趋势并非是对混业经营模式和金融创新的否定和扬弃,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套更为完善和审慎的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危机反思 经济学分析 政策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民国时期存在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1927年前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新比较经济学给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考察民国时期金融监管的演进:民国金融业的初始状态处在制度可能性曲线的独立执法状态,随着北京政府对金融业逐渐失控,金融业进入私人侵占的私立秩序状态,导致了金融业的混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确立政府统制的行政化监管制度,此种制度因降低了市场化监管制度下私人侵占而导致的高额损失,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抗战以后,国民政府对金融业实施严厉管制,金融业进入国家专制状态,因政府专制引致的社会损失不断增大,以致金融监管完全失灵,金融经济因之全盘崩溃。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金融监管 新比较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德旭 史晓琳 饶云清
金融安全网是各国政府为积极应对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而设定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从一般的经济制度环境上讲,金融安全网整体框架包括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正确把握金融安全网的运行机理,有助于完善其设置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动态调整。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金融安全网能够有序运行并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政府应充分发挥这种制度化风险应对机制的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明刚 夏德兴
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事实上,各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多层次监管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1.内部监管(内部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